彭燕麗:毛紡行業的去“粗”良機
記者:長期以來毛紡企業生產能力過剩,在這場危機中,淘汰落后產能、調整產品結構是一項重要工作。對于毛紡行業來說,應該如何進行產品和技術升級?
彭燕麗:毛紡企業必須改變主要依靠數量擴張和低價競爭的粗放發展方式。在生產能力供大于求、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一部分缺乏競爭力的企業被淘汰,很難避免。當生產要素成本上升后,企業應主要通過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能源原材料消耗、提高產品附加值來提高經濟效益,并轉變經營方式,提高自身素質。在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和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能力方面,加強對功能性、差別化纖維,紡織加工技術以及行業關鍵設備的研究開發;加強上下游產業鏈的整合,促進產學研相結合,提高我國企業在國際紡織服裝供應鏈中的地位。
面對嚴峻的國內外形勢,粗放的、以數量規模為主的增長方式已不能再繼續下去了,毛紡產業轉型和升級已成必由之路。當大部分紡織企業陷入困境時,有一些毛紡企業在逆境中卻顯現出了優勢。如江蘇陽光、山東南山等企業加大了新產品的創新力度,在科技創新上花了大力氣,走上了差異化競爭的道路。這些企業生產的紡織品大多屬于附加值較高的中高端產品,與常規產品相比,它們的附加值大大提高。堅持科技創新是企業突破困局的關鍵。
記者:對毛紡行業來說,創新不僅包括生產工藝和產品水平的創新,還包括原料、質量、品種的創新,那么我們在市場開發過程中,創新應該體現在哪里?
彭燕麗: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質量是關鍵。只有質量穩定提高,才能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特別是在當前毛紡行業不景氣,市場持續低迷的情況下,產品質量的優劣甚至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生死存亡。
提高“品牌貢獻率”是現在及今后紡織企業生存發展的艱巨任務。品牌培育要堅持質量第一的標準,而創新是品牌培育的核心。要不斷推陳出新,一個產品盡管質量很好,但是做的人多了,價格就賣不上去了,還要出新品。新品推出來了,質量也不錯,還要加大宣傳投入,擴大市場占有率,做好售后服務。如果只注重規模數量的增長,沒有品牌附加值,要度過這場全球性危機是很難的。對此,要正確認識毛紡行業發展的有利因素和積極因素,抓住機遇、堅定信心,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
您可能還關注
- 行業新聞
- 加盟指導
- 經商寶典
- 消費資訊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相關新聞

掃一掃關注微信
品牌投資關注榜
- 10萬以下
- 10-20萬
- 20-40萬
- 40萬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