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家紡品牌掌門人談市場策略
博洋家紡副總經理范江
目前,我國家紡行業面臨著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如產品設計開發、市場競爭、文化提升、品牌運作等等。日前筆者就這些問題采訪了寧波博洋家紡公司副總范江先生。這位年輕英俊的副總還兼任寧波服裝學院博洋家紡分院名譽院長,精明強干又不失儒雅,見解十分獨到。
核心:在于提升設計文化
范江認為,家紡行業一系列難題的核心是設計問題,設計水平的滯后是制約家紡行業進一步發展的瓶頸。現在家紡行業存在著一個怪圈:由于設計的制約,難有高文化審美價值的產品,因而打不開潛在的市場,從而導致消費者的信息難以反饋給設計師,又制約了設計水平的提高。
如何打破怪圈?范江認為關鍵要靠家紡設計文化提升。他說,我國現在的家紡設計處于一個模仿西方發達國家的階段。從有利方面講,模仿是一條捷徑,有利于家紡文化的快速提升,進而帶動消費者審美水平的提高,形成良性循環。從不利方面講,一味模仿,使我們的家紡設計沒有自己的本土社會文化根基,我們設計師的靈感往往不是來自客觀本土社會文化的總結,而是來自設計師純心靈角度,而這種純心靈角度的設計本質上仍是對西方的模仿。本土社會文化缺乏造成的家紡產品與消費者的文化審美要求嚴重脫節,難以激發潛在消費力量。目前,我們優秀的植根于本土社會文化的原創家紡設計產品很少,原因即在于此。
交融:設計水平的最佳體現
如何提升家紡設計文化?范總認為,我們必須解決的這個問題:如何把西方家紡設計文化嫁接到我們本土社會文化的土壤中。換句話說,現在中西家紡設計文化處于“交錯”的狀態,紛雜無序,理想的狀態是“交融”。因此,可以說“交融”之時,就是家紡設計文化提升之日。對于“交融”狀態的到來,范江很樂觀,“這并不需要太多的人為努力,隨著家紡行業的逐步成熟,家紡文化提升自然而然的事,目前困境是家紡行業成熟期到來前必然要經歷的過程。”關于家紡行業的成熟期,范總這樣認為:人均GDP從1000美元到3000美元是家紡行業的導入期,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進入成熟期,是家紡行業最容易盈利的時期,也是家紡設計最容易得到消費者配合的時期。中國2003年人均GDP達到1000美元,標志著中國家紡行業經過20多年的發展進入導入期。而東部沿海很多地區人均GDP已達到或接近3000美元,標志著東部沿海進入一個相對成熟期。
競爭:家紡業整合的必然
關于家紡市場競爭,范總認為時下所稱的“日趨激烈”不妥。東部沿海地區家紡行業正進入一個相對成熟時期。按發達國家慣例,進入成熟期,家紡在紡織服裝市場的份額可達三分天下有其一,日本則高達40%。因此,目前可供國內家紡企業拓展空間很大,企業間的競爭與其說“日趨激烈”,倒不如更準確的說是一場“圈地運動”。家紡企業可以憑借自身的個性化發展去盡情圈占自己的消費群,完全不必靠侵占別人的市場來取得競爭優勢。這種競爭是良性的,競爭的結果是逐步把家紡潛在的消費市場開發出來。把目前的競爭態勢放在整個家紡發展歷程來看,恰是家紡大時代到來前夕的一個必然經歷的整合過程。
品牌:關鍵在于文化審美
關于品牌,范江認為,品牌是一個符號,是產品多方面因素的綜合體,是產品表達自身信息的載體。中國家紡真正做品牌是從80年代開始,80年代之前,家紡產品只注重使用價值,80到90年代,家紡作為商品,對文化審美價值的要求不斷提高。但我國家紡行業做品牌更多的是采取模仿國外的方式,不是自身孵化。關于如何做品牌,范總認為品牌除了使用價值,更多的包含文化審美等附加價值,文化審美價值越集中,越能討消費群喜歡;對消費群寬容度越大,品牌就越成功;每個品牌都應有自己的定位,自己的消費群,針對一個定位群表達的文化審美內容越多,品牌越成功。
商機:奧運助推家紡大時代
范江認為,2008年奧運會是家紡進一步發展的良機,從短效看,奧運會必然帶來人流、資金流和物流;從長效看,中國經濟將以奧運會為契機,人均GDP加速向3000美元挺進,意味著全國家紡行業成熟期到來的加快。無論短效還是長效,家紡都將大受其益。中國家紡界應抓住機遇,為迎接家紡大時代的到來而準備。
您可能還關注
- 行業新聞
- 加盟指導
- 經商寶典
- 消費資訊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相關新聞

掃一掃關注微信
品牌投資關注榜
- 10萬以下
- 10-20萬
- 20-40萬
- 40萬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