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抽紗行業的女能人
說起日照抽紗行業,不得不提起一個人。她22歲起就召集一幫姐妹成立了9人加工廠,在很短時間內,這個小型加工廠一步步發展成擁有固定資產2000多萬元、建筑面積1萬平方米、員工200余人的家紡企業。正是在她的領導下,很多同行看到了希望,并爭相投入到這一行業中。與之相適應的,一批相關配套企業如織布、織線等產業也迅速發展起來。曾經沉默的日照抽紗業開始迸發出無限生機與活力。
她叫李梅,1971年生于東港區河山鎮,現任山東欣欣美利達家紡有限公司總經理。
10月27日上午,記者如約來到位于高科園的欣欣美利達家紡有限公司。經過一樓時,無意中瞥了一眼宣傳欄,一張關于“五月份一線職工工資過1500元公示”的紅榜格外惹眼——在10多個人名中,工資在1900元以上的就有六七個,最高的有2460元。看了這張紅榜,記者突然產生了一種感覺:努力工作,賺到的不僅僅是錢,更重要的是一種肯定和鼓勵。宣傳欄中還有“五四”職工晚會、“慶五一、迎水運”等活動的資料照片,很溫馨。
在辦公室,稍事寒暄后,我們便如侃家常般聊了起來。
白手起家的李梅對“誠信”二字刻骨銘心。因在給別人打工時經歷過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她暗下決心,假如自己是廠長的話,一定要做個說話算數的廠長。事實證明,企業的迅速發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此。
2004年,李梅接到一個訂單,由于外加工環節出現一點問題,她對產品質量不太滿意。對于產品質量,李梅一直堅持:“質量不好的貨寧可賠在家里,也決不能賠在客戶那里。”她決定返修,而返修則耽誤發貨日期。在商業交往中,這可不是鬧著玩的小事,因為按照合同規定,不按期發貨要付給客戶很大一筆違約金,這意味著活兒不僅白干了,還可能賠本。當時有人建議說直接發貨了事,那點質量問題也不是什么大問題。但李梅卻不這樣認為,她做了一個驚人的決定:她毅然抓起電話如實向客戶說明了情況。知情人都捏了一把汗,將自己的錯誤直接暴露給對方,豈不讓人抓了把柄?電話中,李梅同時承諾,為節省對方時間,她可以改海運為空運。空運費用是海運的幾十倍,如果返修后再空運,這批貨也將賠本!慶幸的是,客戶對李梅的這一做法非常贊許,他們不僅同意延期交貨,還堅持用海運方式發貨,以降低她的運輸成本。
莒縣有一家織造廠是李梅的主要供應商,公司所需原料大部分由該廠提供。2002年該廠進行改制,賣給了另一家企業。當時李梅公司欠該廠的貨款近90萬元,工廠沒指望能夠順利回收貨款,但李梅卻在不長的時間里將材料款陸續付清。當他們的業務員拿到最后一筆款時,放心地舒了一口氣后,感嘆地說:“真沒想到你們這么講信用,有好多客戶聽說我們廠破產改制了,趁機拖賴貨款,你們卻把貨款全部結給我們,真是出乎我們的意料!”
由于質量、信譽好,德國一家有名的“挑剔”公司在美利達驗貨時,都會不由自主地放松警惕。據了解,該德國公司的驗貨員大都是些婦女,驗貨時幾乎要拿放大鏡看質量。其他工廠只要一聽到這個公司驗貨,都害怕得要命。
1994年,初創時期的美利達僅是一家抽紗廠,因其強勁的發展勢頭,不僅帶動了同行業其他企業的發展,更攪熱了配套企業。
李梅說,建廠最初的三四年里,企業運轉所需的物料大都需要從外地購買,行業的發展吸引了大批原料供應商把目光投向日照。從1998年前后起,本地的配套產業也開始發展起來,現在美利達所需的物料大都是本地企業提供的。據了解,美利達生產高峰期時的加工點有80多個,社會加工人員幾千人。企業給社會閑散人員提供了就業機會,更推動了社會需求,電腦繡花機、縫紉機及相關配件等廠家的銷售也火熱起來。
因為工作出色,李梅個人也榮獲了不少榮譽:“日照市首屆優秀女民營企業家”、“日照市首屆青年創業獎”、東港區十五屆人大代表、“日照市誠實守信道德模范”,等等。
有了這個女能人的帶動,人們對日照抽紗行業的發展更有信心。
您可能還關注
- 行業新聞
- 加盟指導
- 經商寶典
- 消費資訊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相關新聞

掃一掃關注微信
品牌投資關注榜
- 10萬以下
- 10-20萬
- 20-40萬
- 40萬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