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嫣嫣:將絲綢文化代代傳承
從當初的8位下崗女工、6臺縫紉機開始創業,孵化出了一個年產值5000萬元的國內知名絲綢品牌企業,10年寒暑的創業經歷,背后凝聚著葉嫣嫣這一代人背靠4700年絲綢文化歷史、傳承絲綢文化、同圓絲綢的夢想。
葉嫣嫣的創業經歷頗具戲劇性,她最開始是國有絲綢印染廠的一名普通女工,后來成為了服裝廠的副廠長,隨后又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下崗待業,是命運和她開了“玩笑”,大起大落的經歷給了葉嫣嫣面對現實,敢于接受人生新挑戰的勇氣。下崗不久后,她就拉著共同下崗的8位工友組建了湖州翔順工貿有限公司,再次走上了這條絲綢之路。
那時候的企業規模雖然很小,但葉嫣嫣和工友內心的目標卻很大,她們堅信背后有湖州錢山漾4700年絲綢文化底蘊的支撐,在享有“絲綢之府”的土地上創業,她們有創湖州絲綢乃至世界絲綢品牌的雄心,她們更是相信用她們的雙手一定會創造出絲綢的未來,“絲綢”是她們一輩子所忠愛的選擇。
企業發展迫切需要外在動力,創業的路上翔順開始科技“尋親”,和浙江絲綢科學研究院第一個科技合作項目終于簽定了,PS保健絲綢整理技術和翔順獨家“成親”,這對當時的小翔順可謂是個大突破,這個新項目產品成為企業創建以來的第一個省級新產品,并通過省科技廳組織的技術鑒定,填補了國內空白,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葉嫣嫣嘗到了科技轉化為生產力的甜頭,她向企業規劃了大方向,堅持科技創新,為翔順的發展插上飛翔的翅膀。
多頭出擊、多方合作成為翔順成功的秘訣。在和浙江理工大學的合作中,雙方共同開發的“數碼高功能絲綢家紡”和“高檔特寬功能蠶絲床品”,通過了浙江省級技術創新項目的驗收和省級新產品技術鑒定,二個項目都填補了國內空白。在和浙江錦利達絲織印花有限公司的合作過程中,共同承擔了國家紡織行業轉變外貿增長方式專項資金項目“開發應用年產高檔絲綢功能性面料80萬米生產線”,得到國家發改委100萬元的財政專項資金補助。企業在和湖州農科院、浙江大學動物學院合作的有色蠶繭項目進展順利,有色繭開發的面料和服裝也進入市場并通過省級新產品技術鑒定,技術處于國內領先水平?萍嫉呢暙I不僅產生了可觀的經濟效益,由于企業開發投入力度大,產品更新速度快,質量穩定,色彩應用流行,企業終端產品形象深受消費者的喜愛,市場也越做越大,效益明顯增加,翔順產品也因此暢銷全國23個大中城市和地區,外銷日本、美國、英國、德國等國家,翔順品牌已經處于了中國絲綢行業的領先位置。
企業大了,經常會有人向葉嫣嫣提出如何去實踐企業社會責任的問題,她總是回答同一句話:“讓企業持續發展、將絲綢文化代代傳承是翔順最大的社會責任。”
您可能還關注
- 行業新聞
- 加盟指導
- 經商寶典
- 消費資訊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相關新聞

掃一掃關注微信
品牌投資關注榜
- 10萬以下
- 10-20萬
- 20-40萬
- 40萬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