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晶的床上用品創業故事
激情創業卻遭敗績
楊玉晶四處考察市場,發現著名的床上用品如“富安娜”、“黛富妮”等都出自深圳。山東雖是產棉大省,但主要以出口加工為主。她決定在這個“空白”上下功夫。2001年底,正當四十的她,在煙臺開發區留學人員創業園區注冊了自己的公司———玉錦家飾。當時,許多朋友勸她將公司注冊到深圳、上海,因為煙臺人不認本地產品,但她不信這個邪,認定只要產品好,就會有市場。
她從深圳請來一名專門的設計人員,把魯繡和中國的傳統文化,以及女性對床品的理解溶入其中,設計成樣,又到各繡花廠、縫制廠、包裝廠、印刷廠聯系訂制,終于生產出了她自己滿意的產品并投放市場。她的床品進了煙臺、北京各大商場,并在山東省有了三家加盟店。
但始料不及的是,銷售情況并不樂觀,尤其是正趕上“非典”,幾乎一點都賣不動。她很快發現了問題所在:她的床品由南方設計師設計,普遍顏色淡雅,而北方人多數結婚、過年時才選購床品,更偏重熱烈的顏色;她的床品尺寸偏小,南方的床一般不超過1.5米,而北方床1.8米、2米的也很多;另外,品種少,客戶不能一站購齊,價位也偏高。
她陷入了苦悶之中,身邊沒有人做過企業,沒有人能幫她決策,自己只有偷偷跑到海邊哭……
調整策略峰回路轉
在她最痛苦的日子里,丈夫李友和給了她**的支持。他毅然辭掉了年薪30萬的工作,和她一起收拾這個“爛攤子”。丈夫不是個輕易跳槽的人,他一生只換過一次工作,目前他在這家公司已坐到了副總的位置。在丈夫的幫助下,他們將所有商場、加盟店的貨都撤了回來,僅北京市場就賠上了50多萬元。丈夫安慰她:“全當交學費了,咱們重新開始!
休整了一段時間,楊玉晶變得“務實”了。她開發了適合當地的新的花色品種,對縫制工人進行嚴格的技術培訓,產品不進大商場,而是自己開了兩家直營店,并天天“蹲店”,聽取顧客意見,認真分析了顧客的消費層次和心理,從實際角度設定利潤。經過一年的摸索,她的產品銷量直線上升,回頭客越來越多。她的專賣店在煙臺已開了四家,并且在長春、濟南等地也有了連鎖店。
創業的磨礪讓她學會了寬容,她決心讓自己所經歷的遭遇不在員工身上重演,她教育他們做“受人尊敬的商人”,告訴他們尊嚴比錢更重要。她讓生產車間的員工和質檢人員輪流到賣場,聽聽消費者怎么評價他們的產品;也讓銷售員到車間體驗生產線的工作,加深對產品的了解。她還組織員工一起外出游玩,參觀市內景觀,增強凝聚力。雖然還未帶來豐厚的利潤,但她已經“看清楚眼前的路”了。
“家庭是事業的根”
回顧自己的創業路,她最感激的是自己的丈夫。她說,家庭是事業的根,是事業的依托,只有事業而家庭不幸福的女人是不完美的。遭遇挫折時愛人的一個擁抱、一個眼神會讓自己渾身充滿了力量。自己性格“浮躁”,而丈夫卻很“穩”、內斂,正好兩人互補,時間長了,她的性格也沉穩多了。事業的挫折,更加深了夫妻的感情,連女兒都變得更懂事了。
楊玉晶坦言自己“很幸福”,結婚多年,兩人依然保持著每天散步的習慣,每年生日丈夫都會送她鮮花,每年的結婚紀念日兩人都是單獨度過。丈夫出差,兩人每天要發信息、通電話,只要辦完事,丈夫會趕**班飛機回到她身邊。她做得一手好菜,讓家里總是充滿著濃濃的溫情。
楊玉晶說,她喜歡商人這個非常具有挑戰性和創造性的職業,不管成功與否,她努力做了,不給人生留下什么遺憾。目前,她設計的1萬平米的新廠房已在八角工業園動工,預計年底投產。
您可能還關注
- 行業新聞
- 加盟指導
- 經商寶典
- 消費資訊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相關新聞

掃一掃關注微信
品牌投資關注榜
- 10萬以下
- 10-20萬
- 20-40萬
- 40萬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