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恐龍紡織總經理蔡卡達
恐龍的“冬天”也是“春天”
引言:08年,人民幣升值 、美國次貸危機、生產要素持續上漲、宏觀緊縮政策、對中國的中小型企業以及出口企業造成了不小的壓力,家紡企業也不例外。有些行業人士提醒說:企業的冬天要到來了,要及時防雨防風防雪防一切,你能夠做到的工作,就是盡早把損失減到最低。
恐龍紡織總經理蔡卡達卻說:“我們從辦企業就有了過冬天的準備,企業發展到今天,經過了許多冬天,恐龍的“冬天”也是“春天”。
初識蔡總是在三年前,當時筆者正在做一個有關家紡人物的專題,收集到一些材料,其中就有介紹恐龍紡織和蔡總的。蔡總有句“不做世界500強,要做500年”讓恐龍紡織和蔡總深深烙在心中,總是不經意要關注。
正文:公元2008年7月18日15點18分,上海筑園 Esprit home一個關于整體家居展示的活動現場與蔡總不期而遇,使我對蔡總對恐龍紡織有了別樣的理解。
蔡總說恐龍紡織是個注重和諧的企業,是一個強調和諧發展的企業,竟使我懷疑有沒有聽清楚他的表述。和諧發展,三個代表等詞匯,政府官員或是協會組織領導強調是件很平常不過的事情,但從一個企業老總口中,一個私企老總說出就有點不一樣了。
經營和諧,笑傲嚴冬的超級武器
蔡總談到,08年家紡行業多種因素造成家紡產品出口受阻,但做出口不利可以做進口!恐龍紡織不僅有出口更有進口,這是經營和諧。先后代理的ESPRIT home、Trussardi-home及FRETTE等國際知名品牌,為恐龍紡織進口家紡產品,開拓中國家紡高端市場立下汗馬功勞。
中國家紡的高端市場遠遠沒有成熟,現今,中國的高端消費者追求名牌皮包,名車,服裝等,殊不知中國的家紡行業也有高檔產品,消費觀沒有培育起來。有朋友談論他使用的家紡產品,都是國外品牌,但這些標簽上注明國外生產的家紡產品,其實都是中國生產的。中國拍攝的電視劇,劇中的人物服裝,道具,都和世界接軌,就家紡產品落后,還處在國外多年前。我們要做的,是培養中國高端消費者的時尚消費觀念,不再把家紡產品化劃為耐用消費品,而是與國際接軌,把家紡產品經營得如服裝一般,改變為消耗品。
現在家紡企業注重經銷商,別的企業經銷商活動是開大會,我們卻逐步改變為開小會。有個經銷商和我見面,我說,第一次見面很高興,他告訴我——我們已經見過三次了,不過以前我都是坐在臺上講。這句話使我深有感觸,籠統的大會方式使我們不能了解經銷商經營的問題與需求。所以我決定恐龍的經銷商會議要以開小會的方式進行,這樣才能和經銷近距離相互交流溝通,解決他們遇到的問題。
我們企業不講定位講定向,定位定好了在現實環境中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其實很難做到。把方向定好了,做事情簡單一點,走一步過一冬。我們愿意把企業的產品做好,對員工好點,國家的稅收上繳,把誠信做好。等待企業像孩子一樣,從幼兒到成人,慢慢的成長。經歷冬的嚴酷、春天的愉悅、夏天的夢幻、獲得我們秋的收獲。
企業和諧,抵御冬天的重要元素
蔡總說,行業大環境對很多企業來說這是一個不得不面對的問題。但對恐龍紡織來說也不是一個壞事情。許多問題,不但在中國發生也在全世界發生,企業不是簡單的把工廠搬到哪里就可以根本解決的。心態調整多角度看問題,就會對問題有不同的理解。人民幣是升值了,但國家對企業的稅收也降低了。國家稅收從高到低的調整對企業也是一種強有力的支持,企業可以有更多的資金來面對困難。收入影響了但支出減少也是一種動態的和諧。
勞動法的實施對員工利益的保障也是必要的和諧,難道沒有勞動法的保障你就可以不給員工辦理“四金”?員工權益得到保障,收入提高可以促進他們的消費,拉動內需,反過來又促進了企業的發展。
蔡總的話讓人反思,有管理學者曾經談到,企業是人的組織,是人性化的組織,承載著人的理想、追求和愿望。企業能夠持續發展長盛不衰,關鍵不在于一味地對經濟利益的追求,而在于人的理念以及由此構筑的組織文化。投資于企業的股東是自然人或法人,為企業創造價值的員工是有血有肉的人,他們有個人愛好和興趣,需要社交和尊重,需要享受快樂和成就。企業在這些方面對員工的尊重與滿足,就是他們個人價值在工作中的體現與升華,由此產生出的精神動力不可小覷。而當今我們的許多企業,或是盲目照搬西方企業的競爭模式和謀利思想,或是沉醉于各種管理時尚、沉迷于各色管理技巧,或是將企業文化等同于老板文化和管理層文化。結果如何呢?企業墮落成資本的奴隸、賺錢的機器,技巧的濫用拉開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強制的文化抹殺了個體的創造性。這些都難以為企業生存與發展找到根本出路。他們恰恰忽視了企業發展最核心的問題--以人為本。有了以人為本,企業的使命與愿景才能發自內心而真實生動,才能凝聚人心為之奮斗,才能在市場競爭中所向披靡無往不勝。這也是蔡總向我們所昭示的。
一家民營企業尚且能以人為本,將科學發展與和諧社會貫穿企業發展,創建和諧文化,給中國的每一位企業管理者都帶來了深刻的啟示和反思••••••
心態和諧,渡過寒冬的根本所在
“夫不爭,則天下莫能與之爭”蔡總很喜歡這句話,在采訪中多次提到。
他說,恐龍紡織是一不小心發展出來的,這十幾年隨著國家的發展走到現在,付出的多,得到的也多,關鍵是我們的方向對了。我比較贊同萬通地產馮侖對經營企業的理解,“適緩則遠,不爭即爭”,在中國這個急速變化的大環境中,駕馭一個組織,要慢,以緩求遠。不爭即爭,我們絕不愿意當第一,就像馬拉松,跑在前十位的都是最好的選手,這就可以了。做企業,結果不重要,過程很重要。老想著當第一,就容易拔苗助長。只要把每個過程做好了,至于結果,是什么算什么罷。”
現在的企業經過了多個冬天,活下來都不容易,每個企業都有著自己的特點,企業的內在也都不一樣。像人一樣,有些很強勢,有些保守。中國的市場這么大,別人做剩下的都夠我們做了。我們的管理層,像鄭總都是在國外經歷過東南亞金融危機。中國家紡行業目前有許多不確定因素,很多企業發展不是慢了,而是太快了。快一步是先進,快三步就是先烈了,我們理想中的企業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發展的。
過幾年,十年,二十年,五十年,你們看到我們還在,我們就很幸運了。
通過與蔡總的交談我有點明白了,人生經歷到一個階段,就會對如何生存、發展、競爭等等問題進行一種總體的思考與認識,進而對整個社會、環境、人際關系等等各方面形成一種較為系統、屬于自我的結論,即一個人的生活觀、價值觀。這些觀點一經形成,就會反過來引導主體,在面對來自各方面的外在壓力與信息時,做出一種較為一致的情緒反應。這樣一種較為穩定、較寬范圍的情緒總和,就構成了一個人的心境。心境一方面是個人價值觀在內心里的隱性顯現;另一方面,又會反過來影響人們對生活的判斷與交流。當你有一種積極、樂觀的心境時,就算發生的各種事件較為不利,自身也能產生一種易于接受、心情舒適的反應。反之,當人的心境偏于低沉,既便有一些開心之事,也依然會存在著許多消極的情緒體驗。
這也就不難明白為什么蔡總說恐龍的“冬天”也是“春天”呢!
您可能還關注
- 行業新聞
- 加盟指導
- 經商寶典
- 消費資訊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相關新聞

掃一掃關注微信
品牌投資關注榜
- 10萬以下
- 10-20萬
- 20-40萬
- 40萬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