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職工王德貴下崗后做家紡發了
“王德貴下崗后發了!”破產企業--鄭州印染廠的老職工都這么說。出于職業敏感,記者3月22日下午到中國元通紡織城找到王德貴,了解他是怎樣“發家”的,有哪些經驗值得其他企業和下崗職工借鑒。
下崗逼出再生之路
當記者走進王德貴創辦的鄭州德惠紡織品有限公司的商鋪時,感到很吃驚。他的商鋪是紡織城里最大的,分為上下兩層,面積達1000多平方米。王德貴說:“這還不夠用,我們又在旁邊租了一個商鋪,面積達700多平方米。另外,公司在鄭州紡織大世界還有一個500多平方米的商鋪。”
記者看到,商鋪一樓出售家紡面料,在30多米長、2米多高的布架上掛滿了“韓香綢”、“云絲緞”、大福牌床單布、華營牌印花布和華福牌床品面料等100多種,300多個花型、花色的面料,五彩繽紛、交相輝映。樓上是各式各樣的家居用品套件,包括棉被、夏涼被、睡衣套件等。
自上世紀80年代初,王德貴就在鄭州印染廠做銷售員。1997年企業破產,在國有企業當了13年銷售員的王德貴成了下崗職工。如今,他對下崗的痛苦滋味記憶猶新,他說:“下崗那種空虛、苦悶、失落的心情讓人夜不能寐。后來,經過一段苦思冥想,也是為了生存,我決心自己創辦公司,闖出一片新天地。”于是,他東拼西借,湊了幾萬塊錢,開辦了鄭州德惠紡織品有限公司,走上艱辛的創業征程。
經過10年拼搏,鄭州德惠紡織品公司已成為河南省家紡行業的佼佼者。目前,公司有30多名員工,其中1/3是下崗職工。凡是接觸過王德貴的人都知道,他事業有成與三方面個人優勢密切相關,一是他有跑市場、搞業務的經驗和基礎,二是勤奮、能干,三是為人實在、誠信經營。
創業逼出新產品
“產品是生命,創新促發展。”王德貴說,產品不過硬、沒有特色,公司的生命就會枯竭。為此,他們選擇亞洲最大的平網印染企業--遼寧華福印染公司印花產品作為公司在河南的總代理。“華福牌產品不掉色、不起球、不縮水,色澤純正,好銷。百貨對百客,貨不全不賣錢。后來,我們又代理銷售‘華營’、‘大福’的產品,業務逐步擴大。”
“2000年,我在市場調研中,發現有一種花布很暢銷,就趕到位于南方的印染廠進貨,他們認為我是‘小兒科’,讓我吃了閉門羹。一氣之下,我決定自己開發新產品,掌握市場主動權。”于是,王德貴買來一塊布樣仔細分析,受到不少啟發。
經過幾個月的摸索,王德貴大膽改變織物的組織結構和風格,用真絲工藝雕印,成功研制出“韓香綢”新產品,并通過河南省紡織纖維檢測中心的驗證,在工商管理部門注冊了韓香牌商標。他說:“這種產品具有蠶絲般的光澤,手感像真絲一般柔軟,而且天然環保,深受消費者青睞。”
之后,鄭州德惠紡織品公司在成功研發“韓香綢”的基礎上,自主研發出“云絲緞”系列產品。這些新產品先后在上海七絲印昆山分公司、常熟宏大紡織印染公司下單生產,年產達180萬米。該產品物美價廉,成為替代真絲床品的理想面料,在市場上供不應求。
嘗到創新甜頭的王德貴深有體會地說:“這幾年,公司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能得到壯大和發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產品創新。沒有創新,公司就沒有出路。”王德貴表示,公司下一步還準備開發嬰幼兒系列產品。
危機逼出新營銷模式
營銷是關鍵,決勝在終端。隨著經濟危機由金融領域向實體領域蔓延,由沿海向內地蔓延,各行各業都受到沖擊,河南家紡行業也未能幸免。
“危機逼迫德惠紡織品公司必須建立銷售網路,實施家紡下鄉新模式,開辟農村大市場。”王德貴說,去年他用了1個半月的時間,開車走了15000公里,幾乎跑遍了全省108個縣、市,進行廣泛的市場調研。今年3月,公司總經理王占霞又下鄉鎮進行了20多天的走訪和調研。
隨后,公司先后在登封、襄縣、博愛、南陽、新鄉、新密超化鎮等150多個縣、鄉、鎮建立了專賣店和專柜,由公司統一免費裝門頭,店內裝修由公司指導,統一產品批發價格,迅速建立了立體的銷售網絡。
王德貴指著辦公室墻上掛著的《河南省地圖》對記者說:“凡是在上面貼著紅五星和紅圓點的縣和鎮,都有我們公司設立的專賣店和專柜。”這些星羅棋布的紅色標記組成了德惠紡織的市場版圖。
德惠公司規定,業務人員每個月要對專賣店進行回訪,了解經營者的情況,聽取他們的建議,不斷完善銷售網絡。“自銷售網路建立以來,公司辦公室的電話鈴聲不斷,來提貨的車輛絡繹不絕,5名裝卸工忙得腳不沾地,產品銷量直線攀升,日均發貨上百包。”王德貴說。
您可能還關注
- 行業新聞
- 加盟指導
- 經商寶典
- 消費資訊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相關新聞

掃一掃關注微信
品牌投資關注榜
- 10萬以下
- 10-20萬
- 20-40萬
- 40萬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