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裕杰探求附加值凸顯家紡競爭
水星家紡董事長 李裕杰
見證中國家紡歷史 暢想未來發展方向
“水星”品牌多年來致力于中國家紡業的發展,曾榮獲2004年中國100最佳特許經營品牌、2004年“中國最具影響力品牌”, 2004年獲“中國免檢產品”證書,2003、2004年獲“上海名牌產品”證書,2006年獲得“中國馳名商標”,2007成為中國奧林匹克體育中心指定產品,2009年成為“法蘭西浪漫·圖爾—世博婚典指定婚慶床品合作伙伴。而董事長李裕杰更是親眼見證了中國家紡業的發展變遷史。
[記者]:新中國成立60周年即將來臨,中國家紡業初期的市場環境與現在相比有些怎樣的不同?您怎么看待家紡業的前景?
[李裕杰]:在祖國60周年之際,追憶家紡行業的發展衍變是件蠻有意思的事情。為什么呢?第一,從建國的第一年開始算起,有相當一段時間中國沒有家紡概念。當時,大家只知道床上用品。簡而言之就是枕頭、床單、被褥、毯子等床上使用的日常用品。另外,還要說說那時候使用的棉被。那種棉被是棉花紡成的棉胎做被芯的,然后上面有一層被面,下面有一層被里,是需要手工縫制完成的。每一次拆洗之后,都得要一針一針把它縫起來的。過去的家庭經濟條件也相當有限,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人們是沒有家紡概念的。到文化大革命70年代、80年代至少都是這樣的吧。后來,人們生活條件好了,才有了套件,四件套、六件套、八件套,到了最后發展成為一個房間是一套設計,一個大房子里面有很多不同風格的套件。此時,家居軟裝飾的概念就產生了。
[記者]:這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李裕杰]:對。原料也在轉型升級,企業生產的產品也極大豐富。最初的工廠可能原來僅僅單一地生產床單,后來就生產套件、生產高科技材料的被芯、枕頭。家紡產品的原料材料也在發展,比如說從使用最常見的棉、毛、絲,現在增加了高科技的原料材料,玉米纖維、大豆纖維、天絲纖維。并把生態環保等等概念全部疊加上去,所以現在的家紡市場才如此豐富。發展到如今的景象,60年,是一步步慢慢變遷的。
[記者]:您對家紡行業的前景怎么看?
[李裕杰]:我認為家紡行業在所有的紡織行業中,是非常有特點的一個行業。比如說我們從服裝行業說起,人家一開始說紡織就是服裝,但是服裝已經是完全放開競爭,而且服裝品牌在進一步細化,定位在進一步細化。所以一個品牌做完全服裝的越來越少,越來越細化,因為完全競爭化以后他就感覺全面競爭不行,那我就專業化競爭,就是細分完了以后專業化競爭。
但是家紡的發展明顯落后于服裝的。簡單舉例說,家紡行業中,現在暫時還沒有服裝行業中絕對領先的“龍頭老大”。祖國60年的歷史與整個世界的歷史,都會告訴我們,只要有空間你就有機會,就怕空間填滿了你就沒機會,所以家紡行業還存在巨大發展空間。
我認為,家紡業今后可能會向功能化發展,因為現在功能化產品的需求很大。就我個人而言,到冬天時候,我既希望身上被子不要壓的重,又要保暖效果好,我們可以構想把紅外線之類的纖維加入到家紡產品中;比如說抗菌,現在抗菌是個家居生活日常的基本需求,這都是功能化的一個角度切入的產品;還比如說包括除臭,有的人會覺得悶睡一天后,房間里面的味道會很重,但是如果你的家紡產品中間有輻射功能,并吸收異味的話,那么自然會倍感愜意。生活中,大家的需求就是產品創新的方向,都是值得思考與研究的。
行業趨同競爭殘酷 須以深度競爭破題
家用紡織品行業存在較大的市場發展空間。就市場容量而言,中國每年有1000萬對新人結婚,以每對新人在家紡產品上消費2000元算,每年僅此婚禮消費市場就有200億元的市場容量。但是,國內各類高、中、低檔品牌廠商和進入中國市場的國外品牌廠商有近百家,家紡加工企業更是多達以計,行業競爭十分劇烈殘酷。家紡業具有進入門檻低、行業集約化程度不高、產品生產與開發水趨同導致產品同質化現象突出,行業呈現各廠商尤其是品牌廠商強化產品與服務附加值的探求、營銷渠道擴張加速、品牌深度競爭突顯的特點和態勢。
您可能還關注
- 行業新聞
- 加盟指導
- 經商寶典
- 消費資訊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相關新聞

掃一掃關注微信
品牌投資關注榜
- 10萬以下
- 10-20萬
- 20-40萬
- 40萬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