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欣羊:求新思變 縱橫絲海
2010-2-4
十多個紡織化纖行業的專家齊聚華欣,就中國寧夏華欣生態紡織產業園項目展開論證,論證會上,該公司老總與眾專家進行辯論。一個民企老總拿什么來與眾專家辯論?2003年開始從事化纖行業,在短短的六年時間里,公司獨家起草“彩艷絳綸終繡花線”和“絳綸繡花色卡”兩項國家標準,并且還作為第一起草單位負責制訂了《滌綸長絲繡花線》行業標準。這是怎么實現的?帶著這些問題,我們走進了浙江華欣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華欣),對公司董事長曹欣羊(下稱曹總)進行了專訪。
積極部署 全面壯大環保紡織業
十月底,十多個紡織化纖行業的專家,包括三位院士,來到華欣參觀,并就該公司在寧夏回族自治區所投資的中國寧夏華欣生態紡織產業園項目進行研討論證。論證會上,曹總就該項目的具體問題與眾專家進行了辯論……
回想起論證會上的情況,曹總笑了笑:“這是個好項目,當然要盡量去爭取,讓項目成為現實。”
好在哪呢?曹總說,“實施中國寧夏生態紡織產業示范園區建設,對傳統優勢產業升級、對紡織產業實現由東南沿海向中西部地區轉移、促進東部紡織業順利轉型、對節能降耗減排、以及對縮短東西部差距、推動西部地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等各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重大的現實與戰略意義。”而這個項目得到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也從另一個側面佐證了該項目的重要性。
中國寧夏生態紡織產業示范園區以熔體直紡彩色滌綸纖維新材料生產為主體,以石油化工、煤化工和色紡色織等上下游產業為延伸的全新現代化生態環保集約型紡織工業基地。預期在2020年形成園區直接產值3000億元、輻射周邊經濟產業產值2000億元,綜合產值5000億元的規模效應。
采訪中,曹總也向記者談了其于2008年4月投資26億元,在太湖邊的長興縣建設的年產80萬噸的多色系環保紡織新材料生產基地項目。
在曹總的華欣戰略規劃中,長興工業園要成為化纖行業的示范項目,寧夏華欣生態紡織產業園項目要打造成為傳統紡織結構調整、產業升級示范基地和中西部紡織業集散中心。而蕭山,則重點發展科研,作為 “華欣之腦”,為其他兩個基地提供最雄厚的人才、技術等支持。
在當前的金融危機下,華欣為何還要不斷加大投資呢?面對記者的這一疑問,曹總腰身一直,眼睛直盯記者,說:“如果要跟金融危機掛鉤,那這應該是吸取金融危機的結果,金融危機充分說明,虛擬經濟不可靠,金融危機之后,還是會回歸實體經濟,重視制造業。”在曹總看來,制造業才是真正適用于世界上所有國家的健康經濟之路。華欣將為此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源頭控污 新工藝攻克行業瓶頸
多年來,華欣一直致力于“彩色滌綸纖維+新工藝+功能性原材料”研制開發,通過對傳統紡織新材料的工藝技術創新和色母粒注入切片紡設備優化改良,采用原液著色技術替代后染色,改變了傳統經營方式,實現了將高能耗、高污染產品到低能耗、染色過程“零”排放的轉變,每噸產品僅需7.5kg顏料,僅為傳統染色用量的5%。
華欣所擁有的“多色系環保紡織新材料的集成創新模式”,通過紡織原料的定性、直接生產有色滌綸纖維,剔除了印染環節,把過去需要多家企業共同完成的生產流程,由現在的1家企業單獨完成。“華欣模式”省去了傳統紡織業中印染的環節,(而印染這一環是最不節能環保的一個環節),整個過程無需染色,無需耗水,實現了“零污水”排放,做到了從行業源頭控制污染。同時,以“多色系環保紡織新材料創新模式”為基礎的紡織化纖生產還秉承了傳統紡織業勞動密集的特點,既能環保,又可以為當地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
曹總給記者列出了一長串的數據——華欣18萬噸的年產量全部采用“多色系環保紡織新材料創新模式”,省去染色環節后,由此每年節電近20億度,節水約4180萬噸,節省染輔料等粗化工產品2.4萬噸以上。而且華欣產品的下游客戶企業,產品無須后染色,這更是大大減少了化工產品在其下游企業中的濫用。“如果說國家大力開拓新能源,是 “開源”,那么華欣干的是“節流”的活。”
曹總告訴記者,這幾年華欣從來沒有停止過技術與產品的創新,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資金搞科研開發。耗資建立立體化倉庫,研發FDY免上漿工藝技術,研制功能性滌綸涼爽纖維項目……因為重視科研創新,華欣才有今天的成績。
“創新是無止境的,華欣也不會滿足于現狀,會不斷學習,在實踐中不斷創新,以使紡織行業即能滿足產業的發展需要,也能滿足環保節能的要求。”曹總說。
為說明華欣的這一技術對整個行業的影響,曹總說:“數年內,沃爾瑪要實現所有家紡用品采用原液著色技術染色的目標,而中國目前絕大多數的紡織產品都是傳統印染制品。這也就意味著,如果中國不改進工藝,若干年內,中國的紡織產品將被國際貿易拒之門外,到時候整個中國紡織業都將面臨嚴峻的挑戰。”說起這些,曹總的眉頭皺了起來。他認為,中國紡織行業要繼續生存,就必須支持新工藝,從源頭節能減排,讓市場規律自由調整,優勝劣汰,實現行業的升級轉型。
特立獨行 差異化發展帶來大市場
第一次見到他時,公司員工告訴我,“那就是我們的曹總”。當時曹總穿著一件白襯衫,和員工擠在一張小桌子上吃盒飯。若不是經人指點,根本就看不出他就是一個擁有七家公司的集團公司老總,但在短短的一個多小時的采訪后,我對曹總的看法完全變了。
他是一個很有想法的人,對自己所從事的紡織行業,對國家的節能減排,以及當前的金融危機,他都有自己的見解,并很樂意與人分享。他還建議記者把他的觀點發到網上去,讓大家在爭論中加深了解,達成共識。
談到“差異化”時,原本有些懶洋洋的曹總神情一下就變得專注,思維也變得異常活躍。他說,真正的差異化產品要具備功能和性能的創新,還要能夠滿足顧客“度身定制”的要求。華欣的產品除了具備綠色、環保、生態的特點外,還要能夠根據市場的特殊需求,實現阻燃、防靜電等功能.華欣之所以能夠逆勢前行,差異化生產功不可沒。
關于“節能減排”,曹總的見解讓人耳目一新。他說,現在普遍的觀點認為,節能就是盡量少用能源,但真正的節能其實是應該通過創新來實現節能。為說明這個問題,曹欣羊給我們打了一個生動的比喻:一個村里,規定每戶人家每個月只能用100度電,用電量在這個范圍內的家庭,叫節能。但是有一戶人家用了110度電,發明了新技術,讓整個村的人家都能拉線共用這110度電,讓整個村的耗電量變成了110度。那戶看似耗電不達標的家庭,實際上是真正的節能標兵。而華欣,就在做同樣的事情。
“如果蕭山的化纖生產都采用華欣工藝,不僅在成本上具有巨大的競爭優勢,可以打破發達國家的綠色貿易壁壘,每年還可以為國家節約用電412.5億千瓦時、用水8.7億噸、化工染輔料48.75萬噸。同時,蕭山東部地區多年遺留的環保難題也能徹底得到解決。”曹總算起環保帳來,頭頭是道,“在資源緊缺的現實面前,紡織行業要繼續發展就必須改變‘高能耗、高污染’生產狀況,而華欣模式恰恰能夠克服這一制約紡織業繼續發展的行業瓶頸。”
“我們希望能夠為中國的紡織業起到示范作用,希望成為國內紡織產品外銷打破綠色貿易壁壘、打破發達國家反傾銷貿易壁壘的典范。為中國在保持紡織大國地位的基礎上努力成為紡織強國做出了有益的嘗試。”曹總如是說。
積極部署 全面壯大環保紡織業
十月底,十多個紡織化纖行業的專家,包括三位院士,來到華欣參觀,并就該公司在寧夏回族自治區所投資的中國寧夏華欣生態紡織產業園項目進行研討論證。論證會上,曹總就該項目的具體問題與眾專家進行了辯論……
回想起論證會上的情況,曹總笑了笑:“這是個好項目,當然要盡量去爭取,讓項目成為現實。”
好在哪呢?曹總說,“實施中國寧夏生態紡織產業示范園區建設,對傳統優勢產業升級、對紡織產業實現由東南沿海向中西部地區轉移、促進東部紡織業順利轉型、對節能降耗減排、以及對縮短東西部差距、推動西部地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等各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重大的現實與戰略意義。”而這個項目得到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也從另一個側面佐證了該項目的重要性。
中國寧夏生態紡織產業示范園區以熔體直紡彩色滌綸纖維新材料生產為主體,以石油化工、煤化工和色紡色織等上下游產業為延伸的全新現代化生態環保集約型紡織工業基地。預期在2020年形成園區直接產值3000億元、輻射周邊經濟產業產值2000億元,綜合產值5000億元的規模效應。
采訪中,曹總也向記者談了其于2008年4月投資26億元,在太湖邊的長興縣建設的年產80萬噸的多色系環保紡織新材料生產基地項目。
在曹總的華欣戰略規劃中,長興工業園要成為化纖行業的示范項目,寧夏華欣生態紡織產業園項目要打造成為傳統紡織結構調整、產業升級示范基地和中西部紡織業集散中心。而蕭山,則重點發展科研,作為 “華欣之腦”,為其他兩個基地提供最雄厚的人才、技術等支持。
在當前的金融危機下,華欣為何還要不斷加大投資呢?面對記者的這一疑問,曹總腰身一直,眼睛直盯記者,說:“如果要跟金融危機掛鉤,那這應該是吸取金融危機的結果,金融危機充分說明,虛擬經濟不可靠,金融危機之后,還是會回歸實體經濟,重視制造業。”在曹總看來,制造業才是真正適用于世界上所有國家的健康經濟之路。華欣將為此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源頭控污 新工藝攻克行業瓶頸
多年來,華欣一直致力于“彩色滌綸纖維+新工藝+功能性原材料”研制開發,通過對傳統紡織新材料的工藝技術創新和色母粒注入切片紡設備優化改良,采用原液著色技術替代后染色,改變了傳統經營方式,實現了將高能耗、高污染產品到低能耗、染色過程“零”排放的轉變,每噸產品僅需7.5kg顏料,僅為傳統染色用量的5%。
華欣所擁有的“多色系環保紡織新材料的集成創新模式”,通過紡織原料的定性、直接生產有色滌綸纖維,剔除了印染環節,把過去需要多家企業共同完成的生產流程,由現在的1家企業單獨完成。“華欣模式”省去了傳統紡織業中印染的環節,(而印染這一環是最不節能環保的一個環節),整個過程無需染色,無需耗水,實現了“零污水”排放,做到了從行業源頭控制污染。同時,以“多色系環保紡織新材料創新模式”為基礎的紡織化纖生產還秉承了傳統紡織業勞動密集的特點,既能環保,又可以為當地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
曹總給記者列出了一長串的數據——華欣18萬噸的年產量全部采用“多色系環保紡織新材料創新模式”,省去染色環節后,由此每年節電近20億度,節水約4180萬噸,節省染輔料等粗化工產品2.4萬噸以上。而且華欣產品的下游客戶企業,產品無須后染色,這更是大大減少了化工產品在其下游企業中的濫用。“如果說國家大力開拓新能源,是 “開源”,那么華欣干的是“節流”的活。”
曹總告訴記者,這幾年華欣從來沒有停止過技術與產品的創新,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資金搞科研開發。耗資建立立體化倉庫,研發FDY免上漿工藝技術,研制功能性滌綸涼爽纖維項目……因為重視科研創新,華欣才有今天的成績。
“創新是無止境的,華欣也不會滿足于現狀,會不斷學習,在實踐中不斷創新,以使紡織行業即能滿足產業的發展需要,也能滿足環保節能的要求。”曹總說。
為說明華欣的這一技術對整個行業的影響,曹總說:“數年內,沃爾瑪要實現所有家紡用品采用原液著色技術染色的目標,而中國目前絕大多數的紡織產品都是傳統印染制品。這也就意味著,如果中國不改進工藝,若干年內,中國的紡織產品將被國際貿易拒之門外,到時候整個中國紡織業都將面臨嚴峻的挑戰。”說起這些,曹總的眉頭皺了起來。他認為,中國紡織行業要繼續生存,就必須支持新工藝,從源頭節能減排,讓市場規律自由調整,優勝劣汰,實現行業的升級轉型。
特立獨行 差異化發展帶來大市場
第一次見到他時,公司員工告訴我,“那就是我們的曹總”。當時曹總穿著一件白襯衫,和員工擠在一張小桌子上吃盒飯。若不是經人指點,根本就看不出他就是一個擁有七家公司的集團公司老總,但在短短的一個多小時的采訪后,我對曹總的看法完全變了。
他是一個很有想法的人,對自己所從事的紡織行業,對國家的節能減排,以及當前的金融危機,他都有自己的見解,并很樂意與人分享。他還建議記者把他的觀點發到網上去,讓大家在爭論中加深了解,達成共識。
談到“差異化”時,原本有些懶洋洋的曹總神情一下就變得專注,思維也變得異常活躍。他說,真正的差異化產品要具備功能和性能的創新,還要能夠滿足顧客“度身定制”的要求。華欣的產品除了具備綠色、環保、生態的特點外,還要能夠根據市場的特殊需求,實現阻燃、防靜電等功能.華欣之所以能夠逆勢前行,差異化生產功不可沒。
關于“節能減排”,曹總的見解讓人耳目一新。他說,現在普遍的觀點認為,節能就是盡量少用能源,但真正的節能其實是應該通過創新來實現節能。為說明這個問題,曹欣羊給我們打了一個生動的比喻:一個村里,規定每戶人家每個月只能用100度電,用電量在這個范圍內的家庭,叫節能。但是有一戶人家用了110度電,發明了新技術,讓整個村的人家都能拉線共用這110度電,讓整個村的耗電量變成了110度。那戶看似耗電不達標的家庭,實際上是真正的節能標兵。而華欣,就在做同樣的事情。
“如果蕭山的化纖生產都采用華欣工藝,不僅在成本上具有巨大的競爭優勢,可以打破發達國家的綠色貿易壁壘,每年還可以為國家節約用電412.5億千瓦時、用水8.7億噸、化工染輔料48.75萬噸。同時,蕭山東部地區多年遺留的環保難題也能徹底得到解決。”曹總算起環保帳來,頭頭是道,“在資源緊缺的現實面前,紡織行業要繼續發展就必須改變‘高能耗、高污染’生產狀況,而華欣模式恰恰能夠克服這一制約紡織業繼續發展的行業瓶頸。”
“我們希望能夠為中國的紡織業起到示范作用,希望成為國內紡織產品外銷打破綠色貿易壁壘、打破發達國家反傾銷貿易壁壘的典范。為中國在保持紡織大國地位的基礎上努力成為紡織強國做出了有益的嘗試。”曹總如是說。
您可能還關注
- 行業新聞
- 加盟指導
- 經商寶典
- 消費資訊
回復 197890 到 家紡網 微信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相關新聞

掃一掃關注微信
更多精彩等著你……
品牌投資關注榜
- 10萬以下
- 10-20萬
- 20-40萬
- 40萬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