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槿一談棉花市場宏觀調控
調控措施前所未有
《紡織服裝周刊》:一段時間以來,企業對棉花供應緊張頗有微詞,國家采取了哪些調控措施?
李槿一:上個年度以來,棉花市場的形勢出現了非常特殊的情況。去年上半年紡織行業陷入低谷,棉花的需求極度萎縮,到下半年開始逐步復蘇,年底看到曙光,今年復蘇的勢頭又超出想象,應該說需求的增長非常快。同時,國家在棉花市場調控方面也采取了很多前所未有的措施,以期保障供應。
一是儲備棉的投放。從去年5月22日開始到年底,總共拋儲200多萬噸。特別是在新棉上市后,投放了110多萬噸,應該說在改革開放以后,棉花市場調控從來沒有過這么大規模的投放。
再一個是配額的發放。一般情況下,1%關稅配額都是年底發放,增發部分要到第二年的2、3月份。但是這次不同,考慮到市場供應比較緊張的情況,在去年12月初的時候,國家有關部門就開始著手研究這個問題,在去年底的時候把1%的關稅配額和一部分增發配額都一起發了,一次性發放190多萬噸,這在歷史上是沒有過的。
公路運輸補貼有望突破
《紡織服裝周刊》:近來企業訂購的新疆棉大量滯留新疆,直接影響了企業的生產,國家在這方面有什么措施緩解棉花出疆難題?
李槿一:現在看來新疆鐵路運輸對國內棉花供應確實是個瓶頸,鐵路部門也正在努力,情況正逐步好轉。目前,新疆最主要的問題不是鐵路線的問題,而是空車皮進疆的非常少,調運空車皮進疆成本比較高,基本上都是從新疆調運東西出來。去年,石化產品占用的車皮比較多,基本上一天100多節車皮左右。在這種情況下,經過鐵道部和新疆地方政府的努力,每天調運棉花的車皮有所增加,現在每天能夠達到250節左右,應該說達到了他們能夠調用車皮的極限。這個量比前期已經擴大了許多,但這也未必能完全解決企業的用棉問題,出疆難問題短期內還難以解決。
《紡織服裝周刊》:鐵路運輸這么難,不少企業為了保證生產而通過汽車運輸,有企業建議能否給汽運棉花給予補貼?
李槿一:我了解的情況是公路運輸的成本是1000元/噸,鐵路在沒有補貼的情況下成本應該是600元/噸,現在有補貼的情況下鐵路運輸成本只有200元/噸,差距非常大。這也導致了大家都排隊通過鐵路來運輸。我們在研究調控措施的時候,曾對這個問題進行了系統的研究。下一步,我們將主要和財政部及時溝通,希望在汽運補貼方面能有一些突破,緩解鐵路運輸的壓力。
根據形勢變化發放配額
《紡織服裝周刊》:目前棉花缺口還是很大,企業比較關注配額發放的問題,國家在這方面有什么思路?
李槿一:我們很理解企業關注配額什么時候發,發多少的問題。這個問題涉及的因素比較多,尤其是當前市場比較敏感的時候。據了解,今年棉花種植面積恢復的情況并不是很理想。棉價上漲得這么快,按理說棉農收益同比應該提高很多,但實際情況是棉花種植面積增長的并不多,大概只有2%~4%的樣子。這主要是因為現在糧食連續6年豐收,每年最低收購價都有所提高,今年同樣也提高了3分到1角左右。再加上種糧食比種棉花省工省事,收益比較穩定。這幾種因素綜合下來來看,棉花生產恢復的難度確實比較大。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市場出現波動,價格掉頭,出現下滑,很有可能對新年度的棉花生產帶來更大影響。
目前棉紡生產增長形勢向好,如果此時棉價出現波動,可能會影響行業上下鏈條,因此我們在密切關注形勢的發展。我可以向企業表個態:我們已經準備了幾套預案,一旦棉價出現大幅波動,我們很快就能出臺相關措施。從根本上來說,我們對于棉花市場調控的目標始終是不變的,就是八個字,“保障供應,穩定市場”。
《紡織服裝周刊》:由于棉花短缺,目前棉價還在走高,您如何看待目前的棉價?
李槿一:對當前的棉花價格水平,我認為可從四個角度來看:一是從歷史上看,目前棉價確實比去年和前年高。今年籽棉收購價格平均3.5元左右,高的達到3.8元,這個價格至少在這幾年內不多見,棉價現在已經16000元/噸,雖然離歷史最高的時候還是有一定差距,但在近幾年內屬于高價。二是從參考上下游來看,有一些紗的品種漲價的幅度甚至超過了棉價。三是與其他農作物比,或者跟其他國際大宗商品比,棉價一直是在上漲。四是與國際棉價比,去年以來,國內棉價大概漲了20%左右,而國際漲了30%。現在這個價格水平到底是不是非常高了?是不是得馬上出手去平抑?這個價格是行業可以接受的嗎?這些問題還需要做深入的分析。
我們作為棉花市場調控的實施者,主要為紡織企業服務,因此下一步不管采取什么手段措施,我們還是有信心保障供應,穩定市場。
您可能還關注
- 行業新聞
- 加盟指導
- 經商寶典
- 消費資訊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相關新聞

掃一掃關注微信
品牌投資關注榜
- 10萬以下
- 10-20萬
- 20-40萬
- 40萬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