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標準面對面
—中紡協科技發展部標準處副處長孫錫敏專訪
《紡織服裝周刊》:您怎么看待標準滯后的問題?
孫錫敏:標準來自產業,是產業技術成熟之后出現的產物,因此,從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說,標準永遠是滯后的。當然,標準的作用是服務產業,隨著紡織工業的快速發展,相應的紡織標準也需要及時跟進。這次標準研究被寫入《紡織工業“十二五”科技進步綱要》就說明標準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紡織服裝周刊》:您剛才說標準是產業技術成熟之后的產物,那么標準與技術成熟度具體是怎樣的關系?
孫錫敏:可以這樣說,很多標準剛開始是企業標準,當越來越多的企業所生產的產品都依循這一個標準時,這個企業標準就漸漸地成為了行業標準。因此,一般說來,標準的制定依循的是行業內技術的中上等水平。也就是說,行業領軍的企業,他們的標準或許會高于行業標準,而一些技術水平稍差的企業,經過改進和提高之后,也能達到個標準。
標準的作用是基礎性的,從其對技術的促進方面而言,可以說標準不是保護落后,而是促進先進。同時,判斷標準的優劣,主要是考察它的實用性,只有行業普遍采用的標準才是成功的標準。
《紡織服裝周刊》:一些國際貿易摩擦常常因標準問題而起,您怎么看待這一問題?
孫錫敏:這個問題要一分為二地看。對外貿易中,雙方都會按照合同約定執行,很多貿易摩擦根本上的原因還是合同約定不清,或者違約。在這種情況,標準往往會成為一個“替罪羊”,是一種借標準之名謀其他目的的行為。另一方面,的確有一些貿易摩擦是由于標準的對接問題,因此我們下一步會加強紡織服裝產品標準跟國際接軌的工作。
《紡織服裝周刊》:標準國際接軌工作是怎么展開的?
孫錫敏:主要有三種形式,一是直接采用國際標準,二是主導制定國際標準,三是承接國際機構工作。第一種形式比較好理解。第二種是指,隨著中國紡織工業的不斷壯大,很多產業技術在中國不斷成熟并達到領先水平,那么我們就可以向國際標準機構提出標準提案,并進行后續的研究和制定工作。承接國際機構工作是指,國際紡織標準化、服裝標準化、紡機和配件標準化等國際秘書處都要落實在某一個國家進行研究,中國可以憑借紡織業地位,積極承接相應機構工作,并制定有關標準。
您可能還關注
- 行業新聞
- 加盟指導
- 經商寶典
- 消費資訊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相關新聞

掃一掃關注微信
品牌投資關注榜
- 10萬以下
- 10-20萬
- 20-40萬
- 40萬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