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洲:油價成影響紡織業關鍵
實際上,2003年后全球的生產者與消費者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習慣了高油價。
隨著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工業化進程的加快,高油價形態已經固化。這是從需求方面來說的。而從供給方面來講,產出峰值的陰影一直與石油危機的話題如影隨形,這將長期支持高油價并加劇市場波動。在資源日益枯竭的情況下,國際化競爭使國際競標成本不斷攀升,這最終將使這些成本轉移至終端產品的價格上。
這里所講的是長期因素,近期我們看到的油價上漲主要是流動性和地緣政治推動所致。今年以來,在油價上漲的過程中,一些發達國家的原油庫存不但沒有減少,反而還有所增加。事實證明,中東北非局勢并沒有導致原油供應出現任何影響。占國際原油產量2%的利比亞即使產能完全喪失,其他國家也完全可能彌補供應。
盡管人們談論原油產出峰值這個話題已達40年之久,但在2020年之前,出現這種情況的可能性仍然有限。金融危機以來,隨著全球極度寬松貨幣政策的實施,各國對原油的投資十分充分,尤其是中國和印度,向新石油產區輸出了巨量資本,這將有利于未來10年的產出增長。因此,2020年將是產出增長和需求增長同時出現峰值的時候,油價也將趨于穩定。
國際油價上升,直接影響著中國紡織工業生產所需的能源和原料兩大關鍵性問題。面對高油價,目前企業似乎只有兩條路可走——加價抑或減產。當然,加價不僅僅局限于紡織行業。對于紡織而言,因石油價格的上漲導致原料和成本消耗的提高,化纖企業更希望看到的是加價。4月8日,紐約原油期貨大漲至112.79美元/桶,創下2008年9月以來的新高,與此同時,布倫特原油期貨也突破126美元/桶,創下2008年以來最高價位。受此影響,國內福建、江蘇、浙江等全國主要化纖市場的行情也隨之上漲,成交十分火熱,大型企業庫存多下降半月有余。從這個角度講,油價上漲帶來的化纖加價,未嘗不是企業愿意看到的。同樣,采取減產的方式可能對穩定化纖價格有利,但不可否認,一些實力小、規模差的小型企業就會在減產的過程中成為犧牲品。
面對高原油價格,我們不得不急于尋找化纖原料的替代材料。已有不少專家建議,可以充分利用我國的天然優勢,在不同品質的土地上種植可產生天然纖維的各種植物,生物質纖維將成為未來紡織原料行業發展的主攻方向。
由于全球石油資源日益匱乏和短缺,我國作為紡織出口大國也將面臨原材料日益緊缺的危險,并且在原材料的采集和提煉方面受到越來越多的限制。在這種情況下,能夠替代石油并且可再生、可降解新型化纖原料的經濟性日益顯現,以生物質工程技術為核心的綠色纖維及材料的快速發展,勢必引領化纖工業發展新潮流。
可以說,國際油價的每一次上漲,對于需求的增長都是一次有效的抑制,同時也是全球轉而尋找新技術和替代能源的一次大探索。
“十一五”期間,我國風能、太陽能、核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產業發展迅猛,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產業層次快速提升,產業政策體系逐步完善。未來5年,在國家政策推動和新能源技術驅動下,我國新能源產業將繼續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另一方面,《新能源產業發展規劃》受到國家高度重視,與“十一五”不同,今后5年新能源產業不僅包括了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核能等新能源的開發利用,也涵蓋了清潔煤技術和智能電網等新能源利用技術,以及煤層氣、天然氣水合物等非常規油氣資源。概念和涵蓋領域的不同只是新能源產業的變化之一,更多的變與不變則體現于各細分領域的發展。
在中國,風能的增長是異乎尋常的,對于這個季風性氣候的國家來說,風能最終將被證明是緩解這一人口大國能源問題的值得信賴并取之不竭的資源。
除了風能,中國可借鑒東南亞國家的做法,在使用生物能源方面充分發揮天然優勢。東南亞生物燃料對于平抑能源需求是十分有效的,其代價則是抬高農產品價格并為糧食危機論者提供更多的證據。與東南亞國家相似的是,巴西人則依靠得天獨厚的甘蔗種植能力彌補能源需求的不足,每當油價高攀,政府就會強制性要求提高在汽油中添加酒精的分量。作為一個農業大國,巴西在生物能源方面的可塑性無人能及。
未來10年,全球核電投資和產出方面將進入新的高潮,目前全球在建或將建的核電站約為70座,其中大部分集中在亞洲。到2020年,全球的核電容量將從目前的37萬兆瓦上升到48萬兆瓦。日本核事故可能會使各國在核電建設方面表現得更加謹慎,但是各國不可能因此放棄既有的核電戰略,因為對能源的需求無法回避。
您可能還關注
- 行業新聞
- 加盟指導
- 經商寶典
- 消費資訊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相關新聞

掃一掃關注微信
品牌投資關注榜
- 10萬以下
- 10-20萬
- 20-40萬
- 40萬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