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濤:為什么中國再現電荒?
過去10年間中國出現過幾次電荒,通常都發生在經濟強勁增長之后。2004年煤炭運輸能力和發電能力沒有跟上重工業強勁增長所帶來的電力需求增長;2008年,旺盛的能源需求推動煤價猛漲,而政府對合同煤價格的控制造成了其供應減少,迫使火電企業到市場購煤。然而,電價的管制又意味著火電企業無法轉嫁不斷上升的煤炭成本,致使其降低發電量以減少損失。
這一次又是怎么回事呢?
電價管制和煤價干預又一次帶來了問題。
2009年末以來煤炭價格不斷上漲,現已接近2008年夏秋的高點。而與此同時,目前的電價比2008年高出10%左右。出于對通脹的擔心,今年政府再次試圖壓低電煤合同價,并延緩了電價的調整。一方面,這樣的價格干預措施毫無疑問再次造成了煤炭企業對合同的履約率下降;另一方面,電廠在虧損情況下繼續發電的動力也隨之減弱。
目前全國范圍內火電機組整體利用率仍然較低,這從另一個方面證實了監管和價格管制是造成當前電荒的一個關鍵因素(見圖2)。與上年同期相比,2011年一季度電力設備利用小時幾乎沒有提高(見圖3)。
區域性的電力失衡
盡管全國范圍內發電裝機容量增速跟上了用電量的增長步伐,但東部地區的發電裝機容量增長較慢,原因是越來越多的電廠都修建在離煤礦更近的中西部省份。而東部地區的電力需求增長則與全國水平同步。政府關停或轉移東部地區的一些能源密集型產業的計劃看來并沒有取得太大的成功。這使得近年來東部地區電力供需失衡的局面進一步惡化(見圖4)。全國來看,中、西部省份的發電設備利用小時穩步下降,而東部地區則居高不下且再次攀升,這表明了當地的電力供求緊張(見圖5)。
另一個區域性的因素是部分東、中部省份,如浙江、福建、江西和湖南,經歷了冬季干旱,一季度的水電生產下降或處于較低水平,這進一步增加了對火電的需求。如圖6所示,在一些被報道出現電荒的省份,如浙江、江西、安徽、海南和福建,火電設備利用小時和用電量同步上升,表明當地的火電裝機容量吃緊。
在一些中、西部省份,政府對電價的管制和對煤價的干預似乎造成了更大的影響。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的數據顯示,中部6省的火電企業普遍處于虧損狀態。這意味著電廠有動力通過限制發電量來減少損失。我們的確發現在這些有"電荒“的省份,如湖北和湖南,電廠的電煤庫存正在減少,火電設備利用小時也在下降。
電力需求的強勁增長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2010年后4個月用電量增速明顯放慢,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為實現當年的節能減排目標而拉閘限電;隨著限電措施的執行力度減弱,2011年一季度用電量急劇反彈。一季度全國用電量同比增長了13%,主要受到了工業用電的推動(見圖7)。尤其是近幾個月生產速度加快的黑色和有色金屬、水泥、化工原料等用電大戶。
可能更為重要的是,電力短缺省份的用電量增長格外迅猛:如浙江(同比增長15%)、江西(同比增長24%)、福建(同比增長22%)、海南(同比增長18%)、安徽(同比增長15.4%)。湖南和湖北的用電量增速一直和全國水平相當,但是其水力發電量較低。
這些圖和數據告訴了我們哪些信息?
一些東、中部省份出現電荒是由以下一些原因共同造成的:(i)水泥、有色金屬、鋼鐵、化工等重工業的電力需求強勁增長;(ii)這些地區火電裝機容量吃緊,而水力發電量較低更使得局面雪上加霜;(iii)煤炭合同價與市場價之間的距離拉大,再加上電價管制,影響了合同煤的供應、限制了電廠在市場上購買電煤;(iv)對主要的煤炭運輸線路──大秦線的檢修也造成了運往沿海地區的煤炭減少及煤價上漲。
這樣看來,隨著雨季來臨使得水力發電量上升、大秦線恢復正常運營,電力短缺有望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隨著高耗能產業在今后幾個月的增長放慢,我們認為出現大范圍、全國性電荒的風險會進一步下降。上述判斷是基于目前一些高耗能行業(如鋼鐵、銅)的庫存水平已經較高,而其最終需求并不會持續高速增長。
當然,監管的問題依然存在:政府對合同煤價與電價的管制阻礙了低成本煤炭的供應,也制約了電廠在市場上采購電煤的能力。此外,最近幾年東部省份火電裝機容量并未較快增長。要解決這些省份的電力短缺問題,就要調整監管政策且/或切實采取措施來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前者需要提高合同煤價格并允許電價上調;后者則需要降低高耗能行業的增長速度。但對即將到來的季節性用電高峰而言,這兩種措施可能都是遠水救不了近火。
今后幾個月政策會如何應對?
如果電荒持續下去或者進一步惡化,政府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1)行政性地要求大型煤炭企業按合同價增加煤炭供應,這一措施的效果通常比較有限;(2)允許提高合同煤價格并為虧損的火電企業提供補貼;(3)對高耗能行業限電、或關停一些小型的、落后的產能;(4)上調火電企業嚴重虧損省份的上網電價;(5)上調高耗能行業的用電價格。
出于對通脹的顧慮,我們認為短期內政府不會愿意提高電價,甚至是合同煤價。相反,發改委已經頒布了”有序用電“的指導方針。如果今年剩余時間內CPI通脹率明顯下降,那么煤價和電價調整的可能性將隨之上升。
對經濟增長有哪些影響?
眼下,由于我們認為不會出現全國性的嚴重電荒,且我們之前已經預測工業生產增速將放慢,因此我們認為電力短缺不會明顯抑制今年的整體經濟增長。我們仍維持2011年GDP增長9.3%的預測。
不過短期來看,電荒和限電將使部分省份的重工業增速下降,如水泥、有色金屬、鋼鐵和化工。行業層面的供給受限可能會使當地的大型企業受益并提高其產品價格。受影響地區的小型企業則可能使用柴油發電機,從而提高今后幾個月中國對柴油和燃料油的進口量。
二季度,重工業生產和供給受限可能會使當前正在進行中的庫存周期性調整過程變得更加平穩。對一季度大幅增加庫存的金屬和化工行業來說,電荒及隨之而來的生產減速可能會使其庫存水平更接近較為穩健的最終需求。這可能有助于預防大幅去庫存后出現過度補庫存的局面。
電力供應問題還可能改變今年年內的經濟增長走勢。我們預計,由于投資需求更為旺盛,二季度GDP增速可能會稍高于一季度(同比增速穩定在9.8%)。從電荒限制工業生產增長的角度來看,這可能會使二季度GDP增速放緩。隨著電荒問題在今年晚些時候得到解決,再加上水力發電量回升以及/或者煤炭、電力價格漲幅足以促進其供應,那么之前受到抑制的重工業產品需求的釋放可能會提高三、四季度的經濟增速。
最后,今年再次出現的電荒或許有助于促使政府下決心最終推動能源和資源價格改革,并在市場力量和市場信號的指導下實現經濟向低耗能的增長方式轉變。但這樣的結果能否實現仍需拭目以待。
(本文作者汪濤是瑞銀集團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文中所述僅代表她個人觀點。)
您可能還關注
- 行業新聞
- 加盟指導
- 經商寶典
- 消費資訊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相關新聞

掃一掃關注微信
品牌投資關注榜
- 10萬以下
- 10-20萬
- 20-40萬
- 40萬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