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宇:紡服業中長期價值投資
后危機時代外需長期負債消費的模式遭受重創,國內大批抗風險能力較弱的中小紡織企業紛紛倒閉破產。如今紡織出口生意越來越難做,利潤率越來越薄。面對人民幣升值、勞動力及原材料成本始終處于高位、貿易保護主義加劇以及出口退稅率可能下調等多方面風險,作為投資者是否就此判斷紡織行業不具有投資價值了呢?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從長期來看,服裝行業更適合中長期價值投資,而紡織企業更適合趨勢性投資。如果想從投資紡織企業中獲利,首先要將A 股市場的紡織上市公司分成三類:
第一類是傳統加工制造型企業,如魯泰A、偉星股份、航民股份等,這類企業的成功之道在于利用規模優勢不斷提升市場份額,業績動力來源于產能擴張以及成本效益不斷顯現。他們的銷售增速一般都低于業績增速,估值也相對較低,一般為10~20倍。這類企業經營穩健,注重業績的可持續性,因此其股價出現爆發式增長的可能性很小。傳統加工型企業的絕佳投資時點在于其估值較服裝股具有明顯優勢時,更適合市場過熱時的防御性策略。
第二類是類資源企業,如中銀絨業、華孚色紡、嘉麟杰、眾和股份等,這類企業由于產品檔次高,轉嫁能力強(也可認為有定價權),因此在羊絨、羊毛、棉花這類原材料大漲時會呈現出非常好的股價走勢。紡織企業在繼續立足主業的基礎上要轉型突破,一是從上游走向下游,不過從歷史經驗來看,這類模式困難重重,迄今為止尚未誕生出轉型完全成功的案例。二是擁有定價權,雖然我國目前還沒有一家紡織公司擁有完全定價權,但如果能消化原材料漲價帶來的成本壓力,亦可將此被動的轉嫁能力視為擁有一定的定價權。這類企業最值得推崇的,它的最佳投資時點是在原材料價格上升初期,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實現高收益。判斷好這個投資時點,就要結合原材料的供需狀況以及各國經濟政策來綜合分析。
第三類是“不務正業型”企業。這類企業由于本身紡織業務做的并不突出或者管理層對紡織行業前景不甚看好,因此在其他贏利水平更好、空間更大的領域都有著不同程度的涉及。然而事實是,大多數涉足多元化發展的紡織企業其贏利水平及成長性并未得到有效提升。投資此類企業,建議投資者以短期趨勢型策略為主,如果企業從事的業務是當前政策重點扶持領域,又是當前投資熱點的話,那么其股價大幅上漲的概率便會很大。
您可能還關注
- 行業新聞
- 加盟指導
- 經商寶典
- 消費資訊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相關新聞

掃一掃關注微信
品牌投資關注榜
- 10萬以下
- 10-20萬
- 20-40萬
- 40萬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