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飛鵬:只做服務,不做貿易
作為一個采購商,你還在滿世界地飛來飛去尋找合適的面料嗎?如果置諸多交易模式的創新于不顧,固守于傳統的B2B形式,那么你就out了。8月30日,在中國國際針織博覽會上隆重登場的“面面俱到”,被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秘書長楊紀朝、副秘書長楊世濱稱為“一種商業模式的革命”,“預示著紡織行業新的服務時代的到來”。中國針織工業協會與面面俱到國際輕紡空間合作簽約儀式結束后,記者專訪了面面俱到總經理王飛鵬。
記者:面面俱到國際輕紡空間到底是一個怎樣的機構,其對面料交易模式的創新體現在什么方面?
王飛鵬:我們落戶在杭州蕭山中紡城,是中紡城的核心企業,主要業務是為面料采購商和供應商提供專業的中高檔面料交易服務。我們有規模達5萬平方米的面料展示交易館,分牛仔、印花、絲綢、針織、化纖、棉麻、皮革、毛呢、配飾、新品及進口面料等十幾個專業展區。服務團隊有500多人,囊括了客服、模特、檢驗檢測、面料研發、流行資訊、展廳樣品講解、面料技術支持、國外市場開發、代理買賣、信息支持、品牌包裝等各個環節的服務。
面面俱到的經營宗旨是“只做服務,不做貿易”,力求讓采購商和供應商都能以最低的成本和最高的效率達成交易,我們的創新之處就在于此。譬如以前人們買米、買菜要去農貿市場從農民或商販手中購買,而自從有了超市后,就可以一站式購齊,便捷性大大提高。面面俱到就相當于一個面料超市,我們對供應商提供的面料通過色彩搭配等,力圖以完美的效果進行展示。采購商則可以通過專業客服和自動查詢機檢索,輕松找到自己想要的面料。
記者:面面俱到現在運營的情況如何,已與多少家面料企業達成合作?
王飛鵬:目前我們還在籌備階段,今年10月30日開業,現已有3000多家面料企業確定加入面面俱到平臺。前期其實我們沒有做任何廣告,而是由業務員一對一地向企業進行宣傳推廣。企業熱情響應也在情理之中,因為對供應商而言,他們無需派人來管理,也無需支付房租和水電費用,只需幾米樣布和少量的會員費,就可以享受一對一的產品管理、買家推介、金融支持、免費推廣、技術支持以及流行趨勢咨詢等服務。而且其前期的費用幾乎沒有,如果一年中沒有交易也無需交費,相反一旦交易可能會找到終身客戶。
從采購商的反饋來看,效果也很好。以前想采購牛仔布的企業,可能要到廣東這樣生產比較集中的地方,現在則不需要了,來面面俱到就行。前一段時間我們接待了一位美國采購商,他跑了很多地方都沒有找到合適的面料,我們幫他找到了一個供應商,該供應商原本該類產品的預期價位是15.5元/米,而采購商的心理價位是18元/米,最終供應商獲得了超出預期的價格。以前國外企業來中國采購通常是通過廣交會,現在他們可以委托我們的平臺采購。
各大展區幾乎集中了國內外所有中高檔面料品種,同時平臺還提供配套的VIP設計室、模特秀場等服務。也就是說,一個服裝款式的成型,從選料、設計、打版、制衣到模特的動態展示,在面面俱到都可以完成。
記者:面面俱到的定位是做一個服務商,而不是中間商,這個如何理解?說句直白的話,你們靠什么贏利?
王飛鵬:我們的服務宗旨是,為采購商和供應商提供直接的一手交易服務,就是說,他們自己去洽談,我們只提供一個平臺。我們的收益來源就是會員費和1%的代購費,針對有些國外客商,我們推出代購服務,同時幫他們進行檢測。
記者:此次面面俱到與中國針織工業協會簽訂合作協議,主要是以何種形式合作?
王飛鵬:對于針織工業協會的會員企業,如果加入面面俱到平臺的話,我們在費用上將有優惠,同時讓他們享受比普通會員更多的服務,比如幫他們做流行趨勢發布。我們的T臺在杭州市都算比較大的,就是希望今后能引領流行趨勢。針織協會現在是我們的合作伙伴之一,今后我們將會與更多的協會和機構合作。
記者:您是如何萌生創辦面面俱到這個理念的,對于其發展前景您如何看待?
王飛鵬:我從2005年就產生了這個想法,我本人十幾年來都從事紡織行業,既是供應商也是采購商,還做過貿易商,對其中的酸甜苦辣深有體會。對于供應商而言,每年要耗費大量的成本參加展會,支付商城的攤位費,解決業務員培訓和流失問題等等;而采購商每到采購季節就要在全國各地飛,有時為了找一塊合適的面料要花上一周,甚至一個月的時間,經濟、時間、人力成本太高。正是基于這些原因,我開始思考有沒有一種新的商業模式來解決上述問題。
中國紡織業在世界上業已最大,競爭優勢有目共睹,然而在服務上我們跟有些國家還相差較遠,面面俱到提供的是一種新的服務模式。新的服務理念和模式,在我看來是未來經濟新的增長點,也是推動紡織行業貿易發展的潤滑劑。
您可能還關注
- 行業新聞
- 加盟指導
- 經商寶典
- 消費資訊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相關新聞

掃一掃關注微信
品牌投資關注榜
- 10萬以下
- 10-20萬
- 20-40萬
- 40萬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