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和“數控一代”
——訪中國紡織機械器材工業協會副理事長 祝憲民
在“十二五”規劃中,高端裝備制造業無疑是最為突出的亮點之一。高端裝備制造產業被列為我國現階段重點培育和發展的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國家針對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的發展還提出,要強化基礎配套能力,積極發展以數字化、柔性化及系統集成技術為核心的智能制造裝備。那么,紡織機械制造行業將如何借助這樣一個機會提升產品質量和數字化水平?如何實現紡機裝備制造業的產業升級呢?就以上問題,本報記者采訪了中國紡織機械器材工業協會副理事長祝憲民。
記者:把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列為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足見國家對裝備制造業的重視程度。那么高端裝備制造業的標志是什么?產品的發展重點又是什么?
祝憲民:裝備制造業是一個國家制造業的基礎和核心競爭力所在,裝備制造業的發展是一個國家的戰略性產業和工業崛起的標志。積極搶占高端裝備制造領域,是發達國家謀求世界工業強國地位的戰略重點。在“十二五”規劃中,把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列為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確實充分說明了國家對裝備制造業的重視程度。高端裝備制造業的重要標志就是發展“智能制造”和“數控一代”機械產品,這兩個方面相輔相成。為了支撐高端裝備業的發展,國家科學技術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委正在制定“智能制造裝備”和“數控一代機械產品”的發展規劃。
記者:在前兩次工業革命中我們分別經歷了“蒸汽時代”和“電氣時代”,那么“數控一代”的提法是否也有著深刻的歷史含義?
祝憲民:是的。“數控一代”的提法是把數字控制從技術層面引向了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層面,將之與“蒸汽時代”和“電氣時代”來相提并論,就是要將對數字控制技術發展影響的認識從“技術革命”上升為“工業革命”。蒸汽機的發明與改良引發了第一次工業革命;電力的廣泛應用帶來了第二次工業革命;而電子計算機的發明正在推動第三次工業革命;在可預見的未來,信息化技術與先進制造技術的結合將成為下次工業革命的標志。前兩次稱之為“蒸汽時代”和“電氣時代”,接下來的就應該是“數控一代”和“智能一代”了。
記者:您能不能詳細解釋一下“數控一代”和“智能制造”產品的具體含義?
祝憲民:數控一代機械產品就是指將數控技術及產品(包括數控系統和驅動裝置等)與機械設備有機融合,實現這些機械設備的數字化軌跡控制、運動控制、邏輯控制及過程監控等。智能制造裝備是指具有感知、分析、推理、決策和控制功能的制造裝備,它是先進制造技術、信息技術和智能技術在裝備產品上的集成和融合,體現了制造業的智能化、數字化和網絡化的發展要求。
記者:您認為紡織機械制造行業該如何借助這次機會提升產品的質量和數字化水平?
祝憲民:在“智能制造裝備”和“數控一代機械產品”兩個規劃中,紡織機械行業均在其中,這充分說明了紡織機械行業的重要性。應該說,紡織機械的發展無論是在工業革命,還是我國的機械工業發展中都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珍妮紡紗機”的發明標志著工業革命的開始。1782年瓦特改良“單動式蒸汽機”為“聯動式蒸汽機”后,于1785年在諾丁漢郡建立第一個蒸汽紡紗廠。蒸汽機出現后,英國已經把其他國家遠遠地甩在后面。在我國17世紀清朝時期,就有國產紡織機械的生產與銷售;1952年7月1日,中國紡織機械廠自行設計、制造的中國第一個機械化鑄造工廠試運轉,成為我國機械工業實現機械化鑄造的典范。直流驅動、變頻驅動在紡織機械行業中應用也是較早的,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就得到了當時的國內權威機構天津電氣傳動研究所的肯定。
所以說,我國的紡織機械行業是有一定基礎的,我們一定要緊緊抓住這次機遇,加大研發投入,開發高端紡織機械,通過提高產品的數字化水平來提升紡織機械行業和我國紡織工業的整體競爭力。
記者:總體來說,我國數控紡織機械的開發和生產目前整體處于一個什么樣的發展階段和水平?
祝憲民:國產紡織機械從上世紀70年代就開始了在數控領域的探索,比如直流調速的應用、PLC的推廣等。可以說,現在的紡織機械上數控裝置無處不在,雖然說大部分是簡單地利用PLC、變頻器進行邏輯控制和簡單的運動曲線控制,但也出現了不少具有一定技術含量的產品,如化纖的卷繞頭、直捻機,棉紡的粗紗機、自動絡筒機,織造的簇絨地毯織機、電腦針織橫機,染整的圓網印花機、平網印花機,非織造的短纖梳理機、交叉鋪網機等。同時,智能裝備也已開始應用,如異纖分檢機、染料及助劑配送系統等。
在我國數控紡織機械發展中,從研發投入力量來看,許多企業是采用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合作的方式,也有不少企業與國外知名控制系統供應商合作開發,而真正具備自我開發控制系統能力的企業并不多。以往我們的發展依靠的是引進技術、合作生產和消化吸收。進入21世紀以來,自主研發的案例越來越多,并加大了自主研發控制系統硬件的力度。然而這些研發成果往往集中在占有市場分額80%以上的中低端產品上;而剩余的占市場份額20%的高端產品,我們涉足的較少。
記者:“數控一代”紡機產品的發展和普及對于正在產業升級關鍵時期的我國紡織業會起到哪些重要的推動作用?
祝憲民:由于數控紡織機械結構簡化,可省去復雜的傳動結構,而且具備適應性強、柔性高、加工精度高、質量穩定、自動化程度、生產效率高、節約資源和改善環境等特點,因此非常符合當前紡織行業對高速、高效、低耗的要求;而智能裝備則直接替代了人的部分工作功能,甚至在某些方面的表現超過了人的能力,如反應更靈敏、精確度更高,關鍵是不受情緒影響、不知疲倦等特點。比如說印花調漿及助劑配送系統的應用就具備了一定的智能成分,以前染色大部分是憑感覺,使用該系統以后,染色精確度大大提高。近兩年來,隨著人工成本的上升以及紡織企業對高品質、高附加值產品的追求,對數控設備的需求一直呈上升的趨勢。特別是今年在總體市場不好的情況下,帶集體落紗的細紗長車銷售卻非常好,這就說明了市場對于自動化程度高的高端裝備的需求還是旺盛的。也正是這樣的市場需求和建設紡織強國的迫切需要,為紡織機械行業研發和生產“數控一代”產品增添了動力。
記者:目前,國內紡機企業對數控設備開發的熱情高漲,都希望抓住“十二五”期間鼓勵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業的機會有所作為。那么,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您認為還有哪些問題值得注意?
祝憲民:當前,科學技術高速發展,學科間相互交叉與融合,使得重大的創新再不是個人的行為和一個行業的行為,且不僅需要科學技術與工業生產的緊密結合,還需要學科間的緊密結合。因此,在這一次的工業革命中,高端紡織機械的數控化和智能化發展需要官、產、學、研的合作,需要行業內的上下游結合,更需要與紡織機械的上游行業緊密合作;要充分發揮產業聯盟的作用,加強與大機械行業、控制系統行業的合作,與重點區域和重點用戶企業合作;努力做到在研發數控化和智能化紡織機械的同時,突破創新設計技術與工具、專用數控系統和變頻、伺服驅動裝置、工藝技術與軟件等關鍵技術,建立包括標準規范體系、應用服務與培訓體系在內的服務支撐體系,為加快“數控一代”、“智能一代”紡織機械的發展和在紡織工業中的推廣應用打下良好的基礎。
您可能還關注
- 行業新聞
- 加盟指導
- 經商寶典
- 消費資訊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相關新聞

掃一掃關注微信
品牌投資關注榜
- 10萬以下
- 10-20萬
- 20-40萬
- 40萬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