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閑服造就的大富豪楊勛
上世紀70年代,楊勛迫于生計投靠香港的親戚,和早幾年到香港的哥哥一起創辦了一家制衣廠,短短兩年時間便發展成為一家集團公司。從到菲律賓、印尼設廠,進而在中國內地開休閑服裝專賣店,楊勛將自己的休閑服裝品牌一天天做大。
昔日一無所有,如今身家過10億美元的楊勛,無論做人還是做事都十分低調。“多年來,沒有形象代言人,我們的品牌通過了市場和時間的考驗。未來10到15年,國內市場銷售達到100億元是我們的目標。”楊勛的目光十分堅定。
為改變命運,背井離鄉去香港
1952年出生于廣東惠州的楊勛,由于家境貧寒沒能讀中學。迫于生計,年長他幾歲的哥哥去香港投靠一個遠房親戚。1972年,不想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楊勛,也背井離鄉去香港,希望改變自己的命運。
初到香港時,由于我文化不高,又不懂英文,更沒有任何社會關系,所以只能出賣苦力,從最底層的工人做起。當時,我和哥哥楊釗的居住條件十分惡劣,在一間僅40平方米的房間里,除了我們還住了十多個人。
哥哥初到香港時,在一家服裝廠找到一份工作,最開始一天只掙5元錢的工錢,由于是做最底層的工人,愿意做的本地人不多,所以工作還算得上穩定。一個月后,他成為一名熨燙工人。為了多掙些錢改變生活狀況,哥哥經常利用業余時間接一些別的工廠的活,因此認識了一些從事服裝加工的朋友。
我到香港之后,也在一家服裝廠找了一份工作。勤奮好學的我,很快掌握了制衣業的全套技術,包括運作和管理方法。同時,也結識了許多同行,他們中的許多人,和我們兄弟倆一樣,都出自草根階層,經歷相似的人更能夠彼此理解,成為好的合作伙伴。這為后來我和哥哥共同創辦服裝廠奠定了基礎。
當年,我和哥哥感覺各方面條件相對成熟,于是一起創辦了旭日制衣廠。服裝廠剛建起來的時候,員工在100人左右,廠房為600平方米。當時香港服裝行業處在低潮,服裝廠沒有加工訂單就很難存活。
我們的廠子規模不大,訂單自然比較難接到,所以經營得比較吃力。但初次創業的激情,激勵著我們兄弟倆不知疲倦地工作,基本上沒有什么休息時間,我們每個禮拜天都在廠里干活。
意想不到,靠格子牛仔褲起家
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一筆大家都不愿意接的“格子”牛仔褲加工訂單,徹底改變了工廠和我們兄弟倆的命運。
那是一筆200打的牛仔褲訂單。當時許多大工廠的生產都不飽和,何況我們這樣的小廠,要接到訂單主要靠一些朋友幫忙。一天,一個朋友告訴我們,正好有一個訂單沒人干,問我們兄弟愿不愿意接。
我了解到,一些廠家不接單的原因,是牛仔褲的打格子工序比較復雜。如何快速在面料上打格子,一直以來是讓牛仔褲生產廠家頭痛的技術性難題,而這個難題直接影響到產量高低。
“什么是格子牛仔褲?”面對記者的疑問,楊勛拿出一張白紙,將其折疊成一個接一個的方格。“在重疊的部分走線,面料就成了一個一個方格。”楊勛的示范讓人頓然明白了“格子”的與眾不同。正是這些牛仔褲上特別的格子,讓楊勛弟兄倆的制衣廠迎來幾何式的跳躍。
起初接下這筆單子時,我也不知道能不能做好,但為了維持工廠的經營,我想,先把訂單接下來,回去再研究工藝上的問題,畢竟工廠能接到的每筆訂單都十分珍貴。
經過和技術人員一同研究,我們制作出了一個小模具,專門用于給牛仔褲面料打格子。也就在模具開發出來時,好消息也傳來,訂貨方又增加了600打訂單,緊接著又加到3000打。
這下子,格子牛仔褲成為我們制衣廠的第一個拳頭產品,工廠的生產效率大幅度提高后,在一年里就生產了10萬打格子牛仔褲。
為了提高產能,工廠規模也迅速擴大到擁有工人1000名,廠房面積超過1萬平方米。短短兩年時間后,1974年,我們在原有制衣廠的基礎上成立了集團公司。
菲律賓、印尼辦廠,回內地做來料加工
香港的服裝企業競爭十分激烈,尤其是做訂單這一塊,由于受出口配額的限制,服裝加工企業常常處于十分被動的局面,公司發展到一定規模,不能不考慮向外拓展的策略。
在集團公司擔任總經理的我,當時考慮最多的是公司的持續發展問題。我想,在香港以外的地方,能不能解決出口配額的問題呢?結果,我們發現菲律賓有許多配額沒人用,在印尼做出口貿易,政府還有系列優惠、補貼措施。
鑒于此,公司開始將服裝廠的一部分生產力向菲律賓和印尼轉移。為了讓工廠的管理和技術跟上去,我們從香港派管理人員和工人過去,結果這樣運作得很成功。
1978年,一個在內地做紡織品貿易的朋友建議我到內地去辦服裝加工廠。那個時候內地剛剛開始改革開放的步伐,有許多優惠政策措施。
經過一番調查研究后,我們決定,將在菲律賓、印尼辦廠的一套成功做法帶到內地,“我們投資,我們派人來管理,我們提供原料和輔料,當地負責人力和廠房,產品返銷給我們。”這套方案很快得到相關職能部門的認可。
1978年3月,我們在廣東惠州辦了第一個從事補償貿易的來料加工服裝廠。由于運作得很成功,這種模式很快在廣東省迅速發展起來,許多沒訂單沒活干的企業被重新盤活。一時間,來料加工模式在廣東蓬勃發展,成為當地經濟發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980年,為擴大生產規模,公司開始在廣東以外的省份,如江蘇、山東、遼寧的一些城市開展服裝加工業務。生產規模空前擴大后,大量產品出口到美國等國家。
進軍香港地產界,建尖沙咀“地標”
我們在香港的服裝加工廠,廠房最初是向人家租用的。我常常思考一個問題,為什么不將這些廠房變成自己的,這樣不僅可以自己用,還可以租給別人,解決資金的出入問題。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公司陸陸續續將多間租用的廠房買下來。同時,拿廠房做抵押,向銀行申請貸款融資。富余資金一方面用于服裝廠的擴大經營,另一方面投入到房地產項目中。
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除了購買自己用的廠房,我們曾經花了2。08億港元買下2。4萬平方米的辦公室。結果在1995年——9年時間后,賣了14億港元。
1998年,受金融風暴影響,香港房地產跌價,我們又投入12。4億港元買了北京道一號的一塊地,大概花了7億港元蓋樓。投入20億資金建的形如帆船一樣的大樓,如今估價已經超過50億港元,成為尖沙咀的一個新地標。
向房地產業的大步邁進,使得公司從人力密集型行業,成功實現向資金密集型行業的轉移。集團公司的業務由此并重服裝和房地產兩大部分。
收購休閑服裝品牌,在內地大開專賣店
居安思危,在服裝加工生產這一塊,我感覺單靠別人給訂單還是不穩固,公司應該從單純生產加工向做品牌轉移。1990年,公司收購了澳洲一個休閑服裝品牌“JEANSWEST(真維斯)”,從此走上品牌經營的道路。
1993年5月28日,在上海,我們的內地第一家休閑服裝專賣店開業,結果大受市場歡迎。隨后,內地其他城市也漸漸有了我們的休閑服裝專賣店。
“休閑服的概念從國外傳入,強調穿著上的隨意和輕松。休閑服的一個特點,形象地說,就是穿著新衣服時有舊衣服的舒適感。用機器對面料進行水洗處理,是休閑服設計加工的一個重要元素。”做了三十多年休閑服加工生產的楊勛對自己產品的特點這樣概括。
在上海開專賣店時,內地剛剛興起穿休閑服的潮流,那時候我們進入內地零售市場的定位是“領導潮流”。一條樣式簡單的牛仔褲,售價180元,在當時的收入水平下,這個價位不算低,但仍讓不少年輕人趨之若鶩。
“如今,90元錢一條的休閑褲,在款式和面料等方面,比那時都要好。”楊勛笑了。
如果說在上海開第一家專賣店,是打開內地休閑服市場的前奏,那么在青島首家專賣店的銷售火爆局面,則讓我對內地的休閑服市場信心倍增。
記得青島第一家專賣店開業當天,我保守地預計一天的銷售額應該在4000到5000元左右。結果卻是,一間70平方米的店面,一天做了12萬元的買賣。原來打算賣兩個月的貨,不到兩個星期就銷售一空。
到1994年,短短一年時間里,公司在全國的專賣店達到一百多個。經過十多年的發展,目前楊勛領軍的休閑服裝品牌,在內地已經開有一千三百多個門店,年銷售數十億元。
十多年前我們引領潮流,賣價相對較高。如今,內地休閑服市場百花齊放,我們因此也相應調整思路,那就是做大眾化的名牌休閑服,以物超所值的價錢吸引更多消費者,讓大家都消費得起,從而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
30年前香港一個100人左右的小加工廠,一天天成長為集零售、貿易和工業于一體的大型跨國集團公司,在內地的休閑服裝市場上,楊勛和他的公司辛苦耕耘十幾年,已占據相當的市場份額。
楊勛有著傳奇的人生經歷,更有常人不及的精力。他每天從早忙到晚,工作時從來不知道疲倦,他笑稱自己在公司所有員工中,每天的工作時間最長。最近他來到武漢,考察他的湖北分公司的工作,日程也是排得滿滿的。接受完記者采訪后已是晚上10時多了,他還要去與員工見面,進行聯歡活動,估計還要幾個小時才能休息。
“只有在很晚回到家中或臨睡前,我才感到些許倦意。”楊勛說,錢的多少對他來說意義已不大,工作著才是最快樂的。
您可能還關注
- 行業新聞
- 加盟指導
- 經商寶典
- 消費資訊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相關新聞

掃一掃關注微信
品牌投資關注榜
- 10萬以下
- 10-20萬
- 20-40萬
- 40萬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