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紡織之光"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沈瑋
2012-12-24
11月29日,在2012年度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進步獎頒獎典禮上,由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北京中麗制機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等單位自主研發的“廢聚酯瓶片液相增粘/均化直紡產業用滌綸長絲關鍵技術與裝備開發”項目成果榮獲“紡織之光”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近日,本報記者圍繞這項重大紡織科技項目,采訪了項目主要發明專利人之一、北京中麗制機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沈瑋。
替代原生聚酯廢料變成寶貝
記者:“廢聚酯瓶片液相增粘/均化直紡產業用滌綸長絲關鍵技術與裝備開發”榮獲一等獎,作為這項科技成果的主要發明專利人之一,您的第一感受是什么?
沈瑋:此項技術榮獲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是繼2006年北京中麗制機公司自主研發的“化纖長絲紡絲機機電一體化關鍵裝置”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后再次榮獲的全國重點科技進步獎項。
2006年以來北京中麗制機公司快速發展、推出多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技成果,其中5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9項獲省部級優秀工程設計獎。隨著一批批科技成果的研制成功并順利實現產業化,進而推進我國化纖行業技術不斷進步,我感到非常欣慰。
記者:請您重點談談此次獲獎項目的技術特點。
沈瑋:這個項目是一種利用聚酯廢料(如PET瓶片、泡泡料等)熔融后,在一套特殊的化工反應裝置中對熔體進行均聚增粘,同時進行直接紡絲用以生產滌綸高品質、高附加值(POY、FDY、HTY等)產品的全新工藝流程新技術、新裝備。這項技術能有效解決現有紡絲技術中存在的熔體質量差、組件使用周期短、原料消耗高、產成品率低等問題,并克服了以往瓶片再生滌綸POY產品質量差、滌綸短纖產品檔次低等缺點,符合國家節能減排的要求,是一項發展循環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企業的新技術。
記者:這項符合國家節能減排和循環經濟發展要求的新技術,對于我國化纖企業節能降耗和經濟效益有哪些直接幫助?
沈瑋:目前國內現有技術生產高品質滌綸長絲(POY、FDY等)產品是以原生聚酯熔體或切片為原料,采用直紡或切片紡的方法生產,原料成本較高,而高附加值滌綸產業絲(HTY等)產品必須將原生切片經固相縮聚增粘后再熔融紡絲制成,生產流程較長,企業生產成本較高。
利用聚酯廢料生產滌綸纖維的流程,是連續利用聚酯廢料,經均聚增粘再生后的熔體直接進行管道輸送,紡絲而制成高質量、高附加值滌綸產品的一種生產工藝新流程。該工藝技術可將聚酯廢料再生紡絲成為包括滌綸POY、滌綸全牽伸絲FDY、滌綸產業絲(HTY)及滌綸高強附伸短纖維等產品。與現有PET再生紡絲技術相比,利用聚酯廢料生產滌綸纖維工藝流程新技術生產的再生PET紡絲熔體質量有較大提高,熔體粘度可根據產品需要進行任意控制,熔體粘度的均勻性大大提高。由于新技術生產的再生PET熔體雜質少、粘度均勻,生產時斷頭少,滿卷率和成品率高,減少了消耗,紡絲可紡性大大提高。同時,組件使用周期長,是現有技術組件使用周期的5~10倍,提高了生產效率,進一步降低了企業的生產成本,可幫助國內化纖企業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廢絲循環利用節約資源成本
記者:目前這項新科技成果市場產業化情況如何?自主創新研發給中麗帶來了哪些變化?
沈瑋:該技術成果目前已經成功實現了產業化,在國內市場客戶的現場應用中反映良好。特別是對大型滌綸長絲直紡項目生產中出現的“廢絲”循環經濟利用具有重要意義,據統計全國目前聚酯年產能約為3300萬噸,按照一個50萬噸/年產規模企業計算,不僅每年有近1。5萬噸“廢絲”能實現“再生利用”,而且可為企業減少原料采購和廢絲處理等一大筆費用開支,更重要的是實現了循環生產,節約了石油資源、降低了企業能耗和人工等生產成本。
近年來中麗制機公司以研發新品為代表的一批技術相繼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有力支持了一大批科研項目投入市場并相繼榮獲國家、省部級的表彰。中麗公司堅持自主創新與消化吸收相結合,從資源使用、回收、綠色消費、產業鏈綜合利用等環節著手加快產品產業升級,全力、快速地提高管理力度和能力,有效地提升產品質量,鞏固并拓展了市場,“科技興企”使中麗公司加快了從革新到創新、由“數量型”向“技術效益型”轉變的步伐。
近日,本報記者圍繞這項重大紡織科技項目,采訪了項目主要發明專利人之一、北京中麗制機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沈瑋。
替代原生聚酯廢料變成寶貝
記者:“廢聚酯瓶片液相增粘/均化直紡產業用滌綸長絲關鍵技術與裝備開發”榮獲一等獎,作為這項科技成果的主要發明專利人之一,您的第一感受是什么?
沈瑋:此項技術榮獲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是繼2006年北京中麗制機公司自主研發的“化纖長絲紡絲機機電一體化關鍵裝置”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后再次榮獲的全國重點科技進步獎項。
2006年以來北京中麗制機公司快速發展、推出多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技成果,其中5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9項獲省部級優秀工程設計獎。隨著一批批科技成果的研制成功并順利實現產業化,進而推進我國化纖行業技術不斷進步,我感到非常欣慰。
記者:請您重點談談此次獲獎項目的技術特點。
沈瑋:這個項目是一種利用聚酯廢料(如PET瓶片、泡泡料等)熔融后,在一套特殊的化工反應裝置中對熔體進行均聚增粘,同時進行直接紡絲用以生產滌綸高品質、高附加值(POY、FDY、HTY等)產品的全新工藝流程新技術、新裝備。這項技術能有效解決現有紡絲技術中存在的熔體質量差、組件使用周期短、原料消耗高、產成品率低等問題,并克服了以往瓶片再生滌綸POY產品質量差、滌綸短纖產品檔次低等缺點,符合國家節能減排的要求,是一項發展循環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企業的新技術。
記者:這項符合國家節能減排和循環經濟發展要求的新技術,對于我國化纖企業節能降耗和經濟效益有哪些直接幫助?
沈瑋:目前國內現有技術生產高品質滌綸長絲(POY、FDY等)產品是以原生聚酯熔體或切片為原料,采用直紡或切片紡的方法生產,原料成本較高,而高附加值滌綸產業絲(HTY等)產品必須將原生切片經固相縮聚增粘后再熔融紡絲制成,生產流程較長,企業生產成本較高。
利用聚酯廢料生產滌綸纖維的流程,是連續利用聚酯廢料,經均聚增粘再生后的熔體直接進行管道輸送,紡絲而制成高質量、高附加值滌綸產品的一種生產工藝新流程。該工藝技術可將聚酯廢料再生紡絲成為包括滌綸POY、滌綸全牽伸絲FDY、滌綸產業絲(HTY)及滌綸高強附伸短纖維等產品。與現有PET再生紡絲技術相比,利用聚酯廢料生產滌綸纖維工藝流程新技術生產的再生PET紡絲熔體質量有較大提高,熔體粘度可根據產品需要進行任意控制,熔體粘度的均勻性大大提高。由于新技術生產的再生PET熔體雜質少、粘度均勻,生產時斷頭少,滿卷率和成品率高,減少了消耗,紡絲可紡性大大提高。同時,組件使用周期長,是現有技術組件使用周期的5~10倍,提高了生產效率,進一步降低了企業的生產成本,可幫助國內化纖企業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廢絲循環利用節約資源成本
記者:目前這項新科技成果市場產業化情況如何?自主創新研發給中麗帶來了哪些變化?
沈瑋:該技術成果目前已經成功實現了產業化,在國內市場客戶的現場應用中反映良好。特別是對大型滌綸長絲直紡項目生產中出現的“廢絲”循環經濟利用具有重要意義,據統計全國目前聚酯年產能約為3300萬噸,按照一個50萬噸/年產規模企業計算,不僅每年有近1。5萬噸“廢絲”能實現“再生利用”,而且可為企業減少原料采購和廢絲處理等一大筆費用開支,更重要的是實現了循環生產,節約了石油資源、降低了企業能耗和人工等生產成本。
近年來中麗制機公司以研發新品為代表的一批技術相繼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有力支持了一大批科研項目投入市場并相繼榮獲國家、省部級的表彰。中麗公司堅持自主創新與消化吸收相結合,從資源使用、回收、綠色消費、產業鏈綜合利用等環節著手加快產品產業升級,全力、快速地提高管理力度和能力,有效地提升產品質量,鞏固并拓展了市場,“科技興企”使中麗公司加快了從革新到創新、由“數量型”向“技術效益型”轉變的步伐。
您可能還關注
- 行業新聞
- 加盟指導
- 經商寶典
- 消費資訊
回復 237017 到 家紡網 微信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相關新聞

掃一掃關注微信
更多精彩等著你……
品牌投資關注榜
- 10萬以下
- 10-20萬
- 20-40萬
- 40萬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