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戈爾李如成笑談危機闖關經驗論
2012-12-28
在多重不利因素影響下,過去的一年讓中國服裝巨頭雅戈爾也承受了前所未有的險情:企業板塊三駕馬車中,有兩駕被套住。但公司董事長李如成仍然率領其團隊在今春北京服博會強勢亮相,并笑稱:“比預想的日子要好過,因為我們的風險是可控的。有的房地產商清盤倒閉,我們不存在這個情況;有的金融投資虧損了,我們還有贏利。”
■多元化擴張專業化發展
李如成說:“早在2008年金融危機時,我們就依稀預見到中國經濟將會面臨重大調整,所以將主要精力放到了品牌上,成立了5個品牌工作室,并投巨資完善市場渠道建設。僅去年一年,就投入近13億元新增了15家自營專賣店。今年雅戈爾服裝板塊在國內市場保持20%以上的增長速度。”
這到底是多元化的功勞還是專業化的勝利?李如成不想陷入爭論,他巧妙地玩弄著手中的蹺蹺板。他認為兩次金融危機對雅戈爾的幫助很大,公司從多元擴張的態勢調整到以品牌運營為主。從目前來看,做大做強主業后,不僅在國內后勁會更強,在國際上也得到了某些跨國企業的青睞,品牌并購、戰略合作機會更多。
雅戈爾多元化戰略是一個乘勢而上的智慧選擇。雅戈爾現在遇到的問題不是多元化戰略大方向上的問題,而是多元化里的專業化在一段時間里被忽略。
李如成認為,中國產業水平總體上還處于初級階段。跟歐洲企業相比,雅戈爾在工業化水平、信息化程度、設計理念和品牌運行上還是有距離的。15年前他看遍了歐美和日本的所有大服裝企業,當時盲目地認為10年后能超越它們。5年前,歐美和日本把產業都轉移到亞洲——中國和東南亞來了,尤其是北歐和南歐轉型都非常成功。而中國服裝業的從業人員,無論是管理團隊還是營銷團隊,在信息化和外語水平上都有所欠缺,套用田忌賽馬的故事,是“三類馬”在做這個行業,優秀人才更愿意投向金融、IT行業。而歐美的服裝業管理者一般都擁有專業和管理兩個學歷。行業的人才結構不同直接影響了與國際接軌的速度。中國企業要參與國際化競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現在整個世界服裝業,真正的大品牌如杰尼亞、阿瑪尼、BOSS等,因為運營成本高,市場價格高,實際銷售額并不大,基本處于不贏利狀態。真正贏利的反而是比較大眾化的品牌,如POLO、ZARA等。反過來再看雅戈爾,毛利率在65%上下,基本跟LV持平,銷售利潤率和投資回報率也都在20%以上。
■優化產業鏈培育供應鏈
未來兩年雅戈爾準備投30億元在主業,這些錢將如何投放?李如成透露:30億元基本上投向渠道建設。雅戈爾的渠道40%靠自營專賣店,如果有機會收購一個大品牌,可能不止30億元。他表示:“我們現在著力于‘優化產業鏈,培育供應鏈’,雅戈爾的對外采購現在占1/3,5年以后可能會擴大到1/2,10年后將達到2/3。基于此,我們會尋找更多的小微企業,把它培養成我們的微型企業。現在媒體天天都在講扶持小微企業。我個人認為國家在照顧小微企業的同時,更要培育能夠整合國際國內資源的大型企業集團,形成‘政府培育大企業,大企業帶動小微企業’的格局,這也是目前我國政府和我國大企業的使命。”
在中國社會轉型發展需求的大背景下,以后雅戈爾對生產方面的投資不會太大,投資著重放在品牌和渠道建設上。對內,優化產業鏈,推動生產企業向高端制造發展,建成內部核心企業。對外,借鑒國際化的采購方式,根據產品特點培育一些供應鏈,慢慢把供應鏈納入到管理范疇,不光要供方提供成品,而且還要提高它們的研發能力和信息化水平,把它們作為我們的配套企業來運行。同時我們可能會把采購的觸角伸到歐洲,滿足一些高端品牌的需求。這是雅戈爾未來的一個戰略構思,基本上也符合產業發展的趨勢。
談到中國服裝品牌如何國際化,如何走出去,李如成說:“從2008年開始,雅戈爾以1.2億美元收購美國新馬,獲得三方面收益:第一,整合了產業鏈。原來我們的日中紡(盛泰),它的大訂單要去全世界找,并購后,形成了從上游到零售終端的一體化運行體系,不再為訂單犯愁;而且為雅戈爾的國際化運行探索出一條路子,在美國有銷售公司,在中國香港有營銷總部,在東南亞、越南、菲律賓、斯里蘭卡有十幾家工廠。這些屬于產業主體的整合。第二,整合了國際資源。國際并購得到了進出口銀行的支持,一部分整合到紡織產業,一部分在香港建立國際融資平臺,又融到了幾億美元,使企業的資金鏈國際化。第三,通過新馬并購掌握了新馬的一些核心技術。比如雅戈爾的DP襯衫技術,兩年就有了30%的銷售增長,而且擁有了一定的世界知名度,得到了國際國內同行的認可。現在經常有投資銀行來找我們并購。收購新馬相當于吃了個大湯圓,需要慢慢消化,再吃小籠包就比較輕松了。”李如成信心滿滿地表示。
■多元化擴張專業化發展
李如成說:“早在2008年金融危機時,我們就依稀預見到中國經濟將會面臨重大調整,所以將主要精力放到了品牌上,成立了5個品牌工作室,并投巨資完善市場渠道建設。僅去年一年,就投入近13億元新增了15家自營專賣店。今年雅戈爾服裝板塊在國內市場保持20%以上的增長速度。”
這到底是多元化的功勞還是專業化的勝利?李如成不想陷入爭論,他巧妙地玩弄著手中的蹺蹺板。他認為兩次金融危機對雅戈爾的幫助很大,公司從多元擴張的態勢調整到以品牌運營為主。從目前來看,做大做強主業后,不僅在國內后勁會更強,在國際上也得到了某些跨國企業的青睞,品牌并購、戰略合作機會更多。
雅戈爾多元化戰略是一個乘勢而上的智慧選擇。雅戈爾現在遇到的問題不是多元化戰略大方向上的問題,而是多元化里的專業化在一段時間里被忽略。
李如成認為,中國產業水平總體上還處于初級階段。跟歐洲企業相比,雅戈爾在工業化水平、信息化程度、設計理念和品牌運行上還是有距離的。15年前他看遍了歐美和日本的所有大服裝企業,當時盲目地認為10年后能超越它們。5年前,歐美和日本把產業都轉移到亞洲——中國和東南亞來了,尤其是北歐和南歐轉型都非常成功。而中國服裝業的從業人員,無論是管理團隊還是營銷團隊,在信息化和外語水平上都有所欠缺,套用田忌賽馬的故事,是“三類馬”在做這個行業,優秀人才更愿意投向金融、IT行業。而歐美的服裝業管理者一般都擁有專業和管理兩個學歷。行業的人才結構不同直接影響了與國際接軌的速度。中國企業要參與國際化競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現在整個世界服裝業,真正的大品牌如杰尼亞、阿瑪尼、BOSS等,因為運營成本高,市場價格高,實際銷售額并不大,基本處于不贏利狀態。真正贏利的反而是比較大眾化的品牌,如POLO、ZARA等。反過來再看雅戈爾,毛利率在65%上下,基本跟LV持平,銷售利潤率和投資回報率也都在20%以上。
■優化產業鏈培育供應鏈
未來兩年雅戈爾準備投30億元在主業,這些錢將如何投放?李如成透露:30億元基本上投向渠道建設。雅戈爾的渠道40%靠自營專賣店,如果有機會收購一個大品牌,可能不止30億元。他表示:“我們現在著力于‘優化產業鏈,培育供應鏈’,雅戈爾的對外采購現在占1/3,5年以后可能會擴大到1/2,10年后將達到2/3。基于此,我們會尋找更多的小微企業,把它培養成我們的微型企業。現在媒體天天都在講扶持小微企業。我個人認為國家在照顧小微企業的同時,更要培育能夠整合國際國內資源的大型企業集團,形成‘政府培育大企業,大企業帶動小微企業’的格局,這也是目前我國政府和我國大企業的使命。”
在中國社會轉型發展需求的大背景下,以后雅戈爾對生產方面的投資不會太大,投資著重放在品牌和渠道建設上。對內,優化產業鏈,推動生產企業向高端制造發展,建成內部核心企業。對外,借鑒國際化的采購方式,根據產品特點培育一些供應鏈,慢慢把供應鏈納入到管理范疇,不光要供方提供成品,而且還要提高它們的研發能力和信息化水平,把它們作為我們的配套企業來運行。同時我們可能會把采購的觸角伸到歐洲,滿足一些高端品牌的需求。這是雅戈爾未來的一個戰略構思,基本上也符合產業發展的趨勢。
談到中國服裝品牌如何國際化,如何走出去,李如成說:“從2008年開始,雅戈爾以1.2億美元收購美國新馬,獲得三方面收益:第一,整合了產業鏈。原來我們的日中紡(盛泰),它的大訂單要去全世界找,并購后,形成了從上游到零售終端的一體化運行體系,不再為訂單犯愁;而且為雅戈爾的國際化運行探索出一條路子,在美國有銷售公司,在中國香港有營銷總部,在東南亞、越南、菲律賓、斯里蘭卡有十幾家工廠。這些屬于產業主體的整合。第二,整合了國際資源。國際并購得到了進出口銀行的支持,一部分整合到紡織產業,一部分在香港建立國際融資平臺,又融到了幾億美元,使企業的資金鏈國際化。第三,通過新馬并購掌握了新馬的一些核心技術。比如雅戈爾的DP襯衫技術,兩年就有了30%的銷售增長,而且擁有了一定的世界知名度,得到了國際國內同行的認可。現在經常有投資銀行來找我們并購。收購新馬相當于吃了個大湯圓,需要慢慢消化,再吃小籠包就比較輕松了。”李如成信心滿滿地表示。
您可能還關注
- 行業新聞
- 加盟指導
- 經商寶典
- 消費資訊
回復 237619 到 家紡網 微信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相關新聞

掃一掃關注微信
更多精彩等著你……
品牌投資關注榜
- 10萬以下
- 10-20萬
- 20-40萬
- 40萬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