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紡大胡婷:做一件"連枝"霓裳
2012-12-28
一項賽事所具有的含金量是有限的,而其所能起到的作用卻是無限的。近年來,不斷增加的各種服裝設計大賽和獎金設置,給了目前正在學校修行的潛在設計師更多機會來展示自己的實力,使他們的創意和作品獲得認可。本期學苑版走進武漢紡織大學,采訪第二屆“金富春杯”中華嫁衣設計大賽金獎得主胡婷,讓我們在欣賞獲獎作品的同時,走進這位設計新秀的世界。
“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這句白居易詩中傳誦千古的名句,是對生死相隨,追求天長地久的愛情境界的一種向往。以“連理枝”為設計元素,武漢紡織大學服裝設計專業研究生胡婷設計的《連枝裳》一舉奪得“金富春杯”中華嫁衣設計大賽金獎,這給胡婷帶來了更多的信心和希望。
始料不及的金獎
對于參賽而言,胡婷還不是經驗十足,算下來參加過的比賽也沒有幾次,第一次大賽入圍獲得的是最具市場潛力獎,對于這次金獎的獲得,胡婷這樣告訴《服裝時報》記者:“其實每次參加比賽都沒有想過一定就能拿獎,只是按照自己最初的設計稿開始做,并且盡力做好。對于這次獲得金獎,一開始真的沒有想到,一直以來獲獎對我來說都是一件順其自然的事情,如果做到真的優秀,最終是會被大家認可的。”胡婷一直用這種“用心去做,我亦無悔”的心態來對待參賽,沒有只為迎合獲獎而設計,甚至放棄設計的初衷,也許正是這種不刻意去追求利益和榮譽的平常心成就了胡婷。
選擇富含寓意的“連理枝”為元素來做婚服,是胡婷有感而發。“對于研三即將畢業的我來講,身邊不少的同學、朋友都陸續步入婚姻了,在這個離婚率不斷攀升的時代,我只是取“連理枝”的深遠寓意給所有要步入婚姻殿堂的人最真摯的祝福。”胡婷說,“我覺得《連枝裳》能夠獲得金獎,除了作品本身,寓意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連枝裳》雖然只有兩套,卻花費5000余元,對于還是學生的胡婷來說著實不易,從公布入圍到比賽差不多3個多月的時間里,胡婷做了大量的手工,盡力做到最好,期望作品能完美表述自己的設計。“在我的設計里,有一些比較硬挺的廓型為了達到預想的效果,我選用了不同的襯布反復試驗,然后結合一些工藝手法,最終得到了與期望效果最接近的方案。”
觀其《連枝裳》,以中國傳統的婚嫁吉祥寓意中的“連理枝”為設計元素,細節上沒有過多繁瑣累贅的裝飾,整套作品是建立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之上,廓型與色彩還有細節處理上都比較大膽創新。對此,胡婷的導師鐘蔚給了這樣的評語:“此系列作品打破傳統中國式嫁衣的色彩搭配和平面結構設計,亦不同于西方的傳統婚紗造型。通過一個中國設計師獨特的文化視角,以中國婚慶文化中的吉祥寓意“連理枝”為出發點,從圖案設計、工藝制作上來創新表現;色彩面料上搭配更是出彩,強烈的紅綠搭配但有充滿了華麗的金色光澤,整個系列作品具有濃郁的中國式浪漫,又充滿了強烈的國際化設計語言,因此具有中西合璧的嶄新風格,在此次大賽中脫穎而出并非偶然。”
明天的世界
胡婷坦言亞歷山大·麥克奎恩和吉承是對她影響較大的設計師,因為他們都是那種不受既存觀念束縛,又能發揮獨特創意,努力求新而又深具影響的一類人。不難看出,胡婷作品在他們的影響下,在細節的把握、樣式的解構、中西結合的風格上都使人耳目一新。鐘蔚告訴《服裝時報》記者:“胡婷同學熱愛服裝設計專業,關注流行的同時善于研習中國傳統文化精髓,在設計實踐中注重表達中國哲學審美意蘊的創新表達,能將人文理念、設計理論、表現技巧巧妙集合在作品中。”
因為是畢業生,胡婷把完成畢業論文以及找工作列為目前最要緊的兩件事。“研究生其實是個高不成低不就的階段,讀了研不代表就能找到好的工作,所以在研究生3年里我一直很努力,希望在提高自我綜合素質的同時提升實踐操作能力,今年兩次參賽作品的制作過程給我的動手操作能力帶來了一個很大的提升,我希望憑自己的努力可以找到一個心儀的工作,繼續我的設計師夢。”
對于如何成長為一名優秀的服裝設計師?胡婷有著自己的認識:“隨著消費觀念不斷地改變,在這個強調個性的時代,表達自我的生活情趣和精神訴求是現代人的追求。作為設計師,應該吸取有價值的東西,使它成為自己掌控的一種元素。所以在設計中,我希望自己在吸收了中國文化感性的思維方式指導的同時也能吸收西方理性思維方式的影響,取長補短,而不是忘記自己的文化,做到去嘗試、去探索、去打破原有的設計模式,嘗試新的設計款式和新的色彩。對我來說,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個稱職受受眾熱愛的設計師。”
中國歷史與文化之所有讓我們許許多多中國人感動,因為那些經典文化畫面已經定格,讓人回味。談到未來的設計,胡婷說:“我會繼續在中國元素的設計理念上更進一步地挖掘和提升,更好地去運用、去創造它。我會在我的設計里,融入更多中國的元素,因為中國文化給了我設計靈感,讓我的設計注入生命力。”
“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這句白居易詩中傳誦千古的名句,是對生死相隨,追求天長地久的愛情境界的一種向往。以“連理枝”為設計元素,武漢紡織大學服裝設計專業研究生胡婷設計的《連枝裳》一舉奪得“金富春杯”中華嫁衣設計大賽金獎,這給胡婷帶來了更多的信心和希望。
始料不及的金獎
對于參賽而言,胡婷還不是經驗十足,算下來參加過的比賽也沒有幾次,第一次大賽入圍獲得的是最具市場潛力獎,對于這次金獎的獲得,胡婷這樣告訴《服裝時報》記者:“其實每次參加比賽都沒有想過一定就能拿獎,只是按照自己最初的設計稿開始做,并且盡力做好。對于這次獲得金獎,一開始真的沒有想到,一直以來獲獎對我來說都是一件順其自然的事情,如果做到真的優秀,最終是會被大家認可的。”胡婷一直用這種“用心去做,我亦無悔”的心態來對待參賽,沒有只為迎合獲獎而設計,甚至放棄設計的初衷,也許正是這種不刻意去追求利益和榮譽的平常心成就了胡婷。
選擇富含寓意的“連理枝”為元素來做婚服,是胡婷有感而發。“對于研三即將畢業的我來講,身邊不少的同學、朋友都陸續步入婚姻了,在這個離婚率不斷攀升的時代,我只是取“連理枝”的深遠寓意給所有要步入婚姻殿堂的人最真摯的祝福。”胡婷說,“我覺得《連枝裳》能夠獲得金獎,除了作品本身,寓意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連枝裳》雖然只有兩套,卻花費5000余元,對于還是學生的胡婷來說著實不易,從公布入圍到比賽差不多3個多月的時間里,胡婷做了大量的手工,盡力做到最好,期望作品能完美表述自己的設計。“在我的設計里,有一些比較硬挺的廓型為了達到預想的效果,我選用了不同的襯布反復試驗,然后結合一些工藝手法,最終得到了與期望效果最接近的方案。”
觀其《連枝裳》,以中國傳統的婚嫁吉祥寓意中的“連理枝”為設計元素,細節上沒有過多繁瑣累贅的裝飾,整套作品是建立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之上,廓型與色彩還有細節處理上都比較大膽創新。對此,胡婷的導師鐘蔚給了這樣的評語:“此系列作品打破傳統中國式嫁衣的色彩搭配和平面結構設計,亦不同于西方的傳統婚紗造型。通過一個中國設計師獨特的文化視角,以中國婚慶文化中的吉祥寓意“連理枝”為出發點,從圖案設計、工藝制作上來創新表現;色彩面料上搭配更是出彩,強烈的紅綠搭配但有充滿了華麗的金色光澤,整個系列作品具有濃郁的中國式浪漫,又充滿了強烈的國際化設計語言,因此具有中西合璧的嶄新風格,在此次大賽中脫穎而出并非偶然。”
明天的世界
胡婷坦言亞歷山大·麥克奎恩和吉承是對她影響較大的設計師,因為他們都是那種不受既存觀念束縛,又能發揮獨特創意,努力求新而又深具影響的一類人。不難看出,胡婷作品在他們的影響下,在細節的把握、樣式的解構、中西結合的風格上都使人耳目一新。鐘蔚告訴《服裝時報》記者:“胡婷同學熱愛服裝設計專業,關注流行的同時善于研習中國傳統文化精髓,在設計實踐中注重表達中國哲學審美意蘊的創新表達,能將人文理念、設計理論、表現技巧巧妙集合在作品中。”
因為是畢業生,胡婷把完成畢業論文以及找工作列為目前最要緊的兩件事。“研究生其實是個高不成低不就的階段,讀了研不代表就能找到好的工作,所以在研究生3年里我一直很努力,希望在提高自我綜合素質的同時提升實踐操作能力,今年兩次參賽作品的制作過程給我的動手操作能力帶來了一個很大的提升,我希望憑自己的努力可以找到一個心儀的工作,繼續我的設計師夢。”
對于如何成長為一名優秀的服裝設計師?胡婷有著自己的認識:“隨著消費觀念不斷地改變,在這個強調個性的時代,表達自我的生活情趣和精神訴求是現代人的追求。作為設計師,應該吸取有價值的東西,使它成為自己掌控的一種元素。所以在設計中,我希望自己在吸收了中國文化感性的思維方式指導的同時也能吸收西方理性思維方式的影響,取長補短,而不是忘記自己的文化,做到去嘗試、去探索、去打破原有的設計模式,嘗試新的設計款式和新的色彩。對我來說,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個稱職受受眾熱愛的設計師。”
中國歷史與文化之所有讓我們許許多多中國人感動,因為那些經典文化畫面已經定格,讓人回味。談到未來的設計,胡婷說:“我會繼續在中國元素的設計理念上更進一步地挖掘和提升,更好地去運用、去創造它。我會在我的設計里,融入更多中國的元素,因為中國文化給了我設計靈感,讓我的設計注入生命力。”
您可能還關注
- 行業新聞
- 加盟指導
- 經商寶典
- 消費資訊
回復 237622 到 家紡網 微信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相關新聞

掃一掃關注微信
更多精彩等著你……
品牌投資關注榜
- 10萬以下
- 10-20萬
- 20-40萬
- 40萬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