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幫"第6代傳人江繼明:剪綺裁紅妙春色
這件長4.3米,僅一粒紐扣直徑就有12厘米的巨型中山裝,是由江繼明及紡織學院的師生11人精心制作而成。
他成立全國第一家民辦“紅幫服裝研究所”
他注冊第一個“紅幫傳人”商標
他第一個把紅幫衣缽傳給了博士、碩士、本科生
他的“服裝折紙打樣法”獲國家發明專利
他叫江繼明,“紅幫裁縫”第六代傳人
他是一個裁縫。
他最厲害的武器,不是尺、不是剪刀,也不是針線。
在他的江湖里,沒有人知道他的武功有多高,因為實在太深不可測。
他矮小瘦弱,微駝著背,其貌不揚。
但是江湖上的人都知道,越是其貌不揚的,是高手的幾率越大。
曾有人見過,他的殺手锏——服裝折紙打樣法。
于是,打樣不再需要以往復雜的參數計算,他把服裝打樣變成了折紙游戲。
近日,在江繼明的家里,記者見到了這位大名鼎鼎的紅幫裁縫第六代傳人。
學徒·偷師1
1947年,十里洋場上海灘,培羅西服店。
13歲的江繼明在外婆的陪同下見到了老板。老板的目光從頭到腳掃視了一番,皺著眉說:“個子這么矮小……”外婆趕緊解釋:“繼明雖然矮小,但人很靈巧的。”老板終于點了點頭說:“那留下吧,別人學徒3年,你得學4年。”
當學徒的日子很辛苦,燒飯、帶孩子、做夜工,店里的雜務全都落到了他的身上。辛苦倒是不怕,關鍵是從師傅那里學到精湛手藝,簡直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舊式的師傅抱著“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的心理,總是留有一手,不輕易傳授技藝。既然不能正大光明地學,江繼明只好“偷”。
有一次,他請教師傅如何做好西裝口袋,師傅沒有教。當天晚上,師傅下班了,他偷偷地把西裝的口袋拆開,仔仔細細地琢磨一番,然后再把口袋原樣縫了回去。第二天一早,師傅來上班,拿起衣服一看,臉上陰云密布。
“小鬼,過來,這個衣服口袋是不是你拆過?”
江繼明老老實實地回答:“是我拆的。”
師傅拿起量衣的尺子狠狠地打在了他的左手臂上,手臂一下子就腫得老高。
這樣的懲戒并不能阻擋少年心中如野草般旺盛生長的求知欲望。學手藝那么苦那么難,江繼明暗暗發誓,一定要把技藝學好,成為一名出色的裁縫。
紅幫·入門2
有一次,師傅說袖子縫合處要像汽車輪胎一樣圓,江繼明就跑去馬路邊上觀察輪胎,回來后就動手實踐。那天剛好是大年三十,其他師兄師弟都已回家過年,而他沒有休息,呆在服裝店里拆了縫、縫了拆共七次,終于把袖子做得很漂亮。江繼明直了直酸痛不已的腰,發現外面的天色已亮了……
做一個稱職的裁縫,對于各種特殊體型也得游刃有余。猜,為了能仔細觀察特殊體型的人,怎么辦?對了,去澡堂!周末,江繼明特意到了上海最大的一個澡堂,恰巧看到一個男人駝著背走了進來。頓時,江繼明全神貫注地盯著那個男人,觀察他走路的姿態、身體的線條以及彎曲度。轉眼,男人洗完澡,走了出去,他也一路跟著走到門口。這時,服務員用怪異的目光看著他說:“唉,你怎么回事啊?頭發上的泡沫都沒有洗掉,干嗎出來?”江繼明正看得入迷,想也沒想就回答:“我在看那個男人啊,我是個裁縫,想要好好研究一下他的體型!”他的一番話正好被駝背男人聽到,他也沒有生氣,反而走過來對江繼明說:“你能幫我做套衣服嗎?這些年,做一套合身的衣服太難了!”
第二天,駝背男人果然來到了培羅西服店,幾日后當他試穿完妥帖合身的新衣服,不由得豎起大拇指對江繼明說:“你行的!”
江繼明聰明、好學,又肯吃苦鉆研,短短幾年時間,他的手藝逐漸見長,技術愈發精湛,成了能夠獨當一面的專業裁縫師傅。1960年,新中國第一個服裝裁剪培訓班在上海開班了,120名技師接受培訓,江繼明也是其中之一。四個月過去,期末考試他名列第一。授課教師之一的紅幫第五代傳人陸成法對他青睞有加。于是,江繼明拜入其門下,成了紅幫第六代弟子。
研發·專利3
由于江繼明的家屬都在寧波,1975年,他從上海返回了老家。先在寧波市服裝鞋帽公司,后來就到了浙江紡織職業技術學院,成了一名老師。1998年,他退休了。可是,并不甘于寂寞。
曾經繁盛的紅幫裁縫經歷百年起起落落后,老一輩的“紅幫裁縫”不足一百人。這讓江繼明憂心不已,也逐漸萌發了將“紅幫裁縫”發揚光大的想法。退休后,他獨自出資20萬元成立了全國第一家私人紅幫服裝研究所。同時,江繼明很快研發出“服裝眼形巧板”、“服裝打樣多線繪圖工具”、“服裝折紙打樣法”等多項國家專利。
在他的多項發明中,最令人嘆服的是花了5年時間鉆研出的“服裝折紙打樣”。“不如,我現場演示給你們看。”每個身懷絕技的高手,總是希望能把自己的絕活亮相看大家看,江繼明也不例外。一折一疊,再一折一疊……短短十幾分鐘,一件女式旗袍的板樣就出來了。這樣的技術,一個小時便可入門,10天以后就可裁出像樣的衣服來,連小學生都能學會。這樣的方法使打樣不再需要以往復雜的參數計算,而是像折紙鶴一樣簡單,并且效率高出3倍。
想不到吧,這項專利的靈感來源于孩子的游戲。幾年前,來爺爺家玩的小孫子紙飛機折膩了,就纏著爺爺折紙衣服。當時,江繼明閃過一個念頭:“為什么不用折紙法進行服裝打樣呢?”經過無數次的折紙試驗,他終于成功發明“服裝折紙打樣法”。2004年5月,國家專利局受理這一發明,同時,江繼明花一年多時間編寫《服裝折紙打樣法》,詳細注明各類衣服的折紙打樣法,并一一列圖。2006年,江繼明終于等到國家專利局通知——“服裝折紙打樣法”國家發明專利申報成功。更令他震驚的是,不到1個月時間,竟有28家單位要求和江繼明合作開發此項成果。
傳承·收徒4
2002年,江繼明返聘于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把自己生平所學傳授給更多的人。
或許是當年受師傅“留一手”的苦太深,江繼明這四十年來,大部分時間都在教學崗位,嘗試將自己的經驗傳授給他人。這么多年下來,他教過的學生成千上萬。他常對學生們說的一句話就是:“我以前學手藝都得偷學,現在你們條件這么好,可一定要好好學。”
2007年,74歲的江繼明,親手把紅幫服裝研究所的牌子交給了自己的三個弟子。這個簡單的儀式,意味著寧波紅幫裁縫有了新的傳人。與歷代紅幫傳人不同的是,第七代傳人都是浙江紡織服裝學院的青年教師,他們當中有碩士也有博士。“他們不僅要傳授技藝,還要挖掘紅幫的歷史和文化,通過授課的形式,將它們傳給更多的人。”江繼明說。他想,紅幫裁縫的技藝要從他的手上繼續傳下去,也許,這樣他的傳奇才算是圓滿。
紅幫裁縫
因為給“紅毛”的老外做衣服而得名。早在19世紀,中國浙江寧波奉化江兩岸的一些裁縫先后在日本橫濱、東京,中國上海、哈爾濱等地為西洋人縫制洋服,因為許多洋人都有特征鮮明的紅頭發,這些裁縫便被稱作“紅幫裁縫”。在紅幫裁縫160多年的發展史上,不但誕生了中國第一套國產西裝、第一套中山裝和第一本西服著作,而且名店、名師眾多,留下了許多佳話。
您可能還關注
- 行業新聞
- 加盟指導
- 經商寶典
- 消費資訊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相關新聞

掃一掃關注微信
品牌投資關注榜
- 10萬以下
- 10-20萬
- 20-40萬
- 40萬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