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建軍:潛行低調的色紡巨人
2013-3-5
“呵呵,這些情況我也基本了解。我們這次來,是想了解我們所不知道的東西。”記者笑道。黃建軍聞言,剛才還在微笑的臉上,一下子警惕起來:“那,你想了解什么?”
“一個企業不遠萬里,從江浙一帶來到這里,有沒有水土不服的現象?畢竟地區差異、文化背景、勞動者素質都有所不同,如何克服這些困難?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將會有更多的企業從內地來到新疆,來到阿克蘇,他們很多人都想知道,華孚是如何克服這些困難的?如何跨越這第一步的?”記者問道。
黃建軍沉思了一會兒,說道:“說沒有困難那不符合事實的。但是,你要想一想,哪一個企業,哪一個創業者,在開始的時候說沒有困難?不管工廠是開在浙江,還是開在新疆,困難都是免不了的。好在阿克蘇市委、市政府很重視我們這些企業,可以說是一路綠燈,保駕護航,沒有他們的支持,困難可能會大得多。”
華孚集團是做紡織國際貿易起家的,發展歷史可謂一路順風。
1993年,已經身為一縣之長現華孚掌門人孫偉挺毅然辭職,和幾個志同道合者踏入商海,創辦了華孚公司。據說,當時只有兩間辦公室的華孚,在孫偉挺等的打理下,今天的“華孚牌”色紡紗已成為色紡行業國際品牌,全球市場占有率名列前茅,主導產品遠銷歐美、日韓、港澳、東南亞等八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是眾多國際名牌服飾的首選紗線。在廣東、江西、浙江、山東、新疆等地均設有制造基地,擁有紗錠60萬枚,年產色紡紗近10萬噸,員工超過了10000人,營業額達36.5億元的大型紡織企業。
不久前,作為華孚集團靈魂人物的孫偉挺拋出了一個更加宏偉的計劃:在浙江建立“華孚色紡工業園”,其占地面積1150畝,新型紗錠30萬枚,一期工程已竣工投產。在下一個十年,華孚將繼續擴大生產規模,布點新疆板塊、黃河板塊、長江板塊、浙江板塊,形成120萬枚紗錠、21.6萬噸紗線生產能力。
這就是華孚,一個潛行低調的色紡“大鱷”。
現在,它來到了新疆,來到了阿克蘇。
低調的華孚
“華孚來到新疆阿克蘇的時間并不長,可以說是剛剛起步,只有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別無選擇,真的沒有什么可說的了。”黃建軍坦言承認。
“聽說你們廠里有兩個食堂?領導一個,普通員工一個,是嗎?”記者。
黃建軍哈哈一笑:“這里的工廠都有兩個食堂的。一個是清真食堂,一個普通食堂,這是新疆辦廠的特點,清真食堂與普通食堂是分開的。”
“絕對不能混淆?”
“絕對不能混淆!”
“跟少數民族員工溝通有困難嗎?”記者問道。
“這要得益于當地政府。比如說我們新疆華孚吧,許多鄉鎮的領導是親自把他們(少數民族員工)送到我們廠里,送到廠里后他們還不走,而是住下來,與他們(少數民族員工)一起吃一起住,一直住到他們完全熟悉了廠區環境,完全讓他們安定下來后才離開。那種細心,真是讓人感動?”說完,黃建軍不由自主地點了點頭。
“你們會不會覺得有點不適應?”
“他們這樣做,也是為了我們廠好。”黃建軍接著說:“色紡行業是勞動密集型企業,需要大量的熟練的勞動工人,在浙江一帶,勞動力資源已經出現了轉移。但在這里,勞動力資源十分充沛,這是色紡企業十分渴求的。”
“聽說,咱們華孚對員工的待遇很好,據說,員工結婚成家后,公司可根據工作表現和工作年限具體安排,有這回事?”
黃建軍道:“當然。就是現在,我們公司內部設施齊全,具有良好的文化,體育和生活環境,宿舍區遠離公路,安靜舒適,水、電、氣供給齊備,居住員工可免費使用。公司內有家屬住宅樓,員工結婚成家后,公司可根據其工作表現和工作年限具體安排。每逢節日,我們還安排文藝演出,促進員工之間的友誼與感情。”
“這就是所謂的以廠為家了。”
“剛才提到了兩個餐廳就是一個例子。員工用餐可以自由選擇。為方便市郊員工上下班,公司設有班車按時往返工廠與市區之間,員工憑華孚上崗證可免費乘車。同時,市公交公司也安排有專線公交車,可以隨時滿足員工入市需求。公司內部還設有職工之家娛樂室、休閑廣場和小商品一條街,豐富了員工業余文化生活。”說完,黃建軍自己就笑了起來:“有時,我也去咱們自己的小商品一條街購物哩。”
自2000年4月,華孚收購浙江縉云棉紡廠并建立了國內第一家色紡紗制造企業后,華孚一直至力于改善員工關系,就是在企業里營造一種親密的氣氛,使員工愛企業如家,視企業如家,這種傳統一直沿續到了阿克蘇,企業文化也在這種自娛自樂的過程中悄悄地建立起來。在追求規模的同時,華孚更重要的還是在抓創新。
華孚集團掌門人孫偉挺在接受采訪時說:“色紡紗與坯紗的不同之處,集中體現為一個“色”字。色彩是面料和服裝的美學語言,紗線是面料和服裝藝術的靈魂,色彩與紗線完美結合,才能提升服飾的審美品位。”
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華孚在新產品的開發上吸收了歐洲的先進經驗,為此先后投資了數千萬元,建立了4000余平方米色紡紗檢測中心和研發中心,還配置了一個具有國際一流水準的2000錠的小試車間。另外,企業設有專門的纖維、染色和紡紗研究所,擁有行業最先進的進口自動滴液系統、Macbeth分光光度計等設備,借助先進的儀器設備,大大提高了研發效率和研發質量,可實現從原料、染色、紡紗的全過程開發攻關,在棉、毛、滌綸、粘膠、腈綸、MODAL、天絲、玉米、竹等纖維染色及相應產品開發與設計等方面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這一切,為華孚問鼎“中國第一色紡”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有付出就有回報。
華孚在新材料、新工藝、新產品的開發攻關方面取得的成績令國外同行矚目。從前,美國研究出來一種專為登月宇航員制作宇航服的空調纖維,如今被華孚成功應用于色紡領域。經美國OUTLAST公司檢驗,華孚空調纖維色紡紗各項指標完全達標,用空調纖維含量100%的色紡紗織成毛衫后,空調功能絲毫沒有受損。香港一家紡織公司的銷售經理對華孚能用100%的空調纖維紡成色紡紗感到吃驚,因為用純空調纖維做成色紡紗至少要過三道坎:一是染色關。在染色過程中,稍有不慎,其中的碳氫化鈉就會泄漏出來,造成色花現象;二是空調纖維的強力較低,難紡;三是紡紗過程中,空調纖維的空調功能極易遭到破壞。而這些難關都被華孚一一攻破。
正是因為有了出色的表現,2004年12月16日,國家有關部門將“新型色紡紗產品開發基地”牌匾授予了華孚。
謙遜的華孚
從產業布局上看,浙江、長江流域、黃河流域是我國紡織工業的傳統基地,但是,近幾年來,因為擁有棉花資源優勢的新疆,棉紡業異軍突起,正成為國內棉紡業重要生產基地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對于內地企業來說,投資新疆絕不僅僅是簡單的產能擴張。如果說這次華孚紡織公司是通過管理和人才、技術的輸出,使新型紗線的研發規模擴大的話,那么新疆則更多地被賦予供應鏈前端和屬地制造的意義。在屬地兼并,將有助于華孚盡快形成一條穩定、順暢的產業鏈。根據規劃,華孚第二個10年新疆板塊將形成20萬紗錠的規模,完善新疆板塊的定位與規模。
華孚集團董事長、總裁孫偉挺在接受采訪時說:“按照近3年華孚的發展勢頭,華孚的第二個10年規劃將提前完成。從推動地區發展看,新疆華孚公司的建立,將為阿克蘇地區棉紡織業的快速發展帶來強勁的推動力。“十一五”期間,將繼續追加投資,并最終形成30萬錠精梳生產能力。并以此為切入點,逐步滲透,在阿克蘇地區形成集良種繁育、棉花種植、棉花加工、精梳生產于一體的棉花產業基地。”
采訪中,新疆華孚公司總經理黃建軍一直要求不要寫他個人,甚至都要文章中不要出現黃建軍三個字,“你要寫就寫華孚的員工好了,他們才是造就華孚的無名英雄。”
也許,正是這種謙遜的“華孚”品質,才造就了今天的華孚。
在離開新疆華孚公司的時候,記者問黃建軍:“你們有信心成為阿克蘇打造輕紡城的龍頭企業嗎?”
黃建軍答道:“誰成為龍頭企業倒不重要。但是,我們會努力地為阿克蘇的經濟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會為提高新疆的色紡水平做出華孚人的一份努力。”
“一個企業不遠萬里,從江浙一帶來到這里,有沒有水土不服的現象?畢竟地區差異、文化背景、勞動者素質都有所不同,如何克服這些困難?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將會有更多的企業從內地來到新疆,來到阿克蘇,他們很多人都想知道,華孚是如何克服這些困難的?如何跨越這第一步的?”記者問道。
黃建軍沉思了一會兒,說道:“說沒有困難那不符合事實的。但是,你要想一想,哪一個企業,哪一個創業者,在開始的時候說沒有困難?不管工廠是開在浙江,還是開在新疆,困難都是免不了的。好在阿克蘇市委、市政府很重視我們這些企業,可以說是一路綠燈,保駕護航,沒有他們的支持,困難可能會大得多。”
華孚集團是做紡織國際貿易起家的,發展歷史可謂一路順風。
1993年,已經身為一縣之長現華孚掌門人孫偉挺毅然辭職,和幾個志同道合者踏入商海,創辦了華孚公司。據說,當時只有兩間辦公室的華孚,在孫偉挺等的打理下,今天的“華孚牌”色紡紗已成為色紡行業國際品牌,全球市場占有率名列前茅,主導產品遠銷歐美、日韓、港澳、東南亞等八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是眾多國際名牌服飾的首選紗線。在廣東、江西、浙江、山東、新疆等地均設有制造基地,擁有紗錠60萬枚,年產色紡紗近10萬噸,員工超過了10000人,營業額達36.5億元的大型紡織企業。
不久前,作為華孚集團靈魂人物的孫偉挺拋出了一個更加宏偉的計劃:在浙江建立“華孚色紡工業園”,其占地面積1150畝,新型紗錠30萬枚,一期工程已竣工投產。在下一個十年,華孚將繼續擴大生產規模,布點新疆板塊、黃河板塊、長江板塊、浙江板塊,形成120萬枚紗錠、21.6萬噸紗線生產能力。
這就是華孚,一個潛行低調的色紡“大鱷”。
現在,它來到了新疆,來到了阿克蘇。
低調的華孚
“華孚來到新疆阿克蘇的時間并不長,可以說是剛剛起步,只有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別無選擇,真的沒有什么可說的了。”黃建軍坦言承認。
“聽說你們廠里有兩個食堂?領導一個,普通員工一個,是嗎?”記者。
黃建軍哈哈一笑:“這里的工廠都有兩個食堂的。一個是清真食堂,一個普通食堂,這是新疆辦廠的特點,清真食堂與普通食堂是分開的。”
“絕對不能混淆?”
“絕對不能混淆!”
“跟少數民族員工溝通有困難嗎?”記者問道。
“這要得益于當地政府。比如說我們新疆華孚吧,許多鄉鎮的領導是親自把他們(少數民族員工)送到我們廠里,送到廠里后他們還不走,而是住下來,與他們(少數民族員工)一起吃一起住,一直住到他們完全熟悉了廠區環境,完全讓他們安定下來后才離開。那種細心,真是讓人感動?”說完,黃建軍不由自主地點了點頭。
“你們會不會覺得有點不適應?”
“他們這樣做,也是為了我們廠好。”黃建軍接著說:“色紡行業是勞動密集型企業,需要大量的熟練的勞動工人,在浙江一帶,勞動力資源已經出現了轉移。但在這里,勞動力資源十分充沛,這是色紡企業十分渴求的。”
“聽說,咱們華孚對員工的待遇很好,據說,員工結婚成家后,公司可根據工作表現和工作年限具體安排,有這回事?”
黃建軍道:“當然。就是現在,我們公司內部設施齊全,具有良好的文化,體育和生活環境,宿舍區遠離公路,安靜舒適,水、電、氣供給齊備,居住員工可免費使用。公司內有家屬住宅樓,員工結婚成家后,公司可根據其工作表現和工作年限具體安排。每逢節日,我們還安排文藝演出,促進員工之間的友誼與感情。”
“這就是所謂的以廠為家了。”
“剛才提到了兩個餐廳就是一個例子。員工用餐可以自由選擇。為方便市郊員工上下班,公司設有班車按時往返工廠與市區之間,員工憑華孚上崗證可免費乘車。同時,市公交公司也安排有專線公交車,可以隨時滿足員工入市需求。公司內部還設有職工之家娛樂室、休閑廣場和小商品一條街,豐富了員工業余文化生活。”說完,黃建軍自己就笑了起來:“有時,我也去咱們自己的小商品一條街購物哩。”
自2000年4月,華孚收購浙江縉云棉紡廠并建立了國內第一家色紡紗制造企業后,華孚一直至力于改善員工關系,就是在企業里營造一種親密的氣氛,使員工愛企業如家,視企業如家,這種傳統一直沿續到了阿克蘇,企業文化也在這種自娛自樂的過程中悄悄地建立起來。在追求規模的同時,華孚更重要的還是在抓創新。
華孚集團掌門人孫偉挺在接受采訪時說:“色紡紗與坯紗的不同之處,集中體現為一個“色”字。色彩是面料和服裝的美學語言,紗線是面料和服裝藝術的靈魂,色彩與紗線完美結合,才能提升服飾的審美品位。”
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華孚在新產品的開發上吸收了歐洲的先進經驗,為此先后投資了數千萬元,建立了4000余平方米色紡紗檢測中心和研發中心,還配置了一個具有國際一流水準的2000錠的小試車間。另外,企業設有專門的纖維、染色和紡紗研究所,擁有行業最先進的進口自動滴液系統、Macbeth分光光度計等設備,借助先進的儀器設備,大大提高了研發效率和研發質量,可實現從原料、染色、紡紗的全過程開發攻關,在棉、毛、滌綸、粘膠、腈綸、MODAL、天絲、玉米、竹等纖維染色及相應產品開發與設計等方面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這一切,為華孚問鼎“中國第一色紡”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有付出就有回報。
華孚在新材料、新工藝、新產品的開發攻關方面取得的成績令國外同行矚目。從前,美國研究出來一種專為登月宇航員制作宇航服的空調纖維,如今被華孚成功應用于色紡領域。經美國OUTLAST公司檢驗,華孚空調纖維色紡紗各項指標完全達標,用空調纖維含量100%的色紡紗織成毛衫后,空調功能絲毫沒有受損。香港一家紡織公司的銷售經理對華孚能用100%的空調纖維紡成色紡紗感到吃驚,因為用純空調纖維做成色紡紗至少要過三道坎:一是染色關。在染色過程中,稍有不慎,其中的碳氫化鈉就會泄漏出來,造成色花現象;二是空調纖維的強力較低,難紡;三是紡紗過程中,空調纖維的空調功能極易遭到破壞。而這些難關都被華孚一一攻破。
正是因為有了出色的表現,2004年12月16日,國家有關部門將“新型色紡紗產品開發基地”牌匾授予了華孚。
謙遜的華孚
從產業布局上看,浙江、長江流域、黃河流域是我國紡織工業的傳統基地,但是,近幾年來,因為擁有棉花資源優勢的新疆,棉紡業異軍突起,正成為國內棉紡業重要生產基地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對于內地企業來說,投資新疆絕不僅僅是簡單的產能擴張。如果說這次華孚紡織公司是通過管理和人才、技術的輸出,使新型紗線的研發規模擴大的話,那么新疆則更多地被賦予供應鏈前端和屬地制造的意義。在屬地兼并,將有助于華孚盡快形成一條穩定、順暢的產業鏈。根據規劃,華孚第二個10年新疆板塊將形成20萬紗錠的規模,完善新疆板塊的定位與規模。
華孚集團董事長、總裁孫偉挺在接受采訪時說:“按照近3年華孚的發展勢頭,華孚的第二個10年規劃將提前完成。從推動地區發展看,新疆華孚公司的建立,將為阿克蘇地區棉紡織業的快速發展帶來強勁的推動力。“十一五”期間,將繼續追加投資,并最終形成30萬錠精梳生產能力。并以此為切入點,逐步滲透,在阿克蘇地區形成集良種繁育、棉花種植、棉花加工、精梳生產于一體的棉花產業基地。”
采訪中,新疆華孚公司總經理黃建軍一直要求不要寫他個人,甚至都要文章中不要出現黃建軍三個字,“你要寫就寫華孚的員工好了,他們才是造就華孚的無名英雄。”
也許,正是這種謙遜的“華孚”品質,才造就了今天的華孚。
在離開新疆華孚公司的時候,記者問黃建軍:“你們有信心成為阿克蘇打造輕紡城的龍頭企業嗎?”
黃建軍答道:“誰成為龍頭企業倒不重要。但是,我們會努力地為阿克蘇的經濟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會為提高新疆的色紡水平做出華孚人的一份努力。”
您可能還關注
- 行業新聞
- 加盟指導
- 經商寶典
- 消費資訊
回復 243744 到 家紡網 微信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相關新聞

掃一掃關注微信
更多精彩等著你……
品牌投資關注榜
- 10萬以下
- 10-20萬
- 20-40萬
- 40萬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