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衍筑:用知足理念抗衡愛拼才會贏
他,脾氣倔強,在論壇上與郎咸平就“愛拼才會贏”話題“唇槍舌劍”;他,堅守實業,成為享譽國內外市場的“T恤專家”;他,知足常樂,認為有車坐、有空調吹已經是一種“奢侈”;他,勇于創新,用高科技產品引領行業新一輪發展。他,就是王衍筑,蓋奇(中國)織染服飾有限公司董事長。
一個性情中人
“老王是性情中人。”這不僅僅是“閩派服飾”的新銳代表人物周少雄、剛剛登陸A股的九牧王(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林聰穎單方面的評價,更是整個福建紡織服裝行業許多“大佬們”對王衍筑的定義。
在他們眼中,“老王”是一個豪爽之人,更是仗義執言之人。
對于很多企業家而言,他們很多都抱著“不攙和”的心態,即使有違背本意的事件或說法,也會選擇接受,但王衍筑不會,“有一說一、實話實說”是他的個性,“有問題就說出來,不說出來永遠不會解決。”王衍筑這樣說是有依據的。在數年前召開的一次有關紡織服裝行業發展的論壇上,王衍筑為與會的中國企業家們贏得了尊重和形象。
這個論壇的主題是討論社會責任,與會的中國企業家手中都有發言的底稿并依程序發言完畢后,輪到法國、英國、丹麥等歐美國家的代表發言,他們一直認為中國企業純粹是靠剝削工人起家和壯大的,很多工人每天都工作十多個小時,大部分企業沒有社會責任。聽畢,唯一還沒有發言的王衍筑難以按捺心中的怒火,想跳出底稿談談自己關于社會責任的想法,雖然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的領導再三阻止并強調“在這種場合講過分的話可能會涉及到敏感的外交問題”,但王衍筑始終堅持“只談想法,不言其他”。
“中國務工者的工作和生存環境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王衍筑說,無論是工廠、食堂還是宿舍,都安裝有空調、熱水器,工資水平也是水漲船高,甚至超過了剛畢業的大學生,和早期的務工環境完全不可同日而語。如果說工人仍有意見或想法,工會能充分保障他們的權益,中國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已經在和國際接軌。
一個堅守的人
這年頭流行一個詞,“多元化”,在紡織服裝行業亦如此。從國內龍頭企業雅戈爾到福建的“旗艦企業”安踏,無一不是“跳出服裝看世界”,涉足投資、房產、金融等多個領域并形成龐大的規模效益,“我坦誠,蓋奇確實錯失了一些可以進行多元化發展的契機。”王衍筑認為,“知足常樂”的心態讓他主動放棄了很多機會,但更重要的是,他考慮到的是對社會的一種神圣的責任感。
2008年,對于很多企業尤其是紡織服裝企業而言,是機遇和挑戰并存的一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機讓中國企業一枝獨秀,利郎等“閩派服飾”代表企業逆勢而上,把握機會和政策,實現多種經營,利用資本杠桿籌措資金反哺主業,做強做大品牌,但與此同時,有些企業在資本市場嘗到“甜頭”后忽略了主業的發展以及品牌的升級,陷入一個“主品牌”不弱不強甚至近乎被人淡忘、被媒體拋棄的怪圈。
王衍筑一直在觀察。
他沒有選擇出擊的主要原因是,“不想對社會造成任何負面影響”。“說實話,蓋奇能做到今天這個程度已遠遠超出我的想象,我擁有的財富也可以保證半生衣食無憂。”王衍筑曾面對諸多“誘惑”,但“如何能夠讓數千工人每月按時拿到工資”、“如何能夠提高員工待遇”、“如何為社會多做貢獻”等一系列問題一直縈繞在其腦際間,所以,他沒有選擇多元發展,反而選擇了繼續堅守主業。終于,他看到了堅守勝利的“曙光”。
2008年,早已成為中國“T恤專家”的蓋奇在王衍筑的領導下,努力尋找著下一個目標。此時,冷轉移印花來了。
經過多年的項目跟蹤和反復磋商,王衍筑終于敲定了和上海長勝紡織制品有限公司的合作關系,把冷轉移印花這項擁有二十多項專利且相當權威的新技術引入實戰,雖然很多省市、地區都在通過各種優惠政策和手段爭取這項技術的落地,但對家鄉以及當地政府始終懷有感恩之心的王衍筑,最終把“中國冷轉移印花技術實驗推廣基地”設立在石獅。除了節能、低碳等優勢之外,冷轉移印花可以節省大量勞動力。過去,創造8—10億元的年產值需要2000—3000人,那么現在,只需要100—200人,“除了冷轉移印花之外,我們又看中了另一個有助于蓋奇在實業上繼續前進的項目。”王衍筑沒有透露這個新項目的名稱,但他的言語之中傳達出一個訊息:堅守實業,終會有勝利的那一天!
弦外之音——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老王”不打高爾夫球,只玩玩乒乓球,也近乎不去酒吧、KTV這種公共場合,但只要是政府組織的、需要他到場的各項活動,只要不是實在有脫不開身的事,他一定前往,而且在政府組織的接待企業家宴會上,他喝酒一定是最真誠的,而且面面俱到,“趁我還能動,想多為蓋奇、為行業做點事。”雖然年過60歲,但王衍筑身上還有一股年輕人的沖勁和活力。
只要在石獅,王衍筑一到辦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所有報紙瀏覽一遍,在他眼中,報紙搜集了前一天國內外發生的所有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政治、經濟、文化事件,尤其是經濟報道,他不會漏過任何一個細節,“我最近在關心‘產業空心化’的問題。”一次偶然機會,王衍筑看到央視經濟頻道關于溫州民營經濟發展遇阻的一個專題報道,其中談及融資能力極強的溫州商人為了在短期內獲取最大的經濟效益,通過資本運營手段“誰火炒誰”。結果,原本應用于實體產業發展的資金全部投向見效快但風險性極高的資本市場,而面對包括金融危機、勞動力成本上漲和通脹等在內的諸多不利的客觀影響因素,很多企業尤其是大量中小企業因資金鏈斷裂而關門,相應的上下游、供應鏈商也因無法收回欠款而紛紛倒臺,致使很多一線工人一夜之間流離失所,而原本形成的產業集群也受此影響,產業逐漸“空心化”。
“我們福建還好。”王衍筑平日沒事,就喜歡找幾個志同道合的企業家品茗聊天,話題主要側重于當前國內經濟形勢以及福建紡織服裝產業的發展動態,他了解到,無論是福建省各級政府還是本土企業,其主流意識都是“借助上市資本反哺主業”,七匹狼、利郎、安踏、恒安等名企都是上市融資之后發展速度更快,品牌影響力更廣。
按照國家規定的退休年齡,王衍筑已經可以“退休”了,況且其大兒子已經開始接班,“沒辦法,我天生就是勞碌的命,歇不下來。”王衍筑說,趁著現在還能動,想多為蓋奇的未來贏得更多發展機會。采訪過程中,九牧王(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林聰穎致電王衍筑,兩人敘談了一番,“我現在能支持他什么?人家市值那么高!主要是幾十年的交情。”王衍筑說,有這些兄弟朋友的支持和關懷,他更有動力開創蓋奇美好的明天,“明天我又要出差了”。
聽到王衍筑的闡述,現場企業家都報以雷鳴般的掌聲,從后排一直如熱浪一樣往前推,雖然主持人提示發言時間已到,但王衍筑一停下來,臺下便掌聲不斷,無奈之下,主持人又臨時給了王衍筑幾分鐘時間,講述自己的觀點。
付出終有回報!2007年,在全國首批九家中國紡織企業社會責任管理體系CSC9000T試點執行企業中,蓋奇(中國)織染服飾有限公司成為福建唯一入選的企業。
“老王”的性情不止如此!很多石獅人都會有印象,王衍筑和經濟學專家郎咸平討論“愛拼才會贏”精神的巔峰對決還歷歷在目,“郎咸平也是性情中人。”臺上雖然爭了個面紅耳赤,但在臺下,郎咸平主動拉“老王”合影,并表示“這樣有爭執的論壇才有意思”。
一個知足的人
王衍筑從不否認,自己就是一位農民企業家,即使他早已進入富豪行列,但依然勤儉節約,“我母親更是如此。”王母如今已是八十多歲高齡,但無論刮風下雨,她每天早上6點都要到蓋奇公司“視察”工作。這里所說的“視察”不僅是看看,而是身體力行地去撿地上的果皮紙屑;哪里的水龍頭在滴水、哪間房人已走、燈還亮著,她都會上前去關掉。也正因為董事長母親都如此勤儉,公司職工們自然而然受其影響,都漸漸養成了“低碳”工作、“低碳”生活的習慣,而王衍筑,也耳濡目染地養成了一顆知足的心。
和很多閩南企業家一樣,王衍筑也曾在相當長的時間里過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做生意、做買賣,主要就是想脫貧。”王衍筑直言坦白出很多企業家創業之初的心態,簡而言之就是“被逼的”。很多企業家成功之后,把功勞歸結于自己的天賦,而王衍筑,從來都不認為像他這樣的農民企業家的成功源自“個人能力”、“高智商”,“不僅僅是我,像周少雄、林聰穎等大多數閩南企業家也不會有這樣的心態,我們這批人,當時做夢都不會夢到有如今的一切。”王衍筑說,大多數農民企業家當時創業經商的初衷很單純,就是解決溫飽問題,進而讓自己的家人活得更好一些,不可能想到能夠創辦企業,更不可能有把企業做大做強的心態,“我們必須感謝黨和政府”。
改革開放的春風,隨著海外僑親互通交流頻繁,很多設備、技術、資金和人才紛紛進入石獅,在政府出臺相關扶持政策并積極推進行業發展的大背景下,擁有先天優勢的石獅成為了福建乃至中國時尚服裝的“策源地”并形成了龐大的產業集群,這樣的優質硬件給了王衍筑等一批有著堅強意志力和超前意識的人機會。“不能太追求結果,最重要的是過程,能成為企業家,有時也是一種運氣。”王衍筑說,“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如果只有打拼而沒有其他契機或資源的話,同樣無法成功。所以,王衍筑對于自己目前所擁有的一切十分珍惜且滿足,他知道,這一切比自己原本想要擁有的多得多。他經常教育子女,能夠有飯吃、有房住、有車開、有空調吹,就應該覺得很幸福,而不是無止境地追求物質享受。
您可能還關注
- 行業新聞
- 加盟指導
- 經商寶典
- 消費資訊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相關新聞

掃一掃關注微信
品牌投資關注榜
- 10萬以下
- 10-20萬
- 20-40萬
- 40萬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