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臺女主播轉型為煙臺家紡女強人

楊玉晶說,更注重情感關懷的特質決定了女性企業家有更重要的使命,就是在以男性為主體的商海中起到調節平衡的社會作用,她也的確是這么做的。1993年,30歲的楊玉晶嫁夫隨夫,放棄了很好的工作 ,從千里之外的黑龍江來到風光秀麗的煙臺。可是來到煙臺后,工作卻十分不順,跑消防工程、賣房子、做醫藥代表,即使如此也難逃脫因企業解體而失業的命運……2003年,經歷了10年事業的空白期,她再也耐不住寂寞,親手打造了“玉錦家紡”這個品牌,現在,楊玉晶的玉錦家紡已經在煙臺開了15家專賣店并走進了40多家超市。2013年,51歲的楊玉晶開始對企業內部實行利潤分紅機制改革,為下一步股份制改造打基礎。
失敗之時
—就是那個時候,我想去跳海,但是我又不甘心,我哪有資格去跳海啊?
幫助孩子
—看著這些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長,也感受到這些困難家庭純真質樸的情感,讓我們覺得自己的人生更有意義。
面對競爭
—競爭對一個企業而言,無論什么時候都是存在的,也是重要的,與別人競爭倒不如和“自己人”競爭,而且我們可以取長補短。
對待員工
—人都是一樣的,我始終堅信,只要我盡最大的努力去理解關愛我的員工,那么員工也會用同樣的方式來對待我。
楊玉晶
創業之初
因為愛家愛生活,女主播賣起家紡
1993年,因為家庭的原因,楊玉晶放棄了原本的電臺播音員的工作,跟隨丈夫從黑龍江來到煙臺,經歷了人生的第一次歸零。接下來的十年也許是楊玉晶最不愿回憶的歲月,因為這十年她的事業跌到了低谷,無數次的應聘,卻又無數次被拒絕,跑消防工程、賣房子、做醫藥代表,即使如此也難逃脫因企業解體而失業的命運……無奈之下楊玉晶選擇了自主創業。
“之所以選擇家紡這個行業 ,起初就是因為自己比較喜歡。”楊玉晶說,身為愛家、愛生活的女人,她知道什么樣的被子和什么樣的床品,能使家里更溫馨浪漫。想好了就著手,楊玉晶這一干就是不惜血本的“大干”。她和老公商量之后,不但投入了幾乎全部的積蓄,還貸了50萬元的款,可以說沒有給自己留任何退路。2002年,楊玉晶注冊了“玉錦家紡”這一商標,帶著骨子里的那種執著和對命運的不屈服開始創業。現在,楊玉晶的“玉錦家紡”已經在煙臺開了15家專賣店并走進了40多家超市,短短十年,楊玉晶完成了從一個家庭主婦到商界女杰的蛻變。
遇上困難
資金押北京市場,碰上非典賠百萬
在楊玉晶十年的創業道路上,有著太多的酸甜苦辣。“在我最艱難的時候,我差點去跳海。”楊玉晶感嘆道。2003年,楊玉晶把所有資金都投入之后并沒有選擇煙臺市場,而是選擇了北京,用她自己的話說就是,“當初有些好高騖遠,第一步就走錯了”。
剛起步時,楊玉晶沒有自己的工廠,所以都是在深圳做貼牌生產,而自己想要登陸北京市場卻沒有做過慎重的考慮,在款式的選擇上首先就輸了一招。“深圳生產的東西多半都很小巧,顏色也偏淡,這跟北方人的審美相差很大。”楊玉晶說,她的產品并沒有打開市場。2003年,一場非典席卷全國 ,讓她的生意雪上加霜。2003年一整年,各種不利因素讓楊玉晶虧損了100多萬元。“就是那個時候,我想去跳海,但是我又不甘心,我哪有資格去跳海啊?”楊玉晶說。也就是這次失敗,讓她的創業徹底落到了實處,開發當地市場做本土品牌的理念讓她在煙臺開了第一家專賣店,她還根據煙臺的季節特點,研發了適合煙臺人用的特色春秋被,這讓她的“玉錦家紡”迅速得到煙臺市民的認可。
直面競爭
把對手當“自己人”,不貪不妒贏尊重
作為一家小規模的民營紡織企業,“玉錦家紡”和其他同類企業一樣,往往留不住人才。“十年間,我們企業里有不少高管都脫離了企業出去自立門戶,但是我們始終保持著很好的關系。”楊玉晶說,人往高處走,如果自己的員工認為“玉錦家紡”已經無法讓他們達到更高的平臺,那么她也會接受員工的離開。
“競爭對一個企業而言,無論什么時候都是存在的,也是重要的,與別人競爭倒不如和"自己人"競爭。”楊玉晶說,她會和競爭對手坦然相處,甚至會一起探討企業的生存之道。“有時我們會在一起取長補短。”楊玉晶說,如果拿自己的短處和別人的長處來競爭肯定是毫無勝算的,倒不如各自發揮長處,雙方都能達到利益最大化更實惠。“有時候我會和競爭對手直接言明,A 產品我做得已經很好了,你和我競爭沒什么優勢,只會兩敗俱傷,你倒不如去做B產品,這方面我來不及顧及,你會大展宏圖。”正是由于楊玉晶這種不貪、不妒的心理,讓她贏得了同行的尊重。
責任感強
“領養”兩個貧困娃,不求回報做公益
5年來,楊玉晶和幾個志同道合的女企業家,在煙臺一些貧困地區每人“領養”了兩個孩子,所謂的“領養”就是跟這些困難家庭做一對一的特殊資助。在資助過程中,除了定期去看望孩子,她們還常常帶孩子們出去郊游,或是把孩子們接到自己家里小住 。幾年來,她們和每個家庭之間都建立了如親人般的感情,孩子們之間也親如兄弟姐妹,“看著這些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長,也感受到這些困難家庭純真質樸的情感,讓我們覺得自己的人生更有意義。”楊玉晶笑著說。
同時,楊玉晶做 YBC青年創業志愿者導師已經4年,她以自己的創業經歷來指導青年們少走彎路。也正是在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做公益的過程中,她獲得了更多的回報。去年通過煙臺創業辦的推薦,楊玉晶獲得了學習全球“巾幗圓夢”項目清華大學女性創業企業管理課程的機會,用楊玉晶自己的話說就是,每當以虔誠的付出之心為社會做一點點公益慈善時,自己卻往往得到了更多的關愛和幫助,這也更加堅定了她“付出不求回報,但必有回報”的信念。
善待員工
公司氛圍很和睦,員工愛笑很幸福
在玉錦家紡,有一個數據非常惹眼,那就是企業90%的員工為女性,70%都是下崗再就業職工。同時在玉錦家紡有一種獨特的氛圍,那就是每個員工都很喜歡笑,因為他們很幸福。“我和楊總的女兒一樣大,不工作的時候,楊總就像媽媽一樣關心我。”玉錦家紡行政主管慕杰這樣評價自己的老板,楊玉晶會在工作以外關心員工的家庭和生活。“楊總經常會和一些年紀較大的女員工一起談論孩子,也會和我們這種年紀小的員工講述一些自己對個人問題的看法。”慕杰說,楊玉晶很和藹,讓員工覺得非常親切。
“善待員工必有豐厚回報,剛聽到別人說這句話的時候 ,我不懂它真正的含義。”楊玉晶告訴記者。可是隨著自己創業道路的不斷拓寬,楊玉晶對這句話的感悟也越來越多。“員工就是自己所有的財富,因為他們是公司創造財富的根本。”楊玉晶講述了一個很簡單的道理:一塊原料,用一般的裁剪方式可以創造100塊錢的利潤,如果不經意的一剪刀下去破壞了材料,也許就只能創造80塊錢的利潤,但如果員工細下心來,用更科學的方式去裁剪,那么利潤很可能會達到120塊。一塊原料,裁剪方式不同就會產生不同的結果,但一般來說,三種方式都是合理的,管理者無法控制,所以只能靠員工的責任心。“人都是一樣的,我始終堅信,只要我盡最大的努力去理解關愛我的員工,那么員工也會用同樣的方式來對待我。”楊玉晶說。
行業調查
中小企業成片倒,主動求變迎危機
近年來,受國際大環境影響,國內家紡企業遭遇了新世紀以來最為嚴重的“滑鐵盧”,尤其是一些以外貿為主的中小型家紡企業,外部受資金、對外出口市場疲軟等問題的影響,內部又受到缺工、成本上升等因素的牽扯,倒閉成了一種司空見慣的現象。
“近幾年,很多昔日的競爭對手都倒了,而我幸運地堅持了下來。”楊玉晶說,在煙臺 ,每年都會有很多家家紡企業關門,稍不留神,倒閉或許就會降臨到自己的頭上。“與其坐以待斃,不如主動求變。”楊玉晶說,為了讓企業能夠更加“堅挺”,她正打算實行“內部股份制改革”的辦法。她打算把公司的部分股份賣給員工,讓所有員工都變成企業的主人,這樣一來,雖然看上去是自己的“蛋糕”小了,但是調動起員工的積極性后,把企業整個“盤子”做大之后,自己分到的“蛋糕”反而會更大。
您可能還關注
- 行業新聞
- 加盟指導
- 經商寶典
- 消費資訊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相關新聞

掃一掃關注微信
品牌投資關注榜
- 10萬以下
- 10-20萬
- 20-40萬
- 40萬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