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努爾王桂波:退伍兵創服裝奇跡
2013-3-20
退伍軍人王桂波“一不等、二不靠、三不伸手要”,憑著軍營中練就的一副錚錚鐵骨和鋼鐵般意志轉戰商場,將一個只有六七個人、3萬元資產的小工廠,發展成了一個擁有12億元資產的大型企業集團,創造了中國服裝史上的奇跡。
1983年,19歲的王桂波應征入伍,當了一名炊事兵。他以“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這一格言激勵自己,憑著扎實的工作,3次受到嘉獎,榮立三等功1次,并入了黨。1987年,王桂波從部隊復員回到了家鄉諸城,分配到市勞動局下屬的勞動服務公司工作。1992年,他和別人籌集3萬元資金,創建了一個縫紉設備經營部,負責給一些服裝廠供應縫紉配件。
王桂波很快適應了市場并能巧妙地捕捉商機。他從繡品做起,逐步達到批量生產。在積累了一定資金后,于1993年4月成立了諸城西裝廠,并提出了“高點起步,高層定位”的雙高理念。從7臺設備和100平方米的廠房漸漸膨脹,1994年5月人員增加到120人,增加設備60臺套,當年生產鐵路工服5萬套,王桂波撈到了第一桶金。
第一筆生意做完后,王桂波又開始向“品牌”進軍,于1995創造了“新郎”這一服裝品牌,并于1999年通過國家工商總局注冊。從此,新郎公司飛速發展,到2004年,企業職工達到上萬名,利稅過億元,年產西裝1300多萬套,在國內同行業中名列第一。
企業做大了,榮譽多了,但王桂波軍人的本色始終沒有改變,始終不忘自己的社會責任。幾年間,王桂波在救助貧困家庭、支援災區建設、贊助體育事業等方面捐資近2000萬元。他先后獲得“中國十大民營企業家新聞人物”、“山東五四青年獎章”、“山東省杰出青年(廠長)經理”、“山東省優秀質量管理者”、“山東勞動系統優秀青年企業家”等榮譽稱號。
榮譽面前,王桂波有他更為宏大的構想,就是把“新郎”打造成為世界知名的民族服裝品牌。2001年,王桂波就注冊了“希努爾”商標,作為新郎旗下的一個品牌。“希努爾”一詞取自法語,意思是中國人,英語的諧音是一顆新星。顯然,王桂波的下一個人生目標,是“讓中國服裝的一顆新星在世界的天空中閃耀”!
1983年,19歲的王桂波應征入伍,當了一名炊事兵。他以“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這一格言激勵自己,憑著扎實的工作,3次受到嘉獎,榮立三等功1次,并入了黨。1987年,王桂波從部隊復員回到了家鄉諸城,分配到市勞動局下屬的勞動服務公司工作。1992年,他和別人籌集3萬元資金,創建了一個縫紉設備經營部,負責給一些服裝廠供應縫紉配件。
王桂波很快適應了市場并能巧妙地捕捉商機。他從繡品做起,逐步達到批量生產。在積累了一定資金后,于1993年4月成立了諸城西裝廠,并提出了“高點起步,高層定位”的雙高理念。從7臺設備和100平方米的廠房漸漸膨脹,1994年5月人員增加到120人,增加設備60臺套,當年生產鐵路工服5萬套,王桂波撈到了第一桶金。
第一筆生意做完后,王桂波又開始向“品牌”進軍,于1995創造了“新郎”這一服裝品牌,并于1999年通過國家工商總局注冊。從此,新郎公司飛速發展,到2004年,企業職工達到上萬名,利稅過億元,年產西裝1300多萬套,在國內同行業中名列第一。
企業做大了,榮譽多了,但王桂波軍人的本色始終沒有改變,始終不忘自己的社會責任。幾年間,王桂波在救助貧困家庭、支援災區建設、贊助體育事業等方面捐資近2000萬元。他先后獲得“中國十大民營企業家新聞人物”、“山東五四青年獎章”、“山東省杰出青年(廠長)經理”、“山東省優秀質量管理者”、“山東勞動系統優秀青年企業家”等榮譽稱號。
榮譽面前,王桂波有他更為宏大的構想,就是把“新郎”打造成為世界知名的民族服裝品牌。2001年,王桂波就注冊了“希努爾”商標,作為新郎旗下的一個品牌。“希努爾”一詞取自法語,意思是中國人,英語的諧音是一顆新星。顯然,王桂波的下一個人生目標,是“讓中國服裝的一顆新星在世界的天空中閃耀”!
您可能還關注
- 行業新聞
- 加盟指導
- 經商寶典
- 消費資訊
回復 245326 到 家紡網 微信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相關新聞

掃一掃關注微信
更多精彩等著你……
品牌投資關注榜
- 10萬以下
- 10-20萬
- 20-40萬
- 40萬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