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虹紡織洪天祝:辛苦錢行善
2013-4-1
“出身從不阻礙個人的成功”,這一句話激勵著所有“我又不是李嘉誠兒子”的人。而打趣說自己也不是超人之子,在上月中剛獲“2012年度香港青年工業家獎”的天虹紡織(2678)主席洪天祝,沒說多一句自己背景,只靦腆地承認“自己不是大戶人家,出身也不好”,聽著似云淡風輕,可白手興家背后,路中崎嶇也只有他才切實知道。
36歲就成為上市公司主席,在沒開始訪問以前,小記以為現時年僅44歲的洪天祝,大概又是一個意氣風發的人物。可推門而進的洪天祝,蓄一個小平頭,說話極沉穩,很少顯露笑意,整個訪問講得最多的大概就是“刻苦耐勞”和“耐心”兩個詞。而的確,洪天祝由廿歲在福建賣布,賣足8年,默默用青春換來對市場及人脈的獨到眼光,再在1997年以29歲之齡,與人合資創下“天虹”這品牌,花了一百多萬,只售非彈性坯布,其后僅花7年,就把小小紗廠搬來香港上市。
逢改革開放愛拚才會贏
7年前的上市路如極速傳說,但風光背后是否如所有成功人士都有其漫長迂回的故事?不,在洪天祝口中一切卻似乏善可陳。他僅輕描淡寫的說,“我也不是李嘉誠的兒子,也不是那些甚么富幾代。”因家族沒有人創業,所以自己試著創業,而碰巧中國改革開放,改革成就了很多愿意做實事的人,而自己只是正好比較熱衷。
解讀成功:穩打穩扎不知足
洪天祝把一切說得如順水推舟,自己只是潮流中的一人,上市之路更沒精心部署,漫不經心指自己不是一開始就為了上市,只能歸功開始的定位,讓公司穩打穩扎做了7年。但成功哪會白來,對于穩打穩扎,他解釋是,沒有立壞心腸,把事情做好,業務擴張只是因為永不知足、刻苦耐勞的心態,今天會想好明天、后天的事情,最后成功是純因“皇天不負有心人”。
世人總愛錦上添花,卻鮮有雪中送炭。自言出身不好的洪天祝在成功后更明其中辛酸,所以在11月中旬才向母校捐了400萬元建教學樓。400萬元,不大不小的數目,如果拿來投資,也許可翻幾倍。而自言條件不夠好的洪天祝也坦白承認自己現在行善仍有“心魔”,那份小小的心痛和在意,對沒信仰的他是一份挑戰,但后來總得靠自己開竅戰勝心魔。
辛苦錢行善“內心更強大”
一副老實人模樣的洪天祝摸摸掌心說,“錢多了不一定開心,少了也不一定不開心”,做善事卻可讓自己“內心更強大”。他笑瞇瞇的說,雖然“做實業賺的是辛苦錢,有時做慈善還是會心痛,但贈人玫瑰,手留余香”才更讓人快樂。
籍貫:福建省晉江英林人
威水史:1997年(29歲)以120萬元創立天虹,2004年在港上市,現時市值達33億元。
公職:江蘇省政協委員、香港紡織商會常務副會長
獎項:2012年度香港青年工業家獎
慈善:與江蘇睢寧縣中小學簽訂十年助學合同、2008年汶川大地震率公司萬名員工捐助災民、多次向晉江母校捐款寄語年青人穩扎穩打勿炒股炒樓炒金融
一登龍門聲價十倍,通常得獎者都樂于侃侃而談,可剛獲青年工業家獎的洪天祝卻似反常,一句不多提,更沒表現任何雀躍之情,反而只提到對社會及年青人有幾句小語相寄。
慨嘆急功近利耐心苦干不再
他指,現時社會急功近利,文化已大為改變,沒有了刻苦耐勞及耐心,年青人也是受害人。政治家沒管好社會,讓本屬必需品的房子成了投資品,年輕人才會老擔心房價,一直計算畢業后需多少年才可置業,遙遙無期的困境讓人自暴自棄。
但世事總有順流逆流,他認為年青人更應遇強愈強,如做實業一般,穩扎穩打為主,不要先去想“炒股、炒樓、炒金融”,投資是聰明人的玩意,“強中自有強中手”,“年青人總以為自己聰明,可總有人比你更聰明!”
洪天祝更語重心長指,年輕人的躁動不安只會讓自己吃虧,但“有些專業技術是需要時間累積,才會豐富人生。”
而事實上,這位青年工業家一再強調做人要踏實,這理論亦反映在其生意上。在包芯棉、紗紡織品高度競爭的環境下,記者多次問及會否和其他企業一樣,發展其他產品或直接加大其成衣業務時,洪天祝只默默搖搖頭,表示只想集中在白紗和白坯布上,令公司對資源需求更簡單。說著還怕記者不知何謂白坯布,拉一拉自己西裝,解釋加工染色后就變身成自己身上挺拔的西裝。
踏實生意經做專白紗白坯布
洪天祝對天虹的發展要求,簡單得恰如一匹扎扎實實的白坯布,實而不華。“壁立千仞,無欲則剛”這話,正是對洪天祝經營理念的最佳形容。而講到越南工廠的管理上,他亦展示出“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氣度,表示有錢投資不代表有效管理,對員工將心比己更重要。
他指,越南的技術仍不及內地,但不能因當地技術偏向落后,就強硬壓迫人家。故在福利、宿舍及管理的態度都充分尊重當地人,更派遣中國師傅赴越輔助并傳授技術予當地工人。而現時廠房有員工4,500多人,管理層有三分一是中國人,其馀皆是越南人,整個工廠只有2%是中國員工,明年年初更會再增請2,000人,望充分利用當地優秀人才。
36歲就成為上市公司主席,在沒開始訪問以前,小記以為現時年僅44歲的洪天祝,大概又是一個意氣風發的人物。可推門而進的洪天祝,蓄一個小平頭,說話極沉穩,很少顯露笑意,整個訪問講得最多的大概就是“刻苦耐勞”和“耐心”兩個詞。而的確,洪天祝由廿歲在福建賣布,賣足8年,默默用青春換來對市場及人脈的獨到眼光,再在1997年以29歲之齡,與人合資創下“天虹”這品牌,花了一百多萬,只售非彈性坯布,其后僅花7年,就把小小紗廠搬來香港上市。
逢改革開放愛拚才會贏
7年前的上市路如極速傳說,但風光背后是否如所有成功人士都有其漫長迂回的故事?不,在洪天祝口中一切卻似乏善可陳。他僅輕描淡寫的說,“我也不是李嘉誠的兒子,也不是那些甚么富幾代。”因家族沒有人創業,所以自己試著創業,而碰巧中國改革開放,改革成就了很多愿意做實事的人,而自己只是正好比較熱衷。
解讀成功:穩打穩扎不知足
洪天祝把一切說得如順水推舟,自己只是潮流中的一人,上市之路更沒精心部署,漫不經心指自己不是一開始就為了上市,只能歸功開始的定位,讓公司穩打穩扎做了7年。但成功哪會白來,對于穩打穩扎,他解釋是,沒有立壞心腸,把事情做好,業務擴張只是因為永不知足、刻苦耐勞的心態,今天會想好明天、后天的事情,最后成功是純因“皇天不負有心人”。
世人總愛錦上添花,卻鮮有雪中送炭。自言出身不好的洪天祝在成功后更明其中辛酸,所以在11月中旬才向母校捐了400萬元建教學樓。400萬元,不大不小的數目,如果拿來投資,也許可翻幾倍。而自言條件不夠好的洪天祝也坦白承認自己現在行善仍有“心魔”,那份小小的心痛和在意,對沒信仰的他是一份挑戰,但后來總得靠自己開竅戰勝心魔。
辛苦錢行善“內心更強大”
一副老實人模樣的洪天祝摸摸掌心說,“錢多了不一定開心,少了也不一定不開心”,做善事卻可讓自己“內心更強大”。他笑瞇瞇的說,雖然“做實業賺的是辛苦錢,有時做慈善還是會心痛,但贈人玫瑰,手留余香”才更讓人快樂。
籍貫:福建省晉江英林人
威水史:1997年(29歲)以120萬元創立天虹,2004年在港上市,現時市值達33億元。
公職:江蘇省政協委員、香港紡織商會常務副會長
獎項:2012年度香港青年工業家獎
慈善:與江蘇睢寧縣中小學簽訂十年助學合同、2008年汶川大地震率公司萬名員工捐助災民、多次向晉江母校捐款寄語年青人穩扎穩打勿炒股炒樓炒金融
一登龍門聲價十倍,通常得獎者都樂于侃侃而談,可剛獲青年工業家獎的洪天祝卻似反常,一句不多提,更沒表現任何雀躍之情,反而只提到對社會及年青人有幾句小語相寄。
慨嘆急功近利耐心苦干不再
他指,現時社會急功近利,文化已大為改變,沒有了刻苦耐勞及耐心,年青人也是受害人。政治家沒管好社會,讓本屬必需品的房子成了投資品,年輕人才會老擔心房價,一直計算畢業后需多少年才可置業,遙遙無期的困境讓人自暴自棄。
但世事總有順流逆流,他認為年青人更應遇強愈強,如做實業一般,穩扎穩打為主,不要先去想“炒股、炒樓、炒金融”,投資是聰明人的玩意,“強中自有強中手”,“年青人總以為自己聰明,可總有人比你更聰明!”
洪天祝更語重心長指,年輕人的躁動不安只會讓自己吃虧,但“有些專業技術是需要時間累積,才會豐富人生。”
而事實上,這位青年工業家一再強調做人要踏實,這理論亦反映在其生意上。在包芯棉、紗紡織品高度競爭的環境下,記者多次問及會否和其他企業一樣,發展其他產品或直接加大其成衣業務時,洪天祝只默默搖搖頭,表示只想集中在白紗和白坯布上,令公司對資源需求更簡單。說著還怕記者不知何謂白坯布,拉一拉自己西裝,解釋加工染色后就變身成自己身上挺拔的西裝。
踏實生意經做專白紗白坯布
洪天祝對天虹的發展要求,簡單得恰如一匹扎扎實實的白坯布,實而不華。“壁立千仞,無欲則剛”這話,正是對洪天祝經營理念的最佳形容。而講到越南工廠的管理上,他亦展示出“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氣度,表示有錢投資不代表有效管理,對員工將心比己更重要。
他指,越南的技術仍不及內地,但不能因當地技術偏向落后,就強硬壓迫人家。故在福利、宿舍及管理的態度都充分尊重當地人,更派遣中國師傅赴越輔助并傳授技術予當地工人。而現時廠房有員工4,500多人,管理層有三分一是中國人,其馀皆是越南人,整個工廠只有2%是中國員工,明年年初更會再增請2,000人,望充分利用當地優秀人才。
您可能還關注
- 行業新聞
- 加盟指導
- 經商寶典
- 消費資訊
回復 246639 到 家紡網 微信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相關新聞

掃一掃關注微信
更多精彩等著你……
品牌投資關注榜
- 10萬以下
- 10-20萬
- 20-40萬
- 40萬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