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服裝學院邀向羽中開辦專題沙龍
香港服裝學院、廣東時尚職業培訓學院邀請學院服裝設計名師班向羽中導師于廣州海珠區禮崗路13號廣東省服裝人才培訓基地109室開辦專題沙龍——《中國與國際服裝設計差異》。當晚到場百余來賓們均來自珠三角地區服裝行業專業人士、服裝設計興趣愛好者及有志于投身服裝行業的未來服裝設計新銳之星。全場座無虛席,氣氛濃烈,學生們對向羽中導師的演講多次給予了熱烈的掌聲。
向羽中導師在激情洋溢地演講
專題系列沙龍是香港服裝學院2013年度一系列“以專題為主導,以名師為引導”的服裝行業熱門話題探討活動,在氣氛輕松、互相研討的環境下共同學習。向導師說:“本期選擇這個話題,是因為經濟一體化的大環境,國際知名品牌大規模登陸中國,中國同時也承擔著大量的外貿出口,在學習與工作中,我發現了中外設計的諸多差異。在設計理念,設計重心,制作要求等等均有不同,這些差異有助于我們從另外一個角度來審視自身。必須承認的,這些差異更多的是差距,這種理性冷靜的分析只為強大自身。中外(主要指歐美)經濟發展與文化習俗不同固然是最大的差異,但我們不應當用這些原因來解釋一切,我更希望使之具體化,這樣我覺得更具積極意義。”
整場專題沙龍圍繞國內外服裝市場有關鑒賞審美、美學教育、美德、服裝設計師的個性等方面開展激烈的研討。向導師認為:談設計進步,應當先學會穿衣服,穿出好看的衣服。一些歐美大城市,“街拍”常常是一道靚麗的風景,得體的衣著、出彩的搭配,隨處可見。正是有這樣的民眾基礎,才有市場的繁榮及多元化。我們可以也應當生活的更有自信、更優雅、更用心,將這種美德影響身邊并傳承給后一代。國外設計師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喜愛而投身這個行業,他們更尊重手頭的這個職業,因而在設計上更單純,在態度上更有原則,設計生涯也更持久。
相反,國內設計師的生存環境則顯得有些尷尬。因此,向羽中導師建議,從業人員在適當的時候,應當有勇氣去做自己認可的事情,并為之堅守。這個市場是單一的飽和,卻是多元的缺失。只要大家做到足夠的好,堅持直至被認可,這個希望是看得到的。國內設計師如馬可、王一揚等,莫不是如此。而在服裝設計教育上,我們應當逐步引導,注重激勵和保護學生的個性。學生本身則要完善自己的學習能力,這個很重要。不要等待,不要被動,而是像鷹一樣的去追逐。
現場來賓反應熱烈,到場來賓們對于自身專業職業路線發展、如何更好地拓寬設計思維等問題紛紛請教向羽中導師。到場來賓們紛紛表示,這是一次思維創新的盛宴,沙龍引發了他們潛在的意識,讓大家受益匪淺,希望學院下次同類活動能再次參與。
您可能還關注
- 行業新聞
- 加盟指導
- 經商寶典
- 消費資訊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相關新聞

掃一掃關注微信
品牌投資關注榜
- 10萬以下
- 10-20萬
- 20-40萬
- 40萬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