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瑞廣:燕趙大地的紡織明星
2013-8-7
整整40年前的秋天,一家僅有23名職工、16臺布機、1.9萬元固定資產的單織小廠在河北省寧晉縣默默誕生。40年后,一家集紡織、染整、服裝加工、國內外貿易于一體的大型集團化企業在燕趙大地上砥礪前行。從1973年到2013年,這家在紡織行業摸爬滾打了40年,經歷行業起伏變遷,如今正以嶄新姿態走向新輝煌的企業正是河北寧紡集團。今天的寧紡集團形成了以紡織、印染、服裝加工為主體,集酒業、地產、金融、餐飲及國內外貿易于一體的多元化發展模式。
說起寧紡就不能不提帶領其走過40年風風雨雨的領頭人——寧紡集團董事長蘇瑞廣。走進蘇瑞廣的辦公室,眼前這位生于1935年的老人仍然精神矍鑠、談吐不俗,著實讓記者感嘆。40年來紡織行業幾經變革,蘇瑞廣帶領寧紡人白手起家、艱苦創業;集團能在這樣的大潮中乘風破浪一往無前,與蘇瑞廣推動的與時俱進、創新發展是分不開的。
談及寧紡40年的發展歷程,蘇瑞廣歷歷在目:“1973年9月15日,國家正式批準我們建廠,那時我們只有23名職工和16臺織機,如今寧紡的職工已經達到6000多人。”蘇瑞廣回憶說,起初的15年是企業發展的初級階段,也是發展最快的階段。那時,企業每年的利潤都在以40%的速度遞增,特別是1983~1988年的幾年間,寧紡的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得到雙豐收。
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成績?蘇瑞廣感慨道,職工的高漲熱情與無私奉獻是基礎,而學習大慶是一個契機!“大慶精神是那個年代的一面工業旗幟,在國家的號召下,寧紡人鼓足干勁兒,形成拼搏爭先、斗志高昂的精神面貌。寧紡能有今日的成績,是大家努力的結果。”
轉眼,進入20世紀90年代,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依靠前15年打下的良好基礎,寧紡進入穩定的發展軌跡,也逐漸迎來企業的黃金時期。寧紡在行業的名氣越來越響亮,蘇瑞廣和寧紡集團的知名度也越來越大。憑借質量過硬、指標合格及各項技術指標的領先,寧紡集團逐步成為紡織行業的標桿企業,更成為河北的明星企業。
隨著企業名氣的增長,來寧紡參觀、學習、交流的同行也越來越多,蘇瑞廣作為企業領軍人自然也被其他企業請去傳授經營之道,交流發展經驗。樹立行業形象,與行業、企業相互學習汲取養分,這樣的良性循環讓寧紡再次大踏步走在行業前列,職工收入與職工福利成為同行羨慕的典范。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職工,企業效益好,有錢了,自然要為員工造福。”蘇瑞廣樸實的話語中流露出心系員工的那份赤誠之心。那時的寧紡不僅興建了辦公樓、職工俱樂部,而且還有各種緊貼職工生活的福利設施一應俱全。難怪寧紡的職工說:“跟著這樣的廠長干,我們有奔頭。”
隨著國企改革步伐的加大,寧紡集團也在2002年12月順利完成股份制改造,實現了從國企向民營的根本轉變。至此,企業發展邁入新時期,新的挑戰也隨之而來。“上世紀90年代的寧紡處在計劃經濟時代,那時我們只管生產,只要考慮如何提高產品質量、擴大產量就能讓企業快速上升。但是改制以后,我們不僅要考慮生產,更要了解市場,結合國內外形勢變化,思路要有轉變。”面臨21世紀市場經濟的大環境,蘇瑞廣意識到,企業的經營思路要變,只有與時俱進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
幾十年來,無論外部環境如何變化,寧紡領導班子以人為本的經營理念從未變過,也正因如此,在近年眾多紡織企業棘手于用工荒的時候,寧紡從未有過這方面的擔心。2005年紡織配額取消,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對于寧紡的影響并不大,除了有領導班子的齊心協力,職工不減的勞動熱情也是一種無形的精神力量。
“今年以來,棉價波動、人工成本上漲對我們有一定的影響,特別是經濟全球化讓我們感到面對新形勢時競爭力還不夠。”分析自身優劣勢,蘇瑞廣毫不隱諱地說。也許正是這種以清晰的思路、認真的思考、勇于發現自身短板的精神,才能讓寧紡在經歷行業波動時穩步向前。
認識到問題所在,寧紡人積極探索解決方法。近年來,寧紡發展房地產、酒業、小額貸款等副業尋求多元發展,以此反哺紡織業,取得了一定成效。此外,到南方企業取經,尋求合作是寧紡未來的新策略之一,“寧紡的工業基礎好,在生產上具備人員、設備的優勢,而南方企業在新技術和營銷理念上更先進,值得我們學習,如果我們能夠合作就可以優勢互補。”蘇瑞廣語重心長地說。這位年近八旬的老紡織人眼中流露出一種堅毅與自信,這是寧紡前行需要的精神,更是中國紡織業未來發展需要的心氣兒。
說起寧紡就不能不提帶領其走過40年風風雨雨的領頭人——寧紡集團董事長蘇瑞廣。走進蘇瑞廣的辦公室,眼前這位生于1935年的老人仍然精神矍鑠、談吐不俗,著實讓記者感嘆。40年來紡織行業幾經變革,蘇瑞廣帶領寧紡人白手起家、艱苦創業;集團能在這樣的大潮中乘風破浪一往無前,與蘇瑞廣推動的與時俱進、創新發展是分不開的。
談及寧紡40年的發展歷程,蘇瑞廣歷歷在目:“1973年9月15日,國家正式批準我們建廠,那時我們只有23名職工和16臺織機,如今寧紡的職工已經達到6000多人。”蘇瑞廣回憶說,起初的15年是企業發展的初級階段,也是發展最快的階段。那時,企業每年的利潤都在以40%的速度遞增,特別是1983~1988年的幾年間,寧紡的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得到雙豐收。
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成績?蘇瑞廣感慨道,職工的高漲熱情與無私奉獻是基礎,而學習大慶是一個契機!“大慶精神是那個年代的一面工業旗幟,在國家的號召下,寧紡人鼓足干勁兒,形成拼搏爭先、斗志高昂的精神面貌。寧紡能有今日的成績,是大家努力的結果。”
轉眼,進入20世紀90年代,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依靠前15年打下的良好基礎,寧紡進入穩定的發展軌跡,也逐漸迎來企業的黃金時期。寧紡在行業的名氣越來越響亮,蘇瑞廣和寧紡集團的知名度也越來越大。憑借質量過硬、指標合格及各項技術指標的領先,寧紡集團逐步成為紡織行業的標桿企業,更成為河北的明星企業。
隨著企業名氣的增長,來寧紡參觀、學習、交流的同行也越來越多,蘇瑞廣作為企業領軍人自然也被其他企業請去傳授經營之道,交流發展經驗。樹立行業形象,與行業、企業相互學習汲取養分,這樣的良性循環讓寧紡再次大踏步走在行業前列,職工收入與職工福利成為同行羨慕的典范。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職工,企業效益好,有錢了,自然要為員工造福。”蘇瑞廣樸實的話語中流露出心系員工的那份赤誠之心。那時的寧紡不僅興建了辦公樓、職工俱樂部,而且還有各種緊貼職工生活的福利設施一應俱全。難怪寧紡的職工說:“跟著這樣的廠長干,我們有奔頭。”
隨著國企改革步伐的加大,寧紡集團也在2002年12月順利完成股份制改造,實現了從國企向民營的根本轉變。至此,企業發展邁入新時期,新的挑戰也隨之而來。“上世紀90年代的寧紡處在計劃經濟時代,那時我們只管生產,只要考慮如何提高產品質量、擴大產量就能讓企業快速上升。但是改制以后,我們不僅要考慮生產,更要了解市場,結合國內外形勢變化,思路要有轉變。”面臨21世紀市場經濟的大環境,蘇瑞廣意識到,企業的經營思路要變,只有與時俱進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
幾十年來,無論外部環境如何變化,寧紡領導班子以人為本的經營理念從未變過,也正因如此,在近年眾多紡織企業棘手于用工荒的時候,寧紡從未有過這方面的擔心。2005年紡織配額取消,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對于寧紡的影響并不大,除了有領導班子的齊心協力,職工不減的勞動熱情也是一種無形的精神力量。
“今年以來,棉價波動、人工成本上漲對我們有一定的影響,特別是經濟全球化讓我們感到面對新形勢時競爭力還不夠。”分析自身優劣勢,蘇瑞廣毫不隱諱地說。也許正是這種以清晰的思路、認真的思考、勇于發現自身短板的精神,才能讓寧紡在經歷行業波動時穩步向前。
認識到問題所在,寧紡人積極探索解決方法。近年來,寧紡發展房地產、酒業、小額貸款等副業尋求多元發展,以此反哺紡織業,取得了一定成效。此外,到南方企業取經,尋求合作是寧紡未來的新策略之一,“寧紡的工業基礎好,在生產上具備人員、設備的優勢,而南方企業在新技術和營銷理念上更先進,值得我們學習,如果我們能夠合作就可以優勢互補。”蘇瑞廣語重心長地說。這位年近八旬的老紡織人眼中流露出一種堅毅與自信,這是寧紡前行需要的精神,更是中國紡織業未來發展需要的心氣兒。
您可能還關注
- 行業新聞
- 加盟指導
- 經商寶典
- 消費資訊
回復 258707 到 家紡網 微信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相關新聞

掃一掃關注微信
更多精彩等著你……
品牌投資關注榜
- 10萬以下
- 10-20萬
- 20-40萬
- 40萬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