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旺:如何在經濟危機下逆市增長
2013-9-26
交接班要靠團隊的力量
即便是肯吃苦,順利交接僅靠曹暉一個人的力量肯定也不夠,必須靠團隊的力量。
讓子女意識到承業是種責任
職業經理人的角色決定他更多是為當時的業績和薪資負責。那么,誰來為企業的資產負責?移交給子女,孩子辛苦,但他能為企業長遠的資產增值負責,能夠團結尊重管理團隊。
天下事,不了了之,這就是交接
我認為,我所做的事,也不一定全部正確。你如果都去看,彼此的觀點不一樣,你出面還是不出面?最好的辦法是,眼不見就好。
高工資、高福利才會有企業的高效率
當員工對企業有了認同感,才能主動創造更高的效益。對于員工的創新,福耀集團不計較無意造成的損失。
面對危機,自救
如今有很多企業等待政府出臺政策來刺激經濟,曹德旺不贊賞這一做法。“政府也有很多困難,還有比我們更困難的,災區貧困地區的人民需要救助。企業的問題應該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
1983年,37歲的曹德旺創業投身汽車玻璃制造業,經過20多年的努力,他在一個全新專業的領域做到了頂尖水平。如今,福耀集團為國際八大汽車廠商提供OEM配套業務,是全球銷售量排名第二,國內最具規模、技術水平最高、出口量最大的汽車玻璃生產供應商。
從2012年起,中國的汽車業飄起了陣陣陰霾:限行、限購、結構調整,讓自主品牌折戟。作為汽車產業的重要供應商之一 ——福耀集團的財報顯示,業績增長了5.6%。這一成績的取得,曹依靠的不僅僅是福建人特有的苦干和勤奮,更憑借著對市場敏銳的判斷和把握能力。他認為,企業家應該具備的“五常”特質中的智,就是指企業家需要看問題有前瞻性,通過現象和因果關系來推算,從國家的政治、社會需求的導向和產業實施的情況分析,對于潛在的市場會帶來怎樣的影響,由此來判斷企業應該增加投資還是減少產能。憑借著企業家敏銳的嗅覺,曹德旺大刀闊斧地劈了“三板斧”。
關閉生產線,停止擴張性投資
在諸多不利因素的情況下,福耀依然業績亮眼,實際早在2011年就做好了部署,而企業的效益有一個滯后期,到12年才有所顯現。
“這與我們在2007年、2008年起推動管理升級有一定的關系。”曹德旺說,早在那時起,他就預測到中國經濟將不會一路高歌,福耀采取了一套精益管理手段提升工效。
變革的首要工作就是降低負債,關閉了通遼、雙遼、福州、海南四家工廠的5條浮法生產線(海南兩條),使之不再占用資金。在當時,曹做出要關閉生產線這樣的決定時,福耀集團的管理層和員工們都無法接受,還嘲笑他的判斷。而福耀玻璃的營業收入在2006年和2007年,每年都增長30%以上,2008年的發展勢頭也不錯。如果在2008年也同樣實現營業收入增長30%,作為大股東的曹德旺就無需向小股東兌現買10股送10股的股改承諾。“當時,我為了讓管理層相信我執行的決心,毅然關掉了那幾條生產線,損失了十幾億元。不僅讓2008年的增長額全部打了水漂,我作為大股東還拿出了7000多萬股出來,賠給小股東。這筆錢大概有8億元。”曹德旺回憶,當他做完了這些之后,福耀的管理層才意識到,曹總判斷的經濟危機,可能真的會發生。
在關閉多余的生產線后,他又停止了擴張性的再投資。“我預計經濟危機到來時,社會需求會減弱。于是采取了少投資,限制擴張的辦法,需要擴張生產能力的,通過技術革新來解決,將主力放在技術改造上面。同時,還促進現金回流,把從銀行借的錢,盡快地還回去。”這樣的舉措有很多,比如同樣生產100萬套汽車玻璃,從征地開始到建好,需要3億元人民幣,如果只是不征地、不蓋廠房,只在原廠房基礎上改建,100萬套只需要1.8億元,這樣就大大降低了投資成本、管理成本和職工的勞動成本。
高工資、高福利才有高效率
解決了固定資產的問題后,曹德旺把重點放在了人的問題上。對比國外工人的薪酬發現,中國員工的工資比他們低很多,他要讓工人薪水與國際接軌,采取了每年加工資的措施,連續5年每年漲幅都超過15%。2012年年末工資和2008年年末工資比,增漲了一倍。按照絕對值算,2008年工資只占全年營業額8%,2012年占全年營業額的10%。
在曹德旺看來,中國工人工資低,但是與歐美發達國家比,勞動效率也低,僅為美國的1/8,日本工人的1/6。國外工人不僅素質高,工作熟練度高,而且雇員意識也濃。福耀的這番做法,就是為了去掉“懸在員工頭上的一把刀”,讓員工能夠安心工作。
“高工資、高福利才會有企業的高效率。”當員工對企業有了認同感,才能主動創造更高的效益。對于員工的創新,福耀集團不計較無意造成的損失。比如在福耀的工序流轉環節,隔離玻璃時一直用進口3M膠,價格昂貴。有一名工人看著心疼,覺得膠的作用只是用來保護玻璃,不需要用這么好的膠,他就自己每天利用下班時間騎車去全市找可替代的膠,用了3個月時間,終于找到一種可替代的材料,在一片玻璃的生產成本能節省幾毛錢。后來,福耀集團停止了在這一環節上的3M膠,用了替代產品,就此一項每年能節省幾百萬元。
類似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曹德旺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從2007年至2012年,員工的工作效率提高了60%~70%,幾乎相當于一個人干了兩個人的活。“2012年,人工成本增加,新企業免稅到期,匯率波動損失1億多元的收入,在這些不利因素下,2012年利潤仍比2011年有所增長。”
精益化改進
解決了負債與員工工資問題,曹德旺做的第三件事則是改造生產線,提高精準率。經過周密的測算發現,一條生產線所需的功率,電機超負荷狀態,只需要15千瓦就能滿足生產。因此福耀就測試,在保證安全系數的基礎上去掉了多余動力;以前福耀采用的是5米長的生產線,經過測試,我們發現3米的長度就能完成相關的工序,工人每人還可以少走6步,就鋸掉了多余的2米,還將生產線全部改為自動化;在節能方面,廠房的屋頂是鋼結構,可以挖開三分之一做采光,此后,廠房白天就不需要照明了。還根據不同的位置設計照明強度,倉庫的照明可以弱化,而檢驗處的照明加強。每一項措施都考慮到每一分錢的節約,最終達到生產效益最大化。
為了減少庫存,曹德旺想出一個十分高效的辦法,以前出口產品下線后,會堆在倉庫整理編號,包裝之后再運出去。而在2008年之后,福耀集團所有出口產品,下生產線后直接放進集裝箱。每天工廠門前放50~60個集裝箱,一天裝20個貨柜,當天就運走了。這一舉措節省了車間和倉庫,大大提高了資金周轉的效率和倉庫需求的面積。
這些應對危機的措施,最終都起到了不錯的效果。回顧這些辦法,曹德旺說:“我們中國企業,面對目前國內外日趨嚴 峻的形勢,最佳的辦法就是用自救的態度,自己尋求解決之路。求自己,因為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上。”他看到,如今有很多企業等待政府出臺政策來刺激經濟,曹德旺不贊賞這一做法。“政府也有很多困難,還有比我們更困難的,災區貧困地區的人民需要救助。企業的問題應該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
即便是肯吃苦,順利交接僅靠曹暉一個人的力量肯定也不夠,必須靠團隊的力量。
讓子女意識到承業是種責任
職業經理人的角色決定他更多是為當時的業績和薪資負責。那么,誰來為企業的資產負責?移交給子女,孩子辛苦,但他能為企業長遠的資產增值負責,能夠團結尊重管理團隊。
天下事,不了了之,這就是交接
我認為,我所做的事,也不一定全部正確。你如果都去看,彼此的觀點不一樣,你出面還是不出面?最好的辦法是,眼不見就好。
高工資、高福利才會有企業的高效率
當員工對企業有了認同感,才能主動創造更高的效益。對于員工的創新,福耀集團不計較無意造成的損失。
面對危機,自救
如今有很多企業等待政府出臺政策來刺激經濟,曹德旺不贊賞這一做法。“政府也有很多困難,還有比我們更困難的,災區貧困地區的人民需要救助。企業的問題應該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
1983年,37歲的曹德旺創業投身汽車玻璃制造業,經過20多年的努力,他在一個全新專業的領域做到了頂尖水平。如今,福耀集團為國際八大汽車廠商提供OEM配套業務,是全球銷售量排名第二,國內最具規模、技術水平最高、出口量最大的汽車玻璃生產供應商。
從2012年起,中國的汽車業飄起了陣陣陰霾:限行、限購、結構調整,讓自主品牌折戟。作為汽車產業的重要供應商之一 ——福耀集團的財報顯示,業績增長了5.6%。這一成績的取得,曹依靠的不僅僅是福建人特有的苦干和勤奮,更憑借著對市場敏銳的判斷和把握能力。他認為,企業家應該具備的“五常”特質中的智,就是指企業家需要看問題有前瞻性,通過現象和因果關系來推算,從國家的政治、社會需求的導向和產業實施的情況分析,對于潛在的市場會帶來怎樣的影響,由此來判斷企業應該增加投資還是減少產能。憑借著企業家敏銳的嗅覺,曹德旺大刀闊斧地劈了“三板斧”。
關閉生產線,停止擴張性投資
在諸多不利因素的情況下,福耀依然業績亮眼,實際早在2011年就做好了部署,而企業的效益有一個滯后期,到12年才有所顯現。
“這與我們在2007年、2008年起推動管理升級有一定的關系。”曹德旺說,早在那時起,他就預測到中國經濟將不會一路高歌,福耀采取了一套精益管理手段提升工效。
變革的首要工作就是降低負債,關閉了通遼、雙遼、福州、海南四家工廠的5條浮法生產線(海南兩條),使之不再占用資金。在當時,曹做出要關閉生產線這樣的決定時,福耀集團的管理層和員工們都無法接受,還嘲笑他的判斷。而福耀玻璃的營業收入在2006年和2007年,每年都增長30%以上,2008年的發展勢頭也不錯。如果在2008年也同樣實現營業收入增長30%,作為大股東的曹德旺就無需向小股東兌現買10股送10股的股改承諾。“當時,我為了讓管理層相信我執行的決心,毅然關掉了那幾條生產線,損失了十幾億元。不僅讓2008年的增長額全部打了水漂,我作為大股東還拿出了7000多萬股出來,賠給小股東。這筆錢大概有8億元。”曹德旺回憶,當他做完了這些之后,福耀的管理層才意識到,曹總判斷的經濟危機,可能真的會發生。
在關閉多余的生產線后,他又停止了擴張性的再投資。“我預計經濟危機到來時,社會需求會減弱。于是采取了少投資,限制擴張的辦法,需要擴張生產能力的,通過技術革新來解決,將主力放在技術改造上面。同時,還促進現金回流,把從銀行借的錢,盡快地還回去。”這樣的舉措有很多,比如同樣生產100萬套汽車玻璃,從征地開始到建好,需要3億元人民幣,如果只是不征地、不蓋廠房,只在原廠房基礎上改建,100萬套只需要1.8億元,這樣就大大降低了投資成本、管理成本和職工的勞動成本。
高工資、高福利才有高效率
解決了固定資產的問題后,曹德旺把重點放在了人的問題上。對比國外工人的薪酬發現,中國員工的工資比他們低很多,他要讓工人薪水與國際接軌,采取了每年加工資的措施,連續5年每年漲幅都超過15%。2012年年末工資和2008年年末工資比,增漲了一倍。按照絕對值算,2008年工資只占全年營業額8%,2012年占全年營業額的10%。
在曹德旺看來,中國工人工資低,但是與歐美發達國家比,勞動效率也低,僅為美國的1/8,日本工人的1/6。國外工人不僅素質高,工作熟練度高,而且雇員意識也濃。福耀的這番做法,就是為了去掉“懸在員工頭上的一把刀”,讓員工能夠安心工作。
“高工資、高福利才會有企業的高效率。”當員工對企業有了認同感,才能主動創造更高的效益。對于員工的創新,福耀集團不計較無意造成的損失。比如在福耀的工序流轉環節,隔離玻璃時一直用進口3M膠,價格昂貴。有一名工人看著心疼,覺得膠的作用只是用來保護玻璃,不需要用這么好的膠,他就自己每天利用下班時間騎車去全市找可替代的膠,用了3個月時間,終于找到一種可替代的材料,在一片玻璃的生產成本能節省幾毛錢。后來,福耀集團停止了在這一環節上的3M膠,用了替代產品,就此一項每年能節省幾百萬元。
類似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曹德旺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從2007年至2012年,員工的工作效率提高了60%~70%,幾乎相當于一個人干了兩個人的活。“2012年,人工成本增加,新企業免稅到期,匯率波動損失1億多元的收入,在這些不利因素下,2012年利潤仍比2011年有所增長。”
精益化改進
解決了負債與員工工資問題,曹德旺做的第三件事則是改造生產線,提高精準率。經過周密的測算發現,一條生產線所需的功率,電機超負荷狀態,只需要15千瓦就能滿足生產。因此福耀就測試,在保證安全系數的基礎上去掉了多余動力;以前福耀采用的是5米長的生產線,經過測試,我們發現3米的長度就能完成相關的工序,工人每人還可以少走6步,就鋸掉了多余的2米,還將生產線全部改為自動化;在節能方面,廠房的屋頂是鋼結構,可以挖開三分之一做采光,此后,廠房白天就不需要照明了。還根據不同的位置設計照明強度,倉庫的照明可以弱化,而檢驗處的照明加強。每一項措施都考慮到每一分錢的節約,最終達到生產效益最大化。
為了減少庫存,曹德旺想出一個十分高效的辦法,以前出口產品下線后,會堆在倉庫整理編號,包裝之后再運出去。而在2008年之后,福耀集團所有出口產品,下生產線后直接放進集裝箱。每天工廠門前放50~60個集裝箱,一天裝20個貨柜,當天就運走了。這一舉措節省了車間和倉庫,大大提高了資金周轉的效率和倉庫需求的面積。
這些應對危機的措施,最終都起到了不錯的效果。回顧這些辦法,曹德旺說:“我們中國企業,面對目前國內外日趨嚴 峻的形勢,最佳的辦法就是用自救的態度,自己尋求解決之路。求自己,因為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上。”他看到,如今有很多企業等待政府出臺政策來刺激經濟,曹德旺不贊賞這一做法。“政府也有很多困難,還有比我們更困難的,災區貧困地區的人民需要救助。企業的問題應該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
您可能還關注
- 行業新聞
- 加盟指導
- 經商寶典
- 消費資訊
回復 261244 到 家紡網 微信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相關新聞

掃一掃關注微信
更多精彩等著你……
品牌投資關注榜
- 10萬以下
- 10-20萬
- 20-40萬
- 40萬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