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岳峰:實體零售或將迎慘淡四季度
很遺憾,剛剛過去的中秋節小長假沒能讓實體零售在業績有所突破。從月餅銷量的下滑程度,可以窺見零售市場有多冷。據了解,北京超市發的月餅銷量較去年同期下降60%,北京華冠月餅銷量下降40%,而北京華堂商場的月餅銷量只為去年同期的20%。同樣,往年在此期間大受歡迎的陽澄湖大閘蟹,在北京市場上也遭遇冷落,有的門店銷量下滑超過五成。
據北京商業信息咨詢中心監測,中秋節3天小長假,北京40家重點監測的商業服務業企業實現銷售額10.9億元,同比只上升了8.1%。而被視作廣州零售業晴雨表之一的廣州廣百、天河城、摩登、友誼、新光百貨、東百、中華百貨等八大百貨中秋3天假期銷售為2.65億元,還不如之前端午節的2.9億元,實屬罕見。
再往前推一點,根據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的統計數據,8月份全國百家重點大型零售企業零售額同比增長8.8%,增速較7月份放緩0.9個百分點。
以上數據都在表明,行業增速依舊在10%左右的低位徘徊,實體零售尤其百貨等業態的下滑勢頭仍在持續,且有進一步惡化的趨勢。
中秋節恰逢金九銀十,商家一向較為重視。而九、十兩月更是零售企業全年業績沖刺中的重中之重。今年月餅銷量的不理想很大程度上的確是緣于政策上扼制三公消費、節儉風氣及公務消費退場。但百貨等其他業態的業績持續冷場,卻使商家對即將上演的國慶黃金周也失去了底氣。
綜合來看,2013年“金九銀十”顯然很難再給商家帶來太多驚喜。因為零售企業的銷售增速仍將處于低迷狀態,這一情況在短期內難以改觀,而購物卡銷量也以驚人的速度在遞減。盡管即將迎來傳統節日較為密集的四季度,進入傳統的銷售旺季周期,但經濟結構調整下的減速、消費需求的疲弱、三公消費縮減以及新興業態的激烈沖擊,將讓實體零售企業承受較大的壓力,實體零售業或將迎來最糟糕的一個四季度。
更重要的是,盡管從2011年開始,實體零售就遭遇了高成本、高競爭、低利潤等難題,但在這些沖擊面前,僅有少數企業通過多元化進入地產、金融或其他業態,降低了企業的經營風險,更多企業一直沒有找到好的轉型之道。很多零售企業在門店物業租賃到期后,根本無力應對上漲的租金,只能選擇關店,而新開的門店的培育期也比以前更為漫長。
以百貨業為例,目前呼聲最高的是欲通過買手制來挽救這一業態。但當實體店淪為試衣間后,買手制就能拯救百貨店的未來嗎?同樣,目前看似炙手可熱的購物中心紛紛以加大餐飲、娛樂等比例來吸引客流,卻不知客流雖然提升,卻很難帶動賣場內其他業態的銷售業績,而購物中心內餐飲的租金相較其他業態要低很多。
因此,一個不得不面對的問題是,面對電商在未來幾年內還將以遠超傳統實體零售的速度增長的現象,就算未來隨著基數的擴大,電商增速像實體零售一樣漸趨平穩,也必將奪走不小的市場份額。但實體零售目前只能對此望而興嘆——倘若國慶黃金周也差強人意的話,對大多數企業來說,2013年四季度的銷售業績也就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了。
您可能還關注
- 行業新聞
- 加盟指導
- 經商寶典
- 消費資訊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相關新聞

掃一掃關注微信
品牌投資關注榜
- 10萬以下
- 10-20萬
- 20-40萬
- 40萬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