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巖石:創業板獨立條件已成熟
內地創業板如鶴立雞群,香港的創業板如龍游淺水,若將兩個創業板市場融為一體,既“救活”了香港創業板,又壯大了內地創業板。
創業板指數突破1300點,今年以來漲幅超100%且再創新高,然而同期深成指僅上漲不到20%。兩相對比,如中國的一句成語:鶴立雞群。
同在一個市場上,若以市盈率的倍數計算股票估值,憑什么有的股票能賣100倍以上,有的股票卻賣不到10倍!站在雞的立場看野鶴,野鶴顯然被高估了。然而野鶴不在意雞怎么看,依然我行我素,股價迭創新高。實際上,創業板從1000點開盤后的3年期間,下跌幅度曾超過50%,目前正處于少年時代的青春期亢奮,而深交所主板的股票已人到中年。
因此建議考慮將創業板從深圳證券市場中分離出來,使創業板有一個獨立成長的空間。此外,自從深圳創業板市場開盤后,香港創業板市場便一蹶不振,如今幾乎奄奄一息,同一行業的上市公司在深交所創業板的估值水平遠高于香港創業板,所以建議考慮將兩個創業板市場合二為一,遷居深圳前海,加速港深金融一體化。
回頭再來說內地創業板公司高估值從何而來?首先,從上市公司的所有權結構看,主板依然以國有股權為主,民營經濟僅占約30%;中小板上市公司相反,國有股權僅占約30%,而創業板上市公司幾乎是民營經濟一統天下。可見創業板的高估值首先來自于投資人對民營經濟的偏好。其次,創業板上市公司集中于7個創新行業,創新行業的盈利水平未必很高,但成長性較強是不爭的事實。從這個角度看,創業板的高估值又來自于投資人對創新的偏好。兩大投資偏好反映了投資人對創新成長的癡迷。而在盈利偏好較強的主板市場中,銀行板塊和石油板塊在上市公司總利潤中的占比極高,股票的估值卻極低。比如同樣是金融概念,蘇寧云商申請開辦民營銀行,消息一出股價飛漲,而在主板市場的金融板塊中,投資人對國有銀行的高額壟斷利潤習以為常,個別銀行的高盈利反而會引發投資人對其不良貸款率上升的擔憂,一有風吹草動,股價應聲下跌。既然不同投資人群體的估值偏好不同,何不順水推舟呢?
內地創業板如鶴立雞群,香港的創業板如龍游淺水,若將兩個創業板市場融為一體,既“救活”了香港創業板,又壯大了內地創業板,甚至還可以考慮將先天不足的“新三板”也并入合并后的創業板新市場。人們或許會問:除了脫離深交所之外,新創業板市場究竟新在哪里?第一是制度創新,特別是退市制度,可以毫無顧忌地執行程序化的退市,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第二是技術創新,特別是電子商務,可以大刀闊斧地推行電子化交易,降低傭金水平,提高交易頻率;第三是金融創新,通過創業板市場驅動互聯網金融,在電子化交易的基礎之上建設多層次的理財產品市場。
創業板市場的獨立與整合不僅有利于創業板的上市公司,有利于金融業創新,還有利于珠三角的經濟發展。如所周知,上海自貿區已經獲批,如果上海自貿區能在體制上實現“境內關外”,率先推動區域內的人民幣自由兌換,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將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勢必面臨挑戰。創業板市場若能在港深合作監管的基礎上實現兩市合一,移居前海,將大大強化前海的金融創新,加速實現“三幣雙貸”,拓寬離岸金融市場,打通內地與香港之間的資產抵押貸款業務。由此推論,未來港深金融一體化將在“三幣雙貸”的基礎上再進一步,通過兩個創業板的合并逐漸引進“雙幣”證券交易,前景又將如何呢?
如果說深圳證券交易所是母親,孕育了創業板市場,現在則應是創業板的而立之年了。此時此刻,創業板市場應走出襁褓,開創未來。
您可能還關注
- 行業新聞
- 加盟指導
- 經商寶典
- 消費資訊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相關新聞

掃一掃關注微信
品牌投資關注榜
- 10萬以下
- 10-20萬
- 20-40萬
- 40萬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