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漢”趙東的傳奇創業路
他外表溫文爾雅,低調、謙遜、與人和善,易使人想起書中的“翩翩公子”,而探究他的人生經歷,其內心又充滿硬漢氣息。他叫趙東,曾是貧苦的農村少年,經多年奮斗,成長為身擁數家公司的老總。他對趙王河充滿柔情,不僅是“父姓趙母姓王”的巧緣,也不僅是趙王河給他帶來過財富,也源于他在前行中構筑的夢想:沿趙王河建一條水上文化旅游產業鏈。
幼年記憶:衣上的補丁和漏雨的屋頂
1979年,趙東出生在牡丹區沙土鎮趙屯村,在當時都不富裕的村里,他家是最窮的一個。趙東對幼年的記憶,是爬滿舊衣服的補丁,是逢雨必漏的老屋頂,那時他的夢想只是一件新衣服和能夠遮風擋雨的結實房子。
7歲那年,當同齡小朋友仍在父母跟前撒嬌時,趙東開始挎著竹籃賣菜,10歲跟著父親走街串巷收破爛,再后來帶領伙伴們賣對聯。說起幼年經歷,他苦澀地笑,多年后他去敬老院做公益活動時,一位老人一眼就認出十幾年前那個來此收破爛的小伙子,這番被老人提起的窮苦記憶,至今仍在他腦中翻騰。
趙東說,對于貧窮這等無法抗拒的命運,你只能去抗爭,然后把經歷變成人生的財富。
16歲去造紙廠 請求跑業務成就“野心”
1995年,趙東16歲,初中畢業后家里已無力承擔學費,趙東只好下定決心闖蕩社會。經人介紹,他來到定陶縣當時最大的圣龍造紙廠,開始的他第一份工作。
前半年,他是車間里的一名粉紙工,高強度的車間作業使他瘦弱的身軀無法承受。他說,當時累得想哭,太艱難了,但還是要干下去。
后來,趙東看到業務員的崗位空缺,主動申請去跑業務,這意味著他要賭上一把,賣不出產品只有微薄的基本工資,還要風餐露宿,漂泊在外。
趙東覺得自己能行,一方面他不滿足于做個普通工人,一方面他了解自己的短視,迫切地需要去外面的世界增長見識。
廠領導答應了他的請求,臨行前,趙東的父母囑咐他照顧好自己,趙東噙著淚水,毅然踏上外出的列車。
您可能還關注
- 行業新聞
- 加盟指導
- 經商寶典
- 消費資訊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相關新聞

掃一掃關注微信
品牌投資關注榜
- 10萬以下
- 10-20萬
- 20-40萬
- 40萬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