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華真:企業傳承宜留軟不留硬
何華真,Mastermind傳承壯大輔導CEO、教授
近日,在長三角多個地區演講培訓所見,一些地方經濟官員和大齡民營企業主,對企業未來的發展上觀念落后。
他們口中講的“升級轉型”是鎖定在某行業:打火機的還在打火機,小五金的還在小五金,賣箱子的還賣箱子(馬雪征在1990年代對聯想業務的說法)。這種縱向性發展,不要說什么核心技術了,大半都是過時的低科技。企業主說話時越現代八股,越代表他不濟。由某行業為起點隨主軸散開,也許在十年前這方法還行得通,什么摸石頭過河,循序漸進,總之符合企業主個人安全感就算了。
但未來十年怎么辦?能全身棄業炒房?相信沒幾個企業家會這樣做,剩下的事還是要老老實實,厘清實體經濟的發展模式。
在東西方文化碰撞,社會經濟急劇變化之形勢下,與許多老企業家(老不一定是年紀大,在互聯網業而言,可能三十歲已嫌老)談壯大、談傳承、談升級轉型,根本不可能在談同一件事。在溫州,筆者聽到某個打火機廠企業主在臺上說:本來負笈美國歸來的女兒勸他將打火機廠出租,但后來老人家竟反過來勸服女兒留在廠里幫他延續打火機事業,同時這位企業家還覺得溫州的眾多商人都應該集體去勸服子女,回老家協助老店延續。請問打火機廠到今天如何能延續價值?筆者的心當時恨不得上臺,像李小龍一樣,將這老爸以“東亞病夫”的罪名,一腳踢下臺。
企業傳承時應該考慮的是“留”啥“去”啥的問題。試回頭一想,你老爸或老祖宗創業之前,他也沒有預知自己能在哪個行業落腳。一般情況下,都是試過數種不同生意,中間有失敗的,有不夠成功的,上下求索,多番努力最后才落腳在現在的行業。像在深圳交易所上市的廣東奧飛動漫文化公司,其創辦人蔡東青由玩具廠起家,三度大變才成為動漫企業。
行業自有其興衰,勿以為偏安一隅,就可以傳承萬代。夏普前身是制鉛筆,所以叫Sharp尖銳,因為鉛筆要尖、銳才是優勢,現在變了電視畫面尖銳,而諾基亞前身是造紙企業。若祖訓不許夏普變身電視,諾基亞變身手機,那么上個十年兩者就已湮沒了。無論傳承、壯大或升級轉型,企業主應先找企業醫生去檢定一下自身的軟實力在哪里:是建立分銷網絡?用有效預算打品牌?善誘特許經營商?或如老IBM善用業務員和下線分銷商?然后將你的軟技巧和實力轉移至另一行業,哪怕是鉛筆變電視,紙張變手機,甚至玩具變動漫都可以。
可惜這種思維,很多企業主都未曾具備,或有而未夠參透。從實業的長線發展而言,是留軟(技巧)不留硬(行業),這個如果參不透,就會像聯想集團一樣,老是在“箱子”業務上兜轉,移動業務進三退二,被騰訊、小米一記連環的投資收購,輕松掠過。
回過頭來看,現在許多實業企業的接班者應該保持對老行業一定的反動、叛逆精神,順著前輩留下的軟實力,留其方法但不一定留其投資,企業方能延長。
您可能還關注
- 行業新聞
- 加盟指導
- 經商寶典
- 消費資訊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相關新聞

掃一掃關注微信
品牌投資關注榜
- 10萬以下
- 10-20萬
- 20-40萬
- 40萬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