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憂外患下的外貿紡織企業主
外貿到底怎么樣?各種酸甜只有業內人才知道。我們選取的這位紡織業老板,已經從業數十年,從某種意義上,他已經成為中國外貿行業的一個更形象的注腳:經歷過創業的艱難,體會了火爆的年代,到如今,也在目睹這一行業的痛苦轉型。
顧心逸的內心告白也許是酸澀的,但觀照這一群人的價值在于,在改革浪潮的宏大敘事背景下,我們不該忽略背后的人的起起伏伏,他們的故事與改革一起構成了當下的中國。
五月的天陰雨不斷,顧心逸的憂慮就如窗外的雨水一樣,綿綿不絕,“再這樣下去,我不知道還能撐多久。”
顧心逸手指著記者眼前的一片工廠說,“多好的一家工廠呀,現在都快經營不下去了。”
顧心逸已有66歲,是貴詩迪商貿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主要從事服裝外貿生意。他的工廠位于浙江省海鹽縣的一個開發區,是貴詩迪商貿有限公司的供應商之一,由于原老板經營不下去,以免廠房、設備租金的“零成本”方式,委托顧心逸全權經營5年。為免除此前公司的債務煩惱,他注冊了浙江貴詩迪服飾公司。為此,顧心逸不得不經常往返上海與海鹽之間。
風光不再
在一片寒雨中,浙江貴詩迪服飾工廠3排廠房之間行人稀少,了無生機。
“原來3排樓都是車間,現在2排已空著,用作倉庫,堆堆東西。”浙江貴詩迪服飾公司辦公室主任葉龍對《國際金融報》記者感嘆,“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啊。”
“廠子曾經辦得如火如荼2007年、2008年、2009年,我們每年都要做到一億元的產值,2010年開始,每況愈下,去年只做到4000多萬元。”葉龍無奈地表示,“以前形勢好,工人工資低,訂單價格高,國家還有優惠政策,現在什么都沒有了。”
葉龍透露,現在的形勢是,上半年,單子能夠做到不虧損,老板已經很開心了。“因為一般都要虧損20%。”
對于工廠面臨的困境,葉龍總結為三個因素。“一是單子價格低,第二是工人難招,第三,人力資源成本不斷上漲。”
在開著工的中間廠房,記者看到七八十個男女工人正有條不紊地裁剪著,其中有不少中年女性。后面有近一半的機器空置著。
“我在這邊比較熟悉,廠里條件、待遇挺好。”縫紉車間組長顧某告訴記者,自己是本地人,在廠里已經六七年了,不打算換地方。
年輕人的想法則不太相同,縫紉工劉某對記者說,自己也是本地人,一直在做縫紉工。“來這個廠兩三年了,如果其他地方工資更高,還是會換地方。”
今年剛20歲的小余來自云南,出來打工已經四五年,小余有些靦腆地對記者說,先出來掙點錢,學點東西,之后回云南老家開服裝店。
“現在裁剪工人不到200工人,原來有800多名,減少了3/4以上。工廠原來有1300多人,現在只有300多人,也減少了3/4。”
“原來廠里,70%是外地工人,現在倒過來了,70%是本地人。”葉龍介紹,現在工人難招。“年輕人不愿意做紡織工人,覺得辛苦,所以本地工人大多是四五十歲,外地工人也在減少。由于當地工廠紛紛設立,外地人更愿意在家鄉工作。”
為此,顧心逸一改此前服裝企業規矩,提高工資10%,每月結清,工人現在的平均工資四五千元,比2010年前漲了兩倍,但即使是這樣,還是招工難。
浙江貴詩迪服飾工廠曾經一度是海鹽當地的優秀企業,獲得當地政府的多次肯定。如今情形不禁令人唏噓。
“我們的負擔比較重。”葉龍說,“作為勞動密集型企業,人多,社保肯定交得多,工資高,服裝行業負擔就重。”葉主任覺得,企業解決了眾多勞動力的就業問題,萬一工廠都倒閉了,也會有負面影響。
糾結的外貿
浙江貴詩迪服飾工廠的困境似乎并不孤獨。
在距浙江貴詩迪服飾工廠不遠的地方,另一家同樣一度輝煌的服裝企業,遭遇了和浙江貴詩迪服飾工廠一樣的命運,大部分生產線停產,經營陷入困境之中。
“這兩年,我的外貿單子全廢了,主要做國內市場了。”廣州天美印染公司總經理殷圣林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現在外貿形勢非常差。此前,殷圣林的公司主要以做外貿生意為主。
顧心逸們的痛苦在外貿整體形勢上得到了反映。
海關最新數據顯示,2014年,前4個月,中國進出口總值8.1萬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3.1%。其中,出口4.16萬億元,下降4.8%;進口3.94萬億元,下降1.2%;貿易順差2154億元,大幅減少42.9%。按美元計價,前4個月,中國進出口總值13243.2億美元,下降0.5%。其中,出口6797.8億美元,下降2.3%;進口6445.4億美元,增長1.4%;貿易順差352.4億美元,減少41.4%。
無論以人民幣還是以美元計價,中國前4個月外貿總額均在下降。
縱觀國際市場,在進一步分化。
目前來看,作為主要貿易對象,中美雙邊貿易總值增速令人失望。作為中國第二大貿易伙伴,中美貿易拖累中國外貿總體水平的增長。前4月,中美雙邊貿易總值為1.03萬億元,增長2.4%。前4個月,中國與東盟雙邊貿易總值為8830.7億元,增長1.2%。受烏克蘭局勢影響,俄羅斯經濟下滑,中國與俄羅斯雙邊貿易總值為1777億元,增長0.7%。與日本雙邊貿易總值為6243.4億元,增長1.6%。內地與香港貿易總值為6329.1億元,下降高達33.1%,與臺灣地區雙邊貿易總值為3606.5億元,同比下降多達18.8%。
前4月,中國加工貿易進出口2.55萬億元,占外貿總值的31.5%,下降6.5%,其中出口1.61萬億元,下降6.1%。加工貿易項下順差6707.8億元,減少4.8%。
有專家表示,中國的外貿增長要素和約束條件正在發生變化:勞動力成本進入上升通道,企業面臨的資源環境等外部成本約束加大,以技術創新為支撐的新增長格局尚未形成,出口空間受到擠壓。
外患增加
5月14日,越南部分地區發生較大規模騷亂,一些中資工廠受到沖擊,引發了國人的擔心。
其實,除了這些非正常行為,越南的另一項舉措同樣令國內企業憂心。
“現在有沒有人注意到越南?從2007年后,我們的襯衣、牛仔褲、針織服裝,大量的工廠跑到越南去辦廠了。”顧心逸焦急地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說,更嚴重的問題還在后面:越南正試圖加入TPP(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關系協定),如果成功,越南出口到美國的服裝是零關稅,但中國的服裝出口到美國,化纖產品征23%的關稅,服裝征16%-17%的關稅。
“你怎么爭得過人家?”顧心逸分析,現在,中國的面料出口不退稅,越南用的面料百分之七八十都來源于中國,如果做襯衣,一米面料從中國運送到越南大概只要1美元,而越南有16%的退稅,這就是說,雖然越南買中國的面料,但和中國企業在中國買的面料成本幾乎一樣。
您可能還關注
- 行業新聞
- 加盟指導
- 經商寶典
- 消費資訊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相關新聞

掃一掃關注微信
品牌投資關注榜
- 10萬以下
- 10-20萬
- 20-40萬
- 40萬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