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建設“內功才是根本!
訪上海明超床上用品有限公司品牌部經理
丁甫先生--上海明超床上用品有限公司品牌部經理,于2003年進入家紡大家庭打拼了近五年的他,對家紡領域的招商、推廣、品牌定位、區域市場有著自己獨到的一面。
1,記者:目前家紡已經是紡織行業的重要支柱之一,特別是近幾年飛速發展,在品牌日益增多且競爭激烈的今天。丁先生您是如何看待家紡走品牌化路線的?
丁先生答: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一下品牌的定義:“品牌是一種名稱、術語、標記、符號或圖案,或是他們的相互組合,用以識別企業提供給某個或某群消費者的產品或服務,并使之與竟爭對手的產品或服務相區別”。那么就出現了一個問題,在目前的家紡行業中是否具備有以上定義中的要素,是否能夠看到一個企業的網點能夠完成統一的門頭?統一的店名?(是否會有上海**家紡、**家紡等的門頭字體差異?只這兩塊應該就能夠打掉眾多的行內品牌。我們再去關注,你是否能夠看到KFC出現不一樣顏色的門頭?出現“美國肯德基“的店名?所以我認為家紡行業目前并不具備真正意義上的品牌,除非有企業能夠完成品牌定義的基本要素。
家紡企業走品牌化路線是必然的,至于成為品牌后的諸多好處我在此也不一一列舉,但是有一個關鍵點就是在于看了上面的觀點后你會感覺,原來行業中還沒有那么多的品牌,所以你就要忍下那顆沖動的心,不要急噪,其實你并不比別人慢,其實大家經營的最大要素“品牌建設“上還是同步的,那你怕什么?別急慢慢來,打好內功才是根本!
2,記者:品牌的提升越來越趨向于家紡銷售渠道的變化,目前的銷售渠道主要包括:百貨公司,專賣店,超市,專業大賣場這四種。丁先生您是如何來定位這四種渠道的呢?
丁先生答:目前家紡行業主要采取的是間接銷售渠道,其表現形式有:
1.生產者→零售商→消費者 終端體現為百貨公司、專場店、超市、專業大賣場,
2.生產者→代理商→零售商→消費者 體現為綜合性批發市場,或者由總代理發展二線分銷網點。
也有部分的企業采取直接銷售渠道 自營店→消費者
一、 百貨公司
家紡,對于百貨公司產品選擇來說就像雞肋,因其單個面積所貢獻的價值較低,所以一般都會將家紡產品放在不太理想的區域位置。進駐百貨公司的最大優勢在于當地建立品牌形象的時效性而且初期經營中固定投入相對較少,有比較大的優勢。比如女裝品牌“艾格”就是通過此渠道且成功樹立品牌的典型。可見,百貨公司是家紡銷售終端不可或缺的形式之一,一定要做,但是不要全盤依賴,畢竟是別人的終端。
二、專賣店
專賣店是家紡行業中選用最多的模式,其最關鍵的地方在于企業對渠道的掌控力、終端形象的統一、消費市場的信息反饋、推廣的即時性;因專賣店選址、面積、租金、門頭寬度、轉讓費等諸多因素,限制了專賣店的開店周期,也因日益高漲的租金影響了專賣店的贏利率。但是做為可自由掌控的終端,在品牌推廣、促銷開展、團購協助方面還是其他終端所不可比擬的。
三、超市
超市因隱含費用高,操作復雜、資金占壓周期較長、專業人才匱乏等因素,目前僅限于小部分的企業,在價格競爭白熱化的階段,此渠道或許正是唯一的世外桃源,在流行推動第二品牌的今天建議部分企業或許可以重視超市的贏利穩定性推動超市品牌。
四、專業大賣場
專業大賣場是近期較受推崇的渠道,操作難度也比較大,做好是大賣場,做差就是雜牌店,其中分為自建大賣場、依托型大賣場、企業品牌賣場,依托型大賣場是由個人或者企業獨自組織的專業床品、窗簾賣場,向進入者收取租金或扣點,相比較來說,我個人不是太看好依托型大賣場;自建賣場未來或許會成為區域性的零售航母,各個相關環節都比較關注,包括國美的鵬潤、當地紡織類相關聯單位、當地床品長年零售商等。只要把握好大賣場的采購、推廣、品牌整合,大賣場應該是會在終端大放異彩,我所服務的企業正在大力推廣的是企業品牌大賣場,且目前已有6家賣場在良性營運。
3,記者:近兩年,家紡專賣店如雨后春筍般在全國各地不斷多了起來,一些有實力的家紡企業在全國各大城市已經開設了多達數十家的專賣店,您個人覺得家紡專賣店有何種優勢如此受到廠家的青睞呢?
丁先生答:我認為成熟的家紡企業重視專賣店建設的原因還是在于 渠道的掌控力、終端形象的統一、消費市場的信息反饋、推廣的即時性。
4,記者:同一企業下多個品牌的存在的發展往往遇到種種的問題,包括:成本的控制,營銷規劃的平衡等。如何可以做到多品牌整合營銷呢?就如明超一樣,多品牌下每年的營業額超億元。
丁先生答:做到多品牌整合營銷的關鍵在于一個團隊一個品牌,目前大部分的企業所推出的第二品牌大多沒有成功,其中的因素很多,最大的問題還是在于團隊重合性問題,同樣的研發、銷售、市場、策劃,永遠走不出固有品牌的影子。
您可能還關注
- 行業新聞
- 加盟指導
- 經商寶典
- 消費資訊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相關新聞

掃一掃關注微信
品牌投資關注榜
- 10萬以下
- 10-20萬
- 20-40萬
- 40萬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