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杉股份3個月為子公司擔保6.27億
杉杉股份連續4年來投資活動產生現金流量凈額都是負值:最近三年的數字分別為-1.45億、-2.64億和-4072.5萬元。2007年的數字降低,是因為收回投資和處置固定資產現金流比上年度增加了3.5億元。
杉杉股份亦準備入股小型券商華創證券,去年年底已支付好投資款項1.32億元,正在等待證監會批復,但由于今年行情不佳,業內人士并不看好杉杉的這筆投資;公司持有寧波銀行的1.79億股業已從最高的32.99元跌到8月18日收盤的7.99元。解禁是在2010年,到時的市場行情未知,這筆投資最終能賺多少更是未知數。
只發債不發股
國信證券紡織首席分析師高芳敏對記者坦言:“資本市場上沒人關注杉杉股份,因為根本就沒什么表現。”
的確,自1996年上市以來,杉杉股份基本在資本市場上無所作為。從股價上看,隨著參股寧波銀行IPO成功,借助聯動效應上演了一波行情,股價最高飆升至26.88元。進入2008年,杉杉股份就和寧波銀行攜手踏入下跌的漫漫長路,目前杉杉股份股價是6元多,寧波銀行是8元多。
資本市場最根本的功能是融資,但杉杉幾年來都是靠發債和貸款來維持。即使在一榮俱榮雞犬升天的2007年,也只是低調地發了5.5億的短期融資券。2008年,杉杉股份仍計劃以發行公司債券及銀行借款等形式來滿足公司的資金需求。
張先萍認為,企業不采取增發股份的方式融資,可能是不想稀釋股權,亦和管理層一向的經營風格有關。目前公司實際控制人為鄭永剛,通過杉杉投資控股、寧波甬港服裝投資有限公司和杉杉集團有限公司,一共持有杉杉股份51%的股權。
“牛市走了一大段,杉杉股份才邁出一小步。”一位杉杉的股民感嘆道。杉杉是第一只上市的服裝企業,曾一度輝煌,但在杉杉集團蒸蒸日上的時候,杉杉股份卻表現平平,這是為什么?
“幾年來集團用杉杉股份這個平臺,先后創立了杉立期貨、杉杉生物等公司,并收購了松江銅礦、吉林源石油、松江正源石油、久游網、中科英華等大量優質資產,但卻沒有將其中一樣資產置入到杉杉股份中。”
亦有一位分析師指出:“采取銀行貸款的方式,表明企業本身還是具有一定實力和信用級別可以拿到貸款,側面也反映了企業對于其所投資的項目充滿信心。”
短期償債壓力大
貸款利率的堅挺卻加重了杉杉資金的使用成本:2007年的短期融資券的發行費用2200萬,再加上利息,使得2007年的財務費用比上年增加了3975萬元。今年企業貸款成本更創新高,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已達7.47%,假如6.27億的授信和貸款全部可以行使,利息費用就有4000多萬之巨。
實際上,利潤的削弱在2008年的一季報已經初見端倪,營業利潤下滑61.70%。公司給出的解釋除毛利率下降外,另外一個主要殺手就是財務費用增加。
此外,杉杉股份的負債結構較為單一,短期流動性差。鼎資投資一份報告指出,截至2006年底,公司流動負債為15.1億,占負債總額的99.67%,流動負債中,短期借款和應付票據所占比重較大,企業償債壓力很大,也導致公司短期流動性比較差。而到2008年,這種情況并未得到多大改善,今年一季報顯示,流動負債仍占到負債總數的96%以上,短期償債壓力仍然很大。
再來看一下項目,鼎資投資的報告指出,新能源行業前景的風險使得收益具有不確定性:2007年,杉杉已經將手中賺錢的太陽能項目出手套現,杉杉尤力卡73.31%的股份成本投入7467萬元,出手價格8936萬元。紙面上看這筆交易盈利1469萬元,但2007年報資料顯示,該太陽能項目主營收入達1.37億元,是主營幾項業務里面增長最快的,毛利率也有25.77%之多。
而杉杉的幾個新材料項目卻是表現平平,以湖南杉杉新材料為例,盡管去年營業收入有4.53億之多,但凈利潤僅有1661萬元,算下來凈利潤僅僅3個多點。
一位分析師言簡意賅:“市場比較喜歡主業清晰的企業。”杉杉沒有放慢其多元化經營的腳步,2008年7月19日,公司同意以現金收購杉杉控股所持有全部松江銅業24.92%的股權,而2007年松江銅業的凈利潤為4.01億元。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熱點資訊
熱點圖文
蘭精攜新品亮相2023intertextile家紡展!聯手8家供應鏈伙伴開啟一場零碳之旅
...
F98滅殺防護口罩面世,科技創新助力健康行
春節即至,春運期間人群流動性增加,親友團聚和外出旅行增多。一只有效阻隔、滅殺病毒細菌的防護口罩便成為人們的出行必需品。元...
天絲™莫代爾纖維在蘭精南京工廠成功投產
2023年1月初,隨著第一包天絲™莫代爾纖維在蘭精南京工廠成功投產,標志著蘭精公司在中國市場擁有了天絲...
2022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年度精銳榜揭曉本意紡織獲十大科技驅動榜樣
近日,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刊《紡織服裝周刊》連續第13年發布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年度精銳榜,推出“十大新聞事件...
東升地毯“踢進”2022卡塔爾世界杯,“足”夠精彩
眼下2022卡特爾世界杯正火熱進行,“中國制造”、”中國力量”從未缺席這場世界盛宴,特別是中國紡織企業,從球衣、球鞋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