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簾“出生不明” 消費者知情權難保證
市民趙小姐最近有點郁悶:眼看到年關了,她趁著這兩天天氣晴好,把窗簾摘下來洗了。可等到晾干后發現,窗簾縮水很大,原來是及地的長度,現在只能到地腳線了,而且布料的脫色也很厲害,跟原先的相比,能淺一個色度。“窗簾的經銷商沒給任何憑證,更別提什么廠址廠名了,現在想維權都沒辦法。”趙小姐無奈地對記者說。
趙小姐的遭遇并非個例,記者走訪市區部分窗簾加工店以及布藝店發現,這個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窗簾行業正游走在市場管理的邊緣,消費者很難判斷出窗簾的真實品質和價值。
【鏡頭一】窗簾產地“難解之謎”
在市區南大街購物城附近某布藝城,記者詢問一款窗簾的質地,工作人員籠統地答復“是韓國的”。當記者追索產品標識和產品說明時,工作人員像看外星人一樣盯了記者半天,最后很不耐煩地說:“一匹布得有多長?我們哪能在每一幅窗簾上都標上產地?我們賣了多少年都這個樣子,還沒有顧客跟我們要什么標識呢。”
對此,消費專家表示,商品標識是向使用者傳達產品信息的工具。通常以標簽、標志、使用說明書等形式表達。國家強制性標準規定紡織品使用說明內容應包括制造者的名稱和地址、產品名稱、產品型號和規格、采用原料的成分和含量、洗滌方法、產品標準編號、產品質量等級、產品質量檢驗合格證明、安全技術要求類別等內容。
令人遺憾的是,由于窗簾的銷售和其他紡織品有所不同,產品多以窗簾布或現場加工窗簾成品為主要銷售方式,因此無論是生產、加工、銷售方,還是購買商品的消費者往往都忽略了商品使用說明。這就導致窗簾市場上“三無”商品所占比例較大,消費者無從查看商品本身信息,任憑銷售人員介紹,在銷售過程中以次充好、夸大宣傳現象較為普遍,令消費者的知情權受到侵害。
【鏡頭二】
面料名稱“自相矛盾”
在海港物流某窗簾城,記者看到一款倍受店員“推崇”的淺色窗簾。據店員介紹,此款窗簾的成份是“絲綢加棉麻”。對此,記者感到非常疑惑:絲綢當真可以和棉麻混紡到一起嗎?絲綢的洗滌方式和棉麻不同,如此“混紡”的窗簾又該如何洗滌呢?
隨后,記者在店里轉了一圈,發現各款窗簾都有很好聽的名堂,像人造絲、雪呢爾絨、紡紗、水溶繡、麻紗混紡,但成份究竟是什么誰也不知道,因此,消費者往往只能聽導購的忽悠,一頭霧水的購買窗簾。
消費專家認為,這些窗簾的名稱都缺乏規范,像所謂的“絲綢加棉麻”,實際上的成份是滌綸和粘纖;有的聲稱為麻紗混紡,實為滌綸100%;有的聲稱為麻混紡,實際為滌綸/粘纖/錦綸,這些新稱謂實際是對消費者的一種誤導。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熱點資訊
熱點圖文
《精品鵝絨被》標準出臺,快看看你買的被子達標了沒?
由中國家用紡織品行業協會發起的《精品鵝絨被》團體標準(以下簡稱“標準”)于2019年1月1日正式實施。(“標準”詳情附文...
三千多元買四床廉價柞蠶絲被
11日上午,泰安市質監局“纖檢進社區”活動走進農大社區,為市民免費講解鑒別絮棉制品、蠶絲制品的知識,并現場幫市民做鑒定。...
黃島檢疫局現場檢疫入境棉花
8月8日,山東黃島檢驗檢疫局工作人員對一批入境棉花進行口岸現場檢疫黃島口岸是全國第一大棉花進口口岸,黃島局采取多項措施,...
上海集中銷毀不合格進口服裝
12月12日,上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集中銷毀了近期查獲的不合格進口服裝和仿真飾品,共計銷毀110批次、16710件商品,貨...
明超舉辦賀新年大型活動
為了慶祝明超家紡2011年銷售業績實現了突破性增長、全面促進2012品牌升級,趁跨年迎新之際,公司總部整合旗下夢天姿、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