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登45%的農村家庭得益于魯繡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60周年,60年來,伴隨著共和國發展的偉大進程,文登的面貌日新月異、各項事業蒸蒸日上。為充分展示文登60年來的發展歷程和豐碩成果,我們開設了“輝煌60年”專欄,今天請看第一篇——“針頭線腦”繡成大產業。
中國的魯繡在山東,山東的魯繡在文登。建國以來,作為魯繡之鄉,文登的工藝家紡業歷經手繡、機繡和電腦繡三個階段50多年的發展,科技水平和生產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魯繡最初只是婦女閑暇時裝飾衣物的一種手工工藝,但是經過上百年的發展,目前已成為我市的支柱產業。
今年55歲的姜英麗是文登有名的刺繡“高手”,去年4月,她歷時150天,以魯繡工藝繡制了長1.8米、寬1.3米的2008北京奧運會會徽,向奧運獻禮。姜英麗從11歲開始跟隨母親學繡花,對當時婦女手繡情況記憶猶新。姜英麗說,那時家家戶戶、大閨女小媳婦都在家繡花,靠繡花掙點錢買點油鹽醬醋,補貼家用。
“10萬婦女齊上陣,家家戶戶有繡工”是當時文登城鄉的一道風景,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傳統魯繡開始走出國門,而魯繡的純手工繡制根本無法滿足當時國際市場的旺盛需求。1981年,文登縣繡品廠成立,他們使用當時國內最先進的縫紉設備--生產魯繡產品,完成了魯繡發展史上傳統手繡到機繡的歷史性跨越。
效率的極大提高,給文登縣繡品廠帶來豐厚的利潤。繡品廠當年利潤就超過一百萬元。就在那一年,文登的魯繡家紡企業從一家迅速增加到了上百家,家紡產業也實現了利用先進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和外商來樣加工到自主設計、自主研發的兩個轉變。
時間上溯1988年,文登迎來了又一個發展契機--撤縣立市。對于文登工業來說,撤縣立市絕不是簡單的字面上的變化,此后,文登魯繡工藝不斷創新,機繡逐漸由單頭縫紉機發展到萬能機、電腦繡花機,工效成倍增加。
在文登市藝達集團,大機操作工曲琴琴告訴記者,繡一幅一萬針、14米長的面料,用縫紉機需要一個周的時間才能完成,她操作的大機只需要一個小時就能完成,而且繡出的圖案清晰、花型平整。
曲琴琴操作的繡花機是世界同行業中最先進的設備,每臺相當于1048臺縫紉機的效率。目前,文登的飛梭電腦彩繡機達到96臺,飛梭電腦繡花樣機10臺,占到了全國同類設備總量的四分之一。在工藝家紡業科技水平、生產能力進一步提升的同時,文登魯繡也完成了從原始手工業到現代紡織產業的蛻變,家紡產品發展到床上用品、抽紗服飾、墻面飾品3大門類,4000多個花色花樣,產品內銷全國各地,外銷美、英、法等60多個國家和地區。
進入2004年以后,文登把家紡產業作為強市富民的一項重點工程,大力培植家紡重點鎮、重點村、重點企業,家紡企業異軍突起,迅速形成了鋪天蓋地之勢。截止目前,全市家紡企業和各類配套企業達到4000多家,年產值占到全市工業總產值的25%以上,出口創匯接近全市五成,從業人員達到15萬人,每年加工費收入3億元,80%以上的村設有繡品加工點,有45%的農村家庭受惠于這一產業,文登家紡產業也因此躋身全省十大產業集群和中國產業集群品牌50強行列,文登被授予“中國工藝家紡名城”稱號。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熱點資訊
熱點圖文
蘭精攜新品亮相2023intertextile家紡展!聯手8家供應鏈伙伴開啟一場零碳之旅
...
F98滅殺防護口罩面世,科技創新助力健康行
春節即至,春運期間人群流動性增加,親友團聚和外出旅行增多。一只有效阻隔、滅殺病毒細菌的防護口罩便成為人們的出行必需品。元...
天絲™莫代爾纖維在蘭精南京工廠成功投產
2023年1月初,隨著第一包天絲™莫代爾纖維在蘭精南京工廠成功投產,標志著蘭精公司在中國市場擁有了天絲...
2022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年度精銳榜揭曉本意紡織獲十大科技驅動榜樣
近日,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刊《紡織服裝周刊》連續第13年發布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年度精銳榜,推出“十大新聞事件...
東升地毯“踢進”2022卡塔爾世界杯,“足”夠精彩
眼下2022卡特爾世界杯正火熱進行,“中國制造”、”中國力量”從未缺席這場世界盛宴,特別是中國紡織企業,從球衣、球鞋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