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寶代購店讓賽伊達家紡更賺錢
馬云不是不賺錢,而是等待“插根扁擔都開花”的時機
●2010開年的一大新聞是:亞洲最大的網絡零售商淘寶,把網上小店又搬到線下,一口氣在杭州開出150家“社區代購店”,并放出風聲今年要在全國開出3萬家。
●一位管理咨詢顧問說,淘寶代購店讓他更加堅信:“做電子商務不是經營網站,而是更多地挖掘潛在用戶。成敗不取決于你的技術多么優秀,而是你的經營手段多么創新!”
如果你家樓下小店突然橫出一個“yes!淘”的橙色燈箱,別驚訝,那是“淘寶社區代購店”的標志。這家店可能是便利店、水果店、服裝店……除了一如既往地賣你以前熟悉的東西外,店內會多放一本導購雜志,上面是來自淘寶網的低價商品。想買哪件,你就指著雜志上的商品圖案,告訴店主,再付錢給他,他會幫你上網訂購。一兩天后,快遞會送貨上門,或者你再到店里收貨。當然,你得付店主一點“小費”,買一件200元以下的商品付5元錢(加上商品的原價,仍然比市面上便宜)。
對一家社區代購店的解剖――
店家賺錢,賣家賺錢,唯獨淘寶暫時不賺錢
當一家社區小店轉身成為淘寶代購店,一條新的銷售鏈誕生了:
淘寶網上的賣家(提供商品)――淘寶(組織商品目錄,提供給社區小店)――社區小店(銷售商品)――買家。
相對于買家來說,前三者都是“賣家”。
第一個“賣家”已經賺錢了,比如淘寶網上的“賽伊達家紡”店,“每個月比以前多賺了10來萬元。”
店主小賽來自上海,原本經營一家外貿企業。2008年上淘寶網開店,試水內貿,結果半年營業額超過300萬元。
“我不出錢,只需提供一些折扣商品。淘寶會印到導購雜志上,社區店幫我銷售。”
一切都是免費的,相當于淘寶白送給小賽一批“社區銷售員”。僅以目前100多家線下店,迅速為小賽每月提高約10%的銷售額。
“如果2010年底,淘寶真在全國開出3萬家社區店,那是什么概念?”他對這樣的前景非常期待。
第二個賣家,幫小賽賣東西的社區小店,也賺錢了,比如杭州武林路桃花河弄便利店“部落格”。但錢賺得不多,“3個月做了114筆業務,剛賺回寬帶費。”店主楊欣(化名)說。
去年11月淘寶找上門時,楊欣還是個網購盲,但擁有八年便利店工作經驗的她具有最基本的商人意識。
“我只要買臺電腦,點點鼠標,幫人上網買買東西就能賺錢,一次至少5元,劃算。”在她看來,這種事可以在開店的同時附帶做做,相當于賺外快。
當然,她對目前的業績還不滿意。淘寶的人給她算過一筆賬:如果以后每天能成交10多筆業務,每筆業務以平均100元來計算,一年總收入將接近10萬元。
剩下的第三個賣家,是陳香――淘寶社區代購店項目負責人――她每天做的事情是:搭好交易的技術平臺(由淘寶出資),然后篩選好的商品,篩選適合的社區店。但從前兩個賣家的交易過程看,楊欣直接向市民收的那5元錢,沒有分點給陳香;小賽按雜志標價直接把貨發給楊欣或買主,陳香也沒有從中提成。
龐大的社區代購店計劃,難道淘寶自己不賺錢?
陳香確認了這一點。她說,“我沒有贏利任務,只有擴張任務”。
據說,今年她要沖擊的目標很可能不是3萬家,而是5萬家。
淘寶不賺錢,先賺“人”
“陳香”的真名叫“齊欣”,“陳香”是她的“花名”。馬云以酷愛武俠小說聞名,淘寶公司猶如江湖,每個人都有“花名”。
2009年初,陳香從雅虎調入淘寶,負責代購店項目。她說:“發展社區代購店,不是為賺錢,而是想通過社區店,讓不會上網、不會網購的人也能間接去買淘寶的商品。”
這是淘寶成立7年來一直沒有解決的問題。它的用戶始終集中在18-35歲之間,主力是大學生或年輕白領,購買力有限。
隨著淘寶的迅速擴張,這個問題日益突出。中國3億多網民中,60%以上都已成為它的注冊用戶。網上拓展的空間越來越有限。
于是,線下那10億不會上網、不會網購的群體,成為一個淘寶眼里誘人的蛋糕。
一位與馬云有合作的業內人士說,馬云的目標,不是做網上零售業的NO.1,而是與沃爾瑪爭奪客戶。
問題是:怎樣吸引這個龐大的群體來買網貨?
杭州電子商務協會副秘書長童雪兵認為,新的購物行為,必須不再借助上網、賬號、申請支付寶……因為對10億非網民來說,這些都是障礙。
淘寶曾嘗試過“寄售”(在社區開門店,收售居民的二手貨),兩年前又開出“淘一站”(包括淘寶專賣店等)。“但相比于這兩種方式,社區代購店更實際有效。”浙江大學營銷管理研究所所長范曉屏教授說。
“社區店老板既能幫買主上網購物,又省卻了‘淘寶專賣店’租店面、裝修一切成本。最重要的是,它有固定的老顧客。”
類似楊欣,她會拉著每個來店里的顧客寒暄幾句。顧客也許不知道淘寶,但他熟悉楊欣,并且很可能因為信任楊欣而購買她推薦的商品。
這正是淘寶最想要的。
“代購店創造了一個多方贏利的模式,是一種非常好的淘寶下線的方式。”范曉屏認為,當代購店雖然不直接賺錢,但為淘寶帶來了大量客戶,其中部分客戶有可能進而上淘寶開店,淘寶就有機會以提供增殖服務的形式(如美化店面等)間接獲利。
當所有人都離不開淘寶
插根扁擔也賺錢
雖然代購店計劃不乏鼎力支持者,但也有人說,最終能否成功,很可能取決于一些細節的成敗,因為,“這仍是一個規則和制度百廢待興的網絡王國”。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方盈芝則認為,最大的挑戰還是來自“如何賺錢”。雖然2009年淘寶首次實現全年收支平衡,但其中80%以上的收入都來源于在線廣告。“從線上擴張到線下的淘寶,如何把線上的種種優勢帶入線下,并尋找到另外一條賺錢之路,是淘寶不久需要考慮的問題。”
對于外界的種種猜測,陳香的表達很模糊,“我只能說,當社區店達到一定規模時,不排除向社區店店主或淘寶賣家收錢的可能,比如按交易量收費。”
但淘寶網副總裁路鵬卻很篤定:“我們不會不賺錢,而是將來賺大錢。”
在路鵬看來,IT業的賺錢方式與傳統企業不一樣。“傳統企業投資項目,會先做計劃書,詳細列出贏利模式、利潤率、風險等。但IT業技術發展之快,讓人很難準確預估前景。很多時候,我們只要認準大方向,就努力往前走。”
走到什么時候會賺錢?路鵬舉了一個例子。
“GOOGLE最初做搜索引擎時,并不知道怎么賺錢。但因為免費提供搜索、郵件、地圖等服務,它在全世界擁有大量用戶。某天,它突然發現,龐大受眾的注意力恰恰成為它的財富,可以開發排名廣告,從中獲利。”
“與賺錢相比,我們更重要的目標是先把蛋糕做大,培養更多的人學會并使用淘寶。”
事實上,除了代購店外,淘寶正在利用一切能夠利用的手段,將觸角伸向線下的10億非網民。他與電視、報紙全面合作,未來你在報紙、電視上看到的任何一件物品,可能都被標上一個代碼,撥打一個服務熱線,報出代碼,就能獲得這件商品。當然,它來自淘寶網。
馬云的野心是,讓所有人都離不開淘寶,“到那時,插根扁擔也能開花了!”
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是:不久前馬云給淘寶管理層設置了一條2010年的“盈利紅線”:一旦盈利超過一定額度,淘寶高管將面臨處罰。
現在看來,他是在克制屬下賺錢的欲望。更準確地說,是克制他們賺“小錢”的欲望。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熱點資訊
熱點圖文
蘭精攜新品亮相2023intertextile家紡展!聯手8家供應鏈伙伴開啟一場零碳之旅
...
F98滅殺防護口罩面世,科技創新助力健康行
春節即至,春運期間人群流動性增加,親友團聚和外出旅行增多。一只有效阻隔、滅殺病毒細菌的防護口罩便成為人們的出行必需品。元...
天絲™莫代爾纖維在蘭精南京工廠成功投產
2023年1月初,隨著第一包天絲™莫代爾纖維在蘭精南京工廠成功投產,標志著蘭精公司在中國市場擁有了天絲...
2022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年度精銳榜揭曉本意紡織獲十大科技驅動榜樣
近日,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刊《紡織服裝周刊》連續第13年發布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年度精銳榜,推出“十大新聞事件...
東升地毯“踢進”2022卡塔爾世界杯,“足”夠精彩
眼下2022卡特爾世界杯正火熱進行,“中國制造”、”中國力量”從未缺席這場世界盛宴,特別是中國紡織企業,從球衣、球鞋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