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非棉花產業發展面臨多重危機
非洲棉花協會近日指出,從2004年至今,西非棉花業陷入了多重危機。2004/2005和2008/2009兩個棉花播種季,西非棉花總產量從120萬噸下降到60萬噸,減產50%。而棉花在全球纖維制品中的消費比重,也從1975年的52%下降到2010年的35%。此外,非洲棉農還受到發達國家對本國棉農實施補貼致使非洲棉花競爭乏力的不公待遇。據國際棉花監督委員會調查統計,2009/2010播種季,發達國家對棉農補貼金額高達47億美元。其中,美國占18億美元。對此,馬里、布吉納法索、貝寧和乍得4國向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構提出了仲裁申請,但至今未果。
棉花業是西非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柱,被譽為“白色黃金”。棉花出口占布吉納法索和貝寧兩國年出口總收入的50%,占馬里的30%,直接或間接涉及幾百萬人的生活,對帶動其他農作物生產、保證糧食安全和促進農村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作用。需要指出的是,非洲棉花業除了受到發達國家補貼產生的負面影響外,種植技術落后也是導致其發展緩慢的重要原因。全非洲除南非外,只有布吉納法索于2008年批準引入了轉基因棉種,種植面積為10萬公頃,僅占總面積的1/4。1995~2009年間,西非棉花每公頃產量從400公斤下降到300公斤。而印度由于推廣使用轉基因品種,棉花從每公頃302公斤提高到560公斤。
棉花加工方面,西非當地加工量不足2%。早在1980年,西非經貨聯盟8國就擁有41家棉花加工廠,但到2006年只剩下20家。西非自產紡織品僅占當地市場消費量的17%,其他大部分從亞洲進口,另外有少量二手服裝來自西歐。為改變這種局面,西非經貨聯盟于2003年提出重建和強化棉紡業的發展戰略,要求到2010年棉花加工量達到總產量的25%。馬里總統杜爾也強調,開展棉花加工是西非棉花業生存的根本出路。但去年11月,西非經貨聯盟負責企業、電訊和能源發展的專員承認,上述戰略成果距期望目標甚遠。不過,由于西非棉花質量好、勞動力便宜,加之當地人口不斷增加,市場需求旺盛,西非棉花業發展前景依然廣闊。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熱點資訊
熱點圖文
如何高質量實施RCEP,踏上全球紡織服裝產業開放共贏發展之路?
伴隨《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的正式生效,RCEP區域正在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紡織服裝制造中心,其中涵蓋了當...
cp感拉滿!當家紡家居面料遇上蘭精天絲™品牌纖維
后疫情時代,由于居家時間的延長,無形中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作息習慣。消費者對健康生活更加關注,“大健康理念”...
2022新絲路故事匯·柯橋論壇、第五屆世界布商大會將于11月在紹興柯橋舉行
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地緣政治格局的變化,全球產業生態的競合,從制造體系、創新體系到...
是承諾,更是守護!蘭精“品牌保護檢測”全天候在線
隨著“一個地球”的共識越來越深入人心,碳達峰與碳中和成為共同的愿景,氣候與環境成為年輕消費群體的關注熱點,...
蘭精公司與Red Points合作打擊偽冒產品,維護客戶權益
🌍蘭精與RedPoints攜手合作,滿足消費者對產品透明度日益提高的期望,凸顯蘭精對商標保護的堅定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