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紡企統計標準變化運行憂思
盡管今年以來我國紡織行業運行環境“內憂外患”,但統計標準變化使得我國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工業總產值、效益水平等指標均邁上新臺階,加之一季度內銷市場持續好轉,出口“表象”增長較快,企業管理水平、技術應用水平繼續提升,使行業運行數據亮出了“開局繁榮”的第一單。
2011年,我國統計局對相關統計指標進行了多方面調整,包括CPI權重調整、企業經濟數據統計門檻提升等。尤其是“2011年起,國家統計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統計起點標準由原來的年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提升為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這一顯著變化,對我國紡織服裝行業總體體量的影響不可忽視。
受統計起點標準提升的影響,我國紡織服裝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由2010年的5.5萬多戶,迅速瘦身為2011年一季度的3.5萬多戶,規模以上企業的從業人員較上年末也減少了150多萬人。
外界猜測,隨著2萬戶企業并入規模以下范疇,相應地虧損額統計減少將給行業帶來一份無比光鮮的業績答卷。而實際統計結果顯示,雖然行業主要經濟指標都有提升,但也夠不上令人驚訝的程度。
據有關數據資料顯示,2011年一季度,我國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工業總產值為11095.04億元,同比增長31.62%;全行業累計出口紡織品服裝總額達498.66億美元,同比增長23.68%;規模以上紡織企業累計實現利潤總額554.08億元,同比增長53.57%,利潤率為5.14%,均處于歷史較好水平。
反倒是險象環生的宏觀經濟環境越來越成為企業關心的焦點。外有歐債評級降低、利比亞局勢升級、日本核危機威脅、美國國債評級被罕見調低,內有加息和存款準備金率提高等緊縮政策,加之原料價格波動、勞動力、燃料動力等多方面成本因素上漲,多重壓力下的趨勢下行基本可以確定。
盡管市場已經對此產生心理“抗體”,但沖擊影響或將逐漸加碼,整體市場氛圍處在陰霾當中。歷年一般被視為窗口觀察期的一季度,在今年的向好數據背后卻暗潮涌動,引發企業未雨綢繆的警覺。
統計口徑固化后的環比情況怎樣?價格帶動出口金額上揚的持續性如何?創匯增速縮水的減順差過程中是否促進企業加快轉戰內銷市場的步伐?對世界經濟造成深遠影響的日本是否明顯拖累出口成績單?難以預測的原料和能源成本是否為企業現金流再添寒霜……這些都不約而同地構成了對上半年數據的期待。
統計制度新調整 企業戶數大瘦身
●暗流因素:人均產值創利明顯增長
有關數據資料對比顯示,2011年一季度,我國規模以上(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以上)紡織企業達3.5萬多戶,較2010年全年規模以上(年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以上)紡織企業5.5萬多戶減少了36%;2011年一季度,規模以上紡織企業的從業人員達966萬人,較2010年末的1120萬人減少了14%。
這3.5萬戶年主營業務收入在2000萬元以上的紡織企業在2010年開局的時候,其工業總產值占同期年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以上紡織企業工業總產值的90%以上,利潤總額更是占同期年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以上紡織企業利潤總額的96%以上。而這恰恰可以適當地對一季度我國紡織行業數據表現與實際市場感覺稍有偏頗做出了部分解釋。
從今年1月起,國家統計局對主要統計制度執行了新的調整標準,包括對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調查方案進行了例行調整,涉及對比基期、權數構成、調查網點和代表規格品的調整;開始實施新的工業生產者價格統計調查制度方法,將“工業品價格統計”改稱為“工業生產者價格統計”,“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和“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指數”分別改稱為“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和“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指數”;工業和投資統計標準提高,納入統計的規模以上工業統計范圍的工業企業起點標準從年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提高到2000萬元,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統計的起點標準從計劃總投資額50萬元提高到500萬元,且將月度投資統計的范圍從城鎮擴大到農村企事業組織等。
諸多統計制度調整中,與我國紡織行業最為密切相關的就是“工業統計標準提高”,即納入統計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從年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提高到2000萬元。
眾所周知,我國紡織中小企業約占我國紡織企業總數的96%以上,且企業分布呈現出典型的金字塔分布模式,即處于高端的企業戶數不多,卻是拉動行業利潤增長的主力隊伍,而大量處于金字塔下層的企業利潤大多微薄,甚至基本處于虧損邊緣。
此次工業統計標準的提高,可以說恰恰把我國紡織行業處于金字塔中高端的企業囊括入內,所以呈現出統計范圍內的企業數量指標迅速瘦身,但是工業總產值、利潤等經濟指標卻影響不甚明顯的局面。值得關注的是,人均產值和人均創利等指標將因此呈現上揚趨勢,優質企業的勞動生產率優勢隨之凸顯。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出口表象增長快 價格貢獻不可沒
●暗流因素:外需市場份額隱含下滑
今年一季度,我國紡織品服裝的出口數據盡管“表象”增長依然較快,但從數據結構分解不難判斷,一季度我國紡織品服裝的出口價格提升發揮了重要的貢獻作用。
據測算,今年一季度,我國紡織品服裝對全球出口價格同比提升了19.46%,其中紡織品價格同比提升了24.31%,服裝價格同比提升了15.99%。可見,若剔除價格上漲因素,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數量僅較上年同期增長了3.53%,這個增速水平較上年同期的數量增速水平(14.28%)要下降10.75個百分點。
據我國海關數據顯示,2011年1-3月,我國累計出口紡織品服裝498.66億美元,同比增長23.68%,增速較上年同期加快8.24個百分點。其中紡織品出口214.05億美元,同比增長31.47%,增速較上年同期加快5.07個百分點,服裝出口284.61億美元,同比增長18.40%,增速較上年同期加快9.36個百分點。
總體來看,今年一季度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增長超預期,其中出口產品價格提升是今年一季度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增長較快的重要貢獻因素。去年我國紡織行業面臨了原料成本上漲、勞動力成本上漲、燃料動力成本上漲等多重壓力,生產企業紛紛通過產品調價來逐漸消化,出口產品訂單價格的推高也成為必然。
就具體分產品而言,今年一季度我國紡織紗線出口數量增長29.21%,較上年同期回落1.41個百分點,價格提升26.15%,較上年同期提高14.25個百分點;紡織織物出口數量增長7.08%,較上年同期回落14.62個百分點,價格提升31.13%,較上年同期提高28.22個百分點;針織服裝數量增長2.4%,較上年同期回落9.58個百分點,價格提升16.33%,較上年同期提高13.39個百分點;梭織服裝數量增長2.15%,較上年同期回落3.78個百分點,價格提升15.86%,較上年同期提高19.4個百分點。可見,“量緩價增”成為今年一季度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的主要特點。
剔除人民幣升值因素 實際創匯額增速縮水
●暗流因素:出口風險制約貿易磋商
若剔除人民幣兌美元升值因素,直接還原成人民幣計算出口額,我國紡織品服裝在今年一季度的實際創匯增速水平要打個不小的折扣。據我國海關數據統計,2011年一季度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達498.66億美元,同比增長23.68%。若折成人民幣計算,則2011年一季度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創匯總額為3276.8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9.17%,增速僅高于上年同期出口折人民幣計算的出口創匯增速3.85個百分點,低于以美元計算的出口增速水平4.51個百分點。
據有關統計數據顯示,進入2011年4月份,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接連突破6.55、6.54、6.53、6.52、6.51、6.50六個整數關口,升值加速態勢為匯改以來罕見。截至4月末,人民幣兌美元前4個月已累計升值1.90%,其中4月單月的升值幅度就高達0.88%,盡管在“五一”節后的首個交易日(5月3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為6.5002,較4月29日中間價微漲12個基點,但依舊顯示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已經步入了“后6.50時代”。結合人民幣長期升值的趨勢規律,強勢的人民幣匯率將會繼續向新高挺進。
雖然人民幣步入長期升值通道已成共識,但對于習慣以價格優勢取勝的出口企業,還需要較長的適應過程,具備承擔匯率變動風險的擔待,才能夠繼續拓展出口市場。由于很多紡織企業擔心匯率變化過快、成本波動太大,使得大訂單成了“燙手山芋”,在今年的109屆廣交會上,出口企業更傾向于承接風險小的短期訂單,而舍棄長期合同。毋庸置疑,控制出口成本、保持利潤空間、規避出口風險,成為出口企業權衡接單利弊的重點考慮因素。
全球需求不確定 競爭環境趨緊張
●暗流因素:訂單向東南亞國家轉移
據美國商務部紡織品辦公室數據資料顯示,2011年一季度,美國從全球進口紡織品服裝同比增長了13.04%,而其中從我國進口紡織品服裝增速僅為9.58%,遠低于同期美國從印度、印尼、越南、孟加拉、巴基斯坦等國家的進口增速水平。而2011年一季度,美國從我國進口的服裝產品甚至呈現出數量負增長的態勢,低于同期美國從全球進口服裝數量增速7.69個百分點,更遠低于美國從越南、孟加拉、印度尼西亞進口的服裝產品數量增速16.52個百分點、22.53個百分點和16.67個百分點。
今年以來,世界經濟復蘇的動力有所增強,美國和歐元區經濟增長有所加快,特別是全球就業形勢有所好轉,預示著世界經濟或將迎來較好的復蘇前景。但世界經濟復蘇進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動蕩問題,導致以石油為代表的能源價格大幅上漲,加之3月11日日本爆發了大地震及之后的核危機,以及歐洲債務危機再臨關口,美國高額財政赤字問題都成為拖累世界經濟復蘇進度的因素。
在世界經濟復蘇和國際市場需求增長不確定性增加這種大背景下,各國爭奪國際市場的競爭更加激烈,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融入全球經濟、參與國際分工,競爭力不斷提高,而我國紡織行業所面臨的原材料價格上漲,勞動力成本上升在近年來尤為明顯,使得新興的發展中國家對我國的傳統紡織服裝行業(尤其是服裝行業)直接構成挑戰和競爭。
近年來,國際市場的紡織服裝部分訂單(尤其是服裝產品訂單)確實也已開始呈現向孟加拉、越南、印度尼西亞、羅馬尼亞、摩洛哥等競爭對手國轉移的態勢。
綜合成本猛爬坡 考量市場容忍度
●暗流因素:中小企業發展指數下降
我國紡織服裝產品的出口競爭優勢遭遇競爭對手國的威脅,主要原因就在于我國紡織行業近年來所面臨的綜合成本正在多重疊加。包括原材料價格漲幅激增,普通勞動力和技術人員的薪酬增加,燃料動力成本的上升以及物流成本的高負擔等,都推高了產品的生產成本。
據我國中小企業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國中小企業發展指數的下降,原因在于原材料、能源購進價格的推高和勞動力成本上漲,使得企業成本壓力增大。調查顯示,88%的企業反饋原材料及能源購進價格比上年同期上漲,81%的企業反饋企業勞動力成本增加。
原料價格:急漲急跌消化不良
近年來棉花價格高漲無疑是原料成本壓力上升的關鍵環節。從2009年下半年開始,我國棉花價格一路高漲,使紡織企業叫苦連連。至2011年3月國產328級棉花月均價已經上漲到了30732元/噸,相當于2009年國產328級棉花年市場均價水平的2.4倍,相當月2010年國產328級棉花年市場均價水平的1.58倍,使得紡織企業(尤其是前端棉紡企業)原料成本壓力劇增。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一季度,我國棉紡行業主營業務成本同比增長了36.86%,高于同期全行業主營業務成本增長水平5.13個百分點。
盡管企業紛紛通過調整產品價格、提高生產效率、改善管理方式等渠道努力消化成本上漲壓力,但價格傳導仍不能同步消化成本上漲的壓力。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1年一季度,我國衣著類PPI價格同比增長了3.9%,衣著類CPI價格僅提高了0.3%。
在紡織企業對棉價接受能力不斷減弱的影響下,棉花市場價格在三四月份出現了下行調整的走勢。尤其是進入5月之后,價格迅速下行調整態勢更為明顯。本來原料價格的回調對生產企業應是利好消息,但棉花價格快速下行勢頭仍讓紡織企業難展笑顏。首先,棉花價格快速下跌必將重創去年的囤棉、高庫存企業;其次,棉花價格迅速回落,下游企業觀望為主,下單謹慎,棉紡企業產品庫存積壓,資金回籠困難,經營受困。“急漲急跌”都讓企業“消化不良”。
勞動力成本:工資福利持續上揚
紡織企業面臨的用工問題也日益凸顯。“用工荒”常態化和擴大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用工成本的快速上升,漸漸成為常態的用工短缺壓力,正在倒逼企業轉型升級。
紡織行業平均工資水平低于其他制造業是造成用工短缺的直接原因,紡織企業勞動強度高,工作環境高溫高濕、噪音大以及經常需要上夜班等不利條件更增加了企業招工的困難。80后、90后年輕人寧可選擇工資較低的餐飲、超市等服務行業,也不愿進入三班制的紡織企業工作。
企業只能通過調整員工工資、福利水平,來緩解用工緊張的困局。據了解,近年來我國紡織企業年均工資漲幅一般都保持在20%以上,此外企業還多方面改善工作環境、生活環境,提高工資,為員工上全保險及公積金,免費班車接送工人上下班等福利吸引工人,這些都使得企業用工成本大幅上升。有企業形容勞動力、原料成本上升已成“切膚之痛”。
電力供應:“緊箍咒”效應提前到
剛剛立夏,南方諸多省市缺電的跡象便接踵而至。在原材料、勞動力成本的壓力下,缺電成為諸多中小企業需面臨的又一問題。據有關統計顯示,今年1季度,浙江全省被限制用電的企業達到了50多萬戶次,不少企業面臨“開三停一”、“每周停二”的尷尬局面。
往年到夏季才出現的電力緊缺提前到來。來自國家電網公司系統的數據顯示,進入4月份浙江、江西、湖南、重慶、陜西等多個省份電力供需存在缺口。5月以來,湖南電網最大電力缺口達456萬千瓦,浙江電網最大電力缺口200萬千瓦。
按照慣例,歷年4月份是電煤需求淡季,但今年卻出現“淡季不淡”。回顧歷年來的“電荒”,電煤都是制約電廠的“緊箍咒”,此次“電荒”也不例外。而歸其原因,重要影響在于“市場煤、計劃電”之間的矛盾已影響到電力投資建設和運營。
對此,有關專家直言緩解“電荒”的根本辦法就是調整能源價格定價體系,當務之急就是上調電價。也有專家建議讓市場來定價,打破電網公司的壟斷,有效的進行資源配置。
物流運輸:深度影響終端價格
據世界銀行在2007年發布的一份報告中認定——受高通行費的影響,中國成為了全球物流成本最高的國家之一。報告中指出在中國,全社會物流總成本占GDP比重的21.3%左右,而發達國家則是10%左右。而其近來最新研究報告也表明我國的高速路通行費比發達國家的還要高,在世界13個國家1600公里通行費占人均GDP的比例中,中國以超2%的比例居首,而美國不到0.3%。
據美國卡車運輸協會的數據,包括司機工資、過路費、保險等所有支出在內,美國用卡車運輸商品的成本約為每英里1.75美元;而在我國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雖然卡車司機每小時工資只有美國的1/68,但是運輸成本卻高達每英里2.5~3美元。據近年來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的企業物流調查報告披露,在各類商品的物流環節中,用于運輸的費用都占了“大頭兒”。以紡織服裝零售行業為例,在倉儲、管理、包裝等用于物流的支出中,運輸費用就占了六成以上。
貨幣政策再收緊 “提準”為難融資
●暗流因素:財務壓力拖累投資信心
銀行存貸款準備金率、利率的提高,使得民間信貸資金的融資利率“水漲船高”。這對本來通過銀行融資就渠道不暢、多方尋求民間融資的部分紡織企業來講,更增大了融資成本。據有關數據顯示,2011年一季度,我國紡織行業財務成本同比上漲了40.22%,遠高于主營業務收入增速7.63個百分點。
多年以來,紡織行業融資,尤其是占紡織服裝行業絕大多數的中小企業融資問題一直成為行業面對的難題。而今年紡織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資金環境更趨緊張。今年以來,央行一直保持著每月上調一次存款準備金率的頻率,過去5個月的5次“提準”后,大中型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已經累計上漲2.5個百分點,達到21%的高位。
在企業資金環境并不寬松的背景下,我國紡織行業的新開工投資也受到影響。據統計,2011年一季度,我國紡織行業新開工項目數量同比下降了5.8%,從分行業來看,僅服裝業新開工項目數量同比呈現正增長,微增1.57%,其他分行業新開工項目數量增速同比均為負。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熱點資訊
熱點圖文
蘭精攜新品亮相2023intertextile家紡展!聯手8家供應鏈伙伴開啟一場零碳之旅
...
F98滅殺防護口罩面世,科技創新助力健康行
春節即至,春運期間人群流動性增加,親友團聚和外出旅行增多。一只有效阻隔、滅殺病毒細菌的防護口罩便成為人們的出行必需品。元...
天絲™莫代爾纖維在蘭精南京工廠成功投產
2023年1月初,隨著第一包天絲™莫代爾纖維在蘭精南京工廠成功投產,標志著蘭精公司在中國市場擁有了天絲...
2022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年度精銳榜揭曉本意紡織獲十大科技驅動榜樣
近日,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刊《紡織服裝周刊》連續第13年發布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年度精銳榜,推出“十大新聞事件...
東升地毯“踢進”2022卡塔爾世界杯,“足”夠精彩
眼下2022卡特爾世界杯正火熱進行,“中國制造”、”中國力量”從未缺席這場世界盛宴,特別是中國紡織企業,從球衣、球鞋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