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價大起大落 紡織廠巨額虧損
“很痛苦啊。”這是武漢一棉負責人曾中一和記者見面時說的第一句話。
曾中一為什么會這樣說?“痛”在哪里呢?據介紹,一路飆升后又暴跌的棉花價格,讓紡織企業坐上了“過山車”,體會了一番“天上地下”的感覺。現在,面對后方用戶的大量停產,紡企已然進入了高價庫存堆積和下游訂單銳減的窘迫境地。而傳言出口退稅率將下調,又讓不少紡企“不寒而栗”。
從去年到現在,棉花價格總是飄忽不定。去年5月,棉花價格為17000元/噸,六個月之后,棉花價格扶搖直上,每噸價格超過3萬元,到今年二月,棉花價格創下35000元/噸的記錄。自4月份以來,國內棉價又以平均每3天500元/噸的價格迅速下跌。兩個月的時間里,棉價一路回落至22000元/噸,暴跌近三成。
下游多半停產 紡企產量銳減
織布廠、印染廠以及一些小型服裝企業等下游用戶有60%-70%停產,紡織企業產量直接壓縮了40%-60%。
“存3000噸棉,就虧損3000萬元,一噸虧一萬。”曾中一稱,棉價大漲時,不少企業以高價位囤積了大量棉花,有些大企業囤貨達萬噸,這意味著將直接虧損上億元。
據介紹,一棉最近組織工作人員赴江浙一帶做市場調查發現,織布廠、印染廠以及一些小型服裝企業等下游用戶有60%-70%停產,紡織企業產量直接壓縮了40%-60%。為了規避風險,一棉將總產量壓縮了1/3,以往3000噸是每個月的庫存量,而減產后則可供兩個月消化。
“整個行業很困難,比2008年金融危機時更嚴重。”曾中一表示,去年棉價飛漲,下游客戶也爭著搶貨,訂單都排不開。今年4月以來,棉價開始下跌時,很多紡織企業都持觀望態度,只能用一點,買一點。
他還指出,隨著水、電、氣、油及人工成本等的不斷增加,企業目前面臨著生產成本劇增的壓力,加之國家相繼收緊銀根,不少中小企業缺少流動資金,生存更難。
另外讓曾中一擔憂的是,持續下跌的棉花價格會挫傷農民積極性,進而減少棉花產量,紡企就只能選擇進口棉花,棉花的采購成本約占企業綜合成本的70%,使用進口棉花,將使企業成本大幅增加,屆時,紡織企業的生存將更加艱難。
存多少虧多少 紡企虧本消化庫存
多數企業庫存皮棉購入價都在每噸2.8萬以上,而目前的行情已落至2.3萬,來不及出手的囤棉者,賬面虧損達上千萬元。
武漢林盛紡織負責人李詩林最近很郁悶,去年棉價大漲時,他以每噸高達3萬多元的價格一口氣吃下幾百噸棉花,現在棉價已經跌了30%,他已賠了一百多萬。李詩林說,棉花價格一路下滑,企業的庫存注定要虧本銷售了。但讓他苦惱的是,這么多的庫存想賣出去也是個大難題。
業內人士稱,多數企業庫存皮棉購入價都在每噸2.8萬元以上,而目前的行情已落至2.3萬,來不及出手的囤棉者,賬面虧損達上千萬元。
“目前,消化庫存是所有企業躲避風險的辦法。”曾中一表示,多數紡織廠庫存高,有的庫存高達一個半月,“高庫存成了難以擺脫的緊箍咒,”去年客戶來買棉布和棉紗,即使價格翻番還爭著搶。而現在,紡企卻很難賣貨了。”“今年國內的紡織企業沒有好過的,山東、江蘇一帶的大企業今年虧多少個億還說不定。”
《中國棉花工業庫存調查報告》近日顯示,4月份紗庫存環比增加13.1天,為2009年3月以來最高水平;布庫存環比增加8.8天,也成為2010年3月以來的最高水平。
紡企遭遇出口訂單荒
從整個行業來說,紡織品的出口訂單減少了1/3,林盛的紡織品出口創匯為1500萬人民幣,而目前已經沒有出口訂單了。
棉花是紡織企業的原材料,原材料價格跌了豈不是利好?為何會造成企業的重大虧損呢?
“這是一種誤解,”業內人士表示,從棉農、商販、棉紡企業到服裝終端企業,紡織業是一個“居中”行業,是損失最大的。下游客戶是買漲不買跌,棉花漲得厲害,訂單下得就多,反之,客戶下單就會減少。
而紡織業同樣有“買漲不買跌”的心理,這加劇了下游企業的觀望情緒,如此,整個生產鏈進入了一個“跌價”的惡性循環。
“受歐美市場復蘇緩慢,采購減少,加上人民幣升值,原材料和勞動力成本上漲較快等因素影響,國內棉紡織品出口優勢不在,紡織企業的訂單量減少。”曾中一指出,我國的紡織行業依然屬于出口型工業,但國內紡企卻在以高出國際10%-20%的成本進行生產,這讓中國紡織業出口面對極大的挑戰。曾中一說,他擔心,由于棉價前期位于高位,國內紡織產品國際競爭力被大大削弱。
“現在已經沒有訂單了。”李詩林表示,從整個行業來說,紡織品的出口訂單減少了1/3,林盛的紡織品出口創匯為1500萬人民幣,而目前已經沒有出口訂單了。“對我們小企業來說,這是沒法承受的打擊。”
“以前我們的訂單能排到2個月后,現在只能排到半月之后了。棉價下跌,使得不少客戶也在觀望,謹慎下單。”另一紡織企業負責人介紹,紡織企業一般有兩到三個月左右的庫存。“三個月前,企業以3萬元/噸的合約價收購棉花,現在和客戶按現價簽約時,每噸損失五六千元,按照每月350噸棉花的用量來算,三個月就達1000噸,損失好幾百萬。”
退稅下調或給中小企業“致命性打擊”
上下浮動一個百分點,關乎紡織行業約52億元人民幣的利潤。由于紡織企業長期處于微利,即使下調一個百分點,就意味著一大批中小企業將滑入生死線之下。
就在很多紡織企業被迫限產、減產時,關于“紡織行業調低出口退稅率五個百分點”的傳聞讓不少紡企“不寒而栗”。
“這對中小企業來說是致命的打擊。”曾中一頗有擔憂,棉花價格的波動漲幅高達一倍,出口退稅率若再降低,紡織企業的前景堪憂,“別說五個點,即使一兩個點也不能調。”
另有紡織企業負責人認為,人民幣匯率的穩步上漲導致企業每年減少0.5%左右的利潤,原材料價格上漲、勞動力價格上升也直接壓縮了利潤,退稅率一旦下調,基本上就會是“零利潤”。
中國紡織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孫淮濱分析,紡織企業之所以對出口退稅調整如此敏感,主要是因為紡織企業多為一些中小企業,經不起利潤流失帶來的打擊。據介紹,2010年我國紡織品出口總額達770.51億美元,出口退稅約785億元人民幣。上下浮動一個百分點,關乎紡織行業約52億元人民幣的利潤。由于紡織企業長期處于微利,即使下調一個百分點,也就意味著一大批中小企業將滑入生死線之下。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熱點資訊
熱點圖文
蘭精攜新品亮相2023intertextile家紡展!聯手8家供應鏈伙伴開啟一場零碳之旅
...
F98滅殺防護口罩面世,科技創新助力健康行
春節即至,春運期間人群流動性增加,親友團聚和外出旅行增多。一只有效阻隔、滅殺病毒細菌的防護口罩便成為人們的出行必需品。元...
天絲™莫代爾纖維在蘭精南京工廠成功投產
2023年1月初,隨著第一包天絲™莫代爾纖維在蘭精南京工廠成功投產,標志著蘭精公司在中國市場擁有了天絲...
2022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年度精銳榜揭曉本意紡織獲十大科技驅動榜樣
近日,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刊《紡織服裝周刊》連續第13年發布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年度精銳榜,推出“十大新聞事件...
東升地毯“踢進”2022卡塔爾世界杯,“足”夠精彩
眼下2022卡特爾世界杯正火熱進行,“中國制造”、”中國力量”從未缺席這場世界盛宴,特別是中國紡織企業,從球衣、球鞋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