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單大幅下滑佛山紡企移師北上
2008年,曾經被紡織企業視為最糟糕的時候。現在,紡織企業卻擔心:真正“最壞的年代”也許才剛剛到來。
“我們正在和江西、安徽方面商談設廠的問題。”萬洋服飾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家萬告訴記者,在多重壓力下,無論怎樣開源節流都無法阻止企業經營下滑的趨勢。
陳家萬所說的多重壓力正在折磨著整個紡織行業:訂單嚴重下挫導致工廠開工率不足,原材料價格起伏不定,人民幣匯率持續攀升,工人的工資越來越高。
“做了25年,現在面臨最差的時代。”景匯紡織(牛仔)負責人說。
大部分順德紡織企業已轉到湖北
3年時間,佛山陶瓷在全國各地興建出總規模達20億平方米/年的陶瓷產區,陶瓷的“光芒”吸引住所有人的眼球,卻讓人們忽略,正在加速向外轉移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并非只有陶瓷。
“目前,順德紡織業大部分企業都轉去湖北,新設的紡織項目或原有紡織企業增資擴產項目,已經幾乎不考慮設在順德。”順德經促局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
根據他們的一份調研報告顯示,在八大支柱產業中,紡織服裝業勞動力最為密集,省外轉移速度最快。與此相印證的,是2007年至2010年順德紡織制品類產品出口所占比例正呈現逐年下降,從2.61%降至1.9%。
紡織行業的外遷,跟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行業“下坡路”密不可分。“2008年以來,利潤可以說是在逐年遞減。”阿維的博迎針織廠主要為一家大布行加工布匹,他告訴記者,工廠平時的月營業額一般為15萬元,但近半年以來,營業額頂峰的一個月才10萬元左右。
“上個月的收入是最差的,營業額只有5萬元左右。”除去2萬元地租,2萬元左右的電費外,阿維還得支付工人工資等費用。
萬洋服飾專門做貼牌加工,公司總經理陳家萬告訴記者,原材料價格不穩定和勞動力成本的增加是影響公司營業額的最大因素。
三水佳利達紡織染有限公司董事長姚穎告訴記者,新勞動法讓企業的用工成本至少翻倍,僅今年就漲了30%,起步工資已達3000元。而且中西部地區產業轉移和發展顯現,勞動力開始回流,導致“用工荒”加劇。
而根據相關資料顯示,紡織服務機構也開始向北轉移,由于在珠三角地區紡織業熟手工人越來越少,培養紡織業人才的的職業院校也大多轉到湖北等地
“在多重壓力下,無論如何開源節流已經不能停止行業走下坡路的趨勢,我們正考慮向內地建設分廠,往勞動力充足的地方轉移。目前已經和江西、安徽方面商談設廠的問題。”陳家萬說。
“最壞的年代”剛剛到來?
紡織企業擔心“最壞的年代”才剛剛到來。
“開春至今,工廠總體的開機率只有四成左右。”博迎針織的阿維說。
在年產值超10億元的佳利達,也有約20%的機器停了下來。在張槎,許多針織廠今年以來訂單量減少了一半以上,還未完全進入淡季,開工率就已降至三成。
“中國的兩三成外貿訂單已流往越南、孟加拉、印尼、印度等國家。”姚穎說。
讓企業更加心慌的,是利潤。
順德紡織商會秘書長馮結芳認為,目前確實有部分企業因為遭受成本壓力導致預算價格困難,出現接單虧損情況,占比約10%左右。
三水一家印染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客商報價比2008年還要低一成,導致利潤下降八成。
人民幣持續升值、工人工資越來越來高,成本逐漸推高而產品價格卻很難漲起來,這使得企業在訂單銳減的情況下,即便有訂單也不敢接下。
更糟糕的是,今年4月份棉價開始崩盤,一直不能穩定下來,棉價過山車讓紡織企業只能觀望,客商手中拿著訂單不敢下單,企業也很難報價。
讓企業“糾結”不已的是,訂單完全不接也不行。“紡織、印染設備一定要24小時不斷地運轉。一旦停下來重新啟動,很多設備可能就不能用了。”張槎一家針織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選擇不接單停產,那工人全部會跑掉,整個企業都會癱瘓。
這使得紡織行業出現一個怪圈:訂單出現下降,因為利潤問題有單又不敢接,而訂單不接又怕工廠癱瘓。
產業升級或是法寶
而產業升級則讓企業看到一些渡過難關的希望。
博迎針織的阿維告訴記者,工廠去年底逆勢加大投資,前后花費100多萬元更新設備,還搬了新廠,把原來只有8臺機的工廠擴大到現在16臺機器的規模。“舊的機器今年以來幾乎沒怎么開過工,都是靠新的機器在支撐運轉,如果去年底沒有投入資金更新設備,估計今年的情況會更糟糕。”阿維慶幸道。
記者調查還發現,訂單減少主要集中在中小型紡織服裝企業身上,而訂單減少的量從一二成到五六成不等。
“事實上,一系列壞消息對高端產品的影響并不大,低端產品就慘了。”近兩年來,佛山市沃進針織有限公司近八成營業額都出自高端機器,該公司總經理陳先生告訴記者,他從2008年開始花了200萬元引入了一批高端機器,從2009年開始,高端機器的優勢便開始顯現,高端產品的營業額逐年遞增。
“高端設備投入高,對技術人員的要求也非常高,當時不少同行認為此舉過于冒險不會成功。”但高端產品暢銷低端產品賺錢難的事實證明,在商海中求更新求轉變,防患于未然是恒久的主題。
如今該公司一半的機器都是高端機器,每天都在加大馬力生產,而低端機器則開工率嚴重不足。“單純打價格戰或者跑量的策略已經不適合目前的市場。”陳先生說,如果當初沒更新設備,向高端產品進發,在行業遭遇一系列打擊的情況下,確實難以獨善其身。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熱點資訊
熱點圖文
蘭精攜新品亮相2023intertextile家紡展!聯手8家供應鏈伙伴開啟一場零碳之旅
...
F98滅殺防護口罩面世,科技創新助力健康行
春節即至,春運期間人群流動性增加,親友團聚和外出旅行增多。一只有效阻隔、滅殺病毒細菌的防護口罩便成為人們的出行必需品。元...
天絲™莫代爾纖維在蘭精南京工廠成功投產
2023年1月初,隨著第一包天絲™莫代爾纖維在蘭精南京工廠成功投產,標志著蘭精公司在中國市場擁有了天絲...
2022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年度精銳榜揭曉本意紡織獲十大科技驅動榜樣
近日,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刊《紡織服裝周刊》連續第13年發布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年度精銳榜,推出“十大新聞事件...
東升地毯“踢進”2022卡塔爾世界杯,“足”夠精彩
眼下2022卡特爾世界杯正火熱進行,“中國制造”、”中國力量”從未缺席這場世界盛宴,特別是中國紡織企業,從球衣、球鞋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