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羅蘭家紡企業文化探微
企業基本情況
紫羅蘭家紡(Violet)創立于1995年,是國內最早從事家紡產品研發、生產、品牌運營于一體的企業之一。2010年公司銷售額4.5億元人民幣,被國內消費者評為“中國十大家紡品牌”前五名品牌,全國銷售終端突破800家,分布在國內二十多個省市四百多個城市,并遠銷國外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公司擁有北京、上海、南京、寧波等七個分公司。
紫羅蘭品牌源自意大利的風情,倡導精致浪漫的生活方式。公司在做大做強紫羅蘭品牌的同時,積極推進多品牌戰略。2007年與國際著名家紡品牌意大利G.P合作,成為該品牌大中華區唯一合作伙伴,該品牌已成為國內高端定位的時尚品牌; 2008年又根據市場需求,全面打造年輕時尚品牌“愛她@良品”,通過細分市場占領更多的市場分額,目前已成為風格鮮明、定位明確、推廣模式創新的市場知名品牌; 2008年公司邀請聯合國環境親善大使——周迅為“紫羅蘭”品牌形象代言人,同時邀請新版《紅樓夢》寶黛釵的扮演者于小彤、蔣夢婕、李沁為“愛她@良品”品牌形象代言人。
公司重視自主創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升,建立了以企業為主導,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不斷提高科技貢獻率和品牌貢獻率,走出了一條傳統家紡企業向現代科技型家紡企業轉變的新路子。目前公司已成為家紡行業研究開發投入、技術創新活動的排頭兵和創新成果應用標桿企業。公司連續四年(2007—2010年)在中國家紡協會主辦的全國性設計大賽獲得金獎3人次、銅獎2人次、優秀獎5人次。
紫羅蘭家紡的戰略目標是:打造世界一流家紡品牌,鑄就百年紫羅蘭誠信企業。新的世界新的環境,紫羅蘭人將始終本著“誠信、尊重、進取、共贏”的核心價值觀和“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的企業精神,奉行“提供優質服務、不斷為客戶創造價值”的客戶觀。立足現實,遠觀未來,立足國內,放眼全球,為塑造紫羅蘭品牌而不斷奮進!
一、紫羅蘭公司企業文化內容及部分條目理解
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人之所以區別與動物,不是在軀體,而在于靈魂。就像大學之謂,不在大樓,而在大師;同樣企業之所有別于其他組織,也不是以辦公樓和財富,而是企業獨特的文化,也即企業靈魂,如華為之“狼性”與海南航空之“儒化”。
企業文化在“行”而非“知”。企業文化內容內涵比較豐富,就像對文化的理解,從經濟生活方式(如“大汶口文化”)到簡單的歌舞(現代很多人對文化的理解),都可理解為文化的范疇,我們理解的企業文化是落實和影響到企業員工行為的企業精神和核心價值觀等信條,更重要的是員工和企業對企業文化信條貫徹的實際表現和行為。企業文化不是口號或墻上標語,更重要的是員工和企業對于所倡導的文化信條的行為,是“行”而非“知”。
作為企業靈魂的企業文化,作為員工和企業行為體現的企業文化總需有個概括和提煉,紫羅蘭文化是在公司長期發展的文化積淀之上的提煉,經過反復討論最后形成的文化信條表現,主要有:
• 核心價值觀:誠信、尊重、進取、共贏
• 企業精神:精益求精 持之以恒
• 工作作風:認真、快、堅守承諾、保證完成任務、絕不找借口
• 人才觀: 專業、敬業、忠誠、成長
下面謹以對核心價值觀之“誠信”的理解報告如下:
核心價值觀為企業之道德觀和價值觀,也是全體紫羅蘭人恪守的價值準則和道德標準。 正如儒家之仁義禮智信,儒學發展到宋明之際理學階段的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紫羅蘭文化價值觀從中國傳統文化出發,從做人和做事兩個方面,依據《大學》功夫次第,從起心動念到修身治平,告知員工企業倡導什么,員工如何做人做事,企業如何規范發展。
誠信——立身之本
尊重——處事之方
進取——成功之要
共贏——和諧之道
次第關系:先立身做人,再做事立業,最后到達和諧的至善境界。
先說誠信之“誠”字。 誠的組詞:真誠、誠實、坦誠、忠誠、誠信,皆美好褒義。
何謂“誠”? 依《大學》:誠者,成也;誠者,勿自欺也。這個解釋不僅告訴我們誠可以成功收獲,還告訴我們如何做到誠,途徑就是——不自欺。不自欺即是對得起自己的良心,不自欺欺人。身心合一就是行為不違背自己的良心,自己的行為要受心的制約,受心的支配,而不因外界的各種感官欲望刺激,作出的行為違背自己的內心。不自欺,就不會不懂裝懂,這樣才能活得真,活得坦然,自身不足能夠看到,從而改進自新,走向成功。
不自欺即為佛家之“覺”,明白自己內心的狀態與情緒,當憤怒的時候,心即覺“我處于憤怒之中”。一旦察覺,憤怒即消一半;當悲痛的時候,心即覺“我處于悲痛之中”。一旦察覺,悲痛即可減輕一半;時時自覺,就能時刻把握自己,管理好自己,一個自我管理能力比較強的人,必定能成為一個有作為的人。
自我管理是西方管理學的詞匯,其實中國的的修養功夫自是獨成系統,積淀甚厚。中國人的修養是為“內圣外王”,通過內圣達到外王的境地,這也是由誠到成的道理所在。 “內圣外王”的修養功夫與先后次第,最著名當為《大學》中君子修為八條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格物致知為方法論,為基礎原則,除去此兩點,誠意即為“內圣”功夫之始,正心也是內圣的修養內容,修身則為聯系“內圣”、“外王”的紐帶,“齊家、治國、平天下”即時外王的過程。
如何理解誠意即為“內圣”功夫之始,《大學》如是說:“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小人閑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后厭然,掩其不善, 而著其善。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此謂誠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慎獨即獨處時時刻關照內心,表里如一,即為誠,誠于中,方能行于外,所以誠意為“內圣”功夫之始,誠為成功的第一步。
為何“誠”? 依《大學》:“唯天下至誠,為能經綸天下之大經,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夫焉有所倚!”,“唯天下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
大學進一步說明了至誠可以達到的甚高境界,這一境界是有責任有擔當的君子所追求的偉大理想和宏偉目標,而如此偉大的理想的實現的起點竟是一個“誠”字。所謂“誠”就是立身立業之本,是建功立業的基礎。
如何“誠”?不在外力而在于己,在于自己的一念之間,子曰:我欲仁,斯仁至也。“仁”如此,“誠”亦如此。所以想做到誠,并不是難事,但做到至誠就是非易事了,由易到難的差距就是誠的功夫不同。 梁漱銘先生說“功夫在誠意”,意在說明君子的“外王”之道“修齊治平”難處在于“內圣”之“誠意”。誠意之后,古人講究身心合一,即身不離心,身不離意,心在當下,端正心態。“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大學》)
“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圣人也。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這就是到達至誠的方法——“擇善而固執之”,“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堅定信念不動搖,知得一字,行得一字,千磨百煉,堅持到底。人的成功,哪一個不是如此? 圣人之言,誠不虞也。
再說“信”字。
人言為信,意即守承諾。對他人信守承諾,人人都明白此理,當努力修行不輟。這里重點要說的是對自己的承諾,如何信守。信守的過程,即修身的過程,“人生即修行”,這一內容,實際上是涉及西方管理學的“自我管理”,也即傳統文化中的“修身”。
為何“修身”?修身為外王之基礎。不用多言。
如何“修身”?儒家觀點:修身在“內求”。內求也是哲學特別是東方哲學區別于科學的不同。按照梁漱銘先生的觀點,儒家學問是關乎自身身心性命之學問,一個顯著特征便是“內求”,儒家諸經典隨處可證: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心正,而天下歸之。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發,發而不中,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孟子》
射有似乎君子,失諸正鶘,反求諸其身。 ——《中庸》
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也。
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 ——論語
正己而不求于人,則無怨。 ——中庸
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論語•衛靈公》
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論語•里仁》)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論語•憲問》
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論語•衛靈公》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論語•學而》
也有事例可征:曾子“三省吾身”; 顏回“不遷怒,不貳過”,篇幅所限,不再贅述。
所以我們說“信”,對人守信固然重要,對己守信卻是基礎,自己的計劃很多,真正實施的有多少?自己的想法很多,采取行動的有幾個?所以不管西方還是東方,不論古代還是當今,管理的精髓和做人做事的法則,總是大體一致,所謂“大道如一”,只是不同時期不同地區的圣人用不用的語言說出而已。
二、企業文化作用在企業發展過程中如何體現
1、品牌塑造過程中的企業文化運用
以品牌核心價值之一“精致”與企業精神“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相合為例。精致是紫羅蘭品牌核心價值之一,紫羅蘭產品、道具、店鋪形象、畫冊設計都在遵循著這一原則。精致不僅是表象,而是由內及外散發的一種氣質,這種內在的氣質外化為各種品牌表現手法。
精致的品牌核心價值與公司的企業精神“精益求精、持之以恒”是一脈相承的。精益求精、持之以恒是一種卓越的追求,表達了企業永恒的創新精神,體現了紫羅蘭人永不滿足、不斷進取的博大胸懷。精致是“精益求精”在品牌文化上的一種體現,精益求精要求在產品設計上要體現時尚和精致款式,在產品制造上要求工藝精湛“零缺陷”,在產品銷售上要營造精致的銷售環境和精到的服務。
精益求精、持之以恒是一種工作態度,也是一種人生修為。精益求精的前提是不滿足,心中永遠有一個可以改進的目標,“知不足而后進”,這要求紫羅蘭人不能小富即安,不能在已有的一些成績上沾沾自喜、自我滿足,而是不斷找到可以改進的地方,不斷根據周圍環境和客觀條件進行改善,這是企業的一種“內省”功夫和進取行為,正體現了紫羅蘭文化所倡導的“知”、“行”合一,精益求精體現“知”,持之以恒體現“行”。
2、市場拓展中的企業文化運用——文化招商
家紡行業的競爭日趨白熱化,在中國的家紡基地——南通有上千家家紡品牌,行業知名的品牌也有十多個,由于發源于同一地區,產品設計和營銷手法很大程度上是相互模仿,創新能夠帶來新出路,但創新的成本較高,所以一般企業不愿意創新,沒有品牌的理念,只是是簡單的賺錢思維。家紡企業競爭的一個重要表現是渠道競爭,為了占領更大的市場,建設更多的銷售網點,各品牌都是想方設法跑馬圈地——發展加盟商,比招商政策,一些小品牌優惠疊出,經銷商只要進貨,便有各種所謂的讓利優惠,但卻不提供或很少提供經營上的服務;面對已經上市的家紡品牌,紫羅蘭的市場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與之相比還有一些差距,這種情況下如何走出自己的有特色之路?紫羅蘭家紡選擇了“文化招商”這一蹊徑。紫羅蘭家紡招商不再是尋找加盟商,而是對經銷商進行選擇,首先看經銷商是否認同企業的文化:品牌文化、品牌的市場操作手法、品牌的服務理念等等,認可了紫羅蘭家紡的品牌文化,然后才考察是否具備經濟實力和其它條件,面對光有錢而沒“文化”的一些潛在加盟商,紫羅蘭家紡毫不客氣的說“不”。
對企業文化認同的加盟商,紫羅蘭家紡給出的不是經濟的優惠政策,而是先進的品牌理念和手法,如產品的品牌溢價、產品的國際時尚度、產品的時尚陳列、終端銷售的品牌化服務、終端運營的品牌化手法等等,通過這些軟性的政策,去吸引和選擇志同道合的加盟商伙伴,這樣的客戶一旦選定,不但溝通順暢,執行順暢,更能保證客戶經營的成功率,保證客戶對于紫羅蘭品牌的忠誠度,保證公司品牌形象的統一。
3、人力資源工作的企業文化運用——“以人為本,以仁為本”
讓員工“工作并快樂著,快樂并成長著”——這是紫羅蘭人力資源工作的追求。工作、快樂、成長是紫羅蘭人的工作與生活三個追求,這一追求不強調空洞的理想,不單純強調公司的利益,而是根據新生代員工的心理和個性,進而尊重員工的心理和個性,把工作的要求和個人追求有機的統一在一起,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溫家寶總理說要讓中國人生活得更加有尊嚴,同樣在紫羅蘭企業,公司領導層特別是公司董事長陳永兵先生更是把員工生活得更有尊嚴看成他的使命與追求。沒有快樂的工作是機器人,沒有工作的快樂是享樂蟲,沒有成長的員工是無追求的得過且過寒號鳥。
有了“工作、快樂、成長”的目標,如何實現這一目標呢 ?關鍵還是在員工管理上,紫羅蘭認為要以信任為管理基礎,尊重員工,從而激發其積極性。被信任和被尊重是人性的普遍追求,以人為本的管理必須洞悉人性,才能真正做到以人為本。紫羅蘭家紡有個“考勤信任制度”,內容是:如果連續半年以上無遲到、早退記錄的員工可以申請免打卡考勤,這一舉措體現了公司對優秀員工的信任,同時在免打卡考勤期間,員工也要對公司信任,如果有遲到早退現象也要如實記錄報告,這樣才能保證考勤信任。這一做法不但減輕了公司管理的成本,也融洽了公司和員工的信任關系,從小事上信任,培養了員工的榮譽感和信任感,又有利于員工在日常工作中積極認真習慣的養成,同時強化了員工信守諾言的道德觀,更容易形成人格完善的企業人。
三、紫羅蘭公司的企業運營管理最主要的特征
1、老板身體力行,公司管理層亦是如此。
企業文化是 “一把手”工程。企業文化工作是潛移默化自上而下的工作,領導層的模范表率做到了,普通員工才會真正貫徹執行,“君子德風,小人德草”正說明了這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說明了公司管理層帶頭的必要性。
員工行為改變推行的關鍵在于兩個方面,一是看高層的決心;二是看中基層的執行力。下坡容易上坡難,對員工行為放任自流可以使企業減少不少管理成本,但如果要加強員工行為規范,不僅僅是要加大管理成本,更為重要的是一把手要率先示范,一把手帶頭在企業具有最具說服力的推動作用,如果一把手把基本規范建設當作別人的事情,那么很快,企業里面很多人都會把它當作是別人的事情,甚至還把這種破壞企業文化建設的舉動當作是一種特權擁有的表現。所以,良好的行為規范必須從一把手做起,一把手如果覺得自己做有困難,那也不要要求別人去做,否則對文化建設反而會起到破壞性的作用。所謂“禮樂發于大夫,亦毀于大夫”,“罰站一分鐘”是由聯想的創業領袖倡導執行的,但在2003年之后,這個聯想歷史上最經典的文化現象漸行“絕跡”,這一點,最終又是被聯想少數高層破壞掉的。
紫羅蘭企業文化發端于企業創業人員, 創業人員在實際經營過程中所體現的進取務實、謙虛低調的工作作風和做人風范奠定了紫羅蘭企業文化的實質內容。紫羅蘭企業沒有罰款,但卻有成長贊助,罰款是被動的處罰,而成長贊助卻是在環境制度的影響下自動的承擔,有著公司的愛心基礎,員工接受起來更容易,這一做法就是從公司領導層開始的,原來領導層由于各種原因開會遲到的事情時有發生,成長贊助做法推廣后,遲到現象基本消除。
2、以文化為導向,以制度為保障
法律和道德是國家治理的兩種主要手段,同樣企業治理的手段也可分為制度和文化。法律和制度是剛性的,是不可觸犯的;道德和文化是柔性的,是潛移默化,是靠自律和環境影響實現的。法律和制度是道德和文化的底線,同時需要道德和文化的維持,道德和文化又需要法律和制度來保障,二者如太極陰陽二儀,一剛一柔,相互補充,相互影響。企業文化像企業高速發展道路上的路標,是方向指引,而制度像企業高速發展路上的護欄,是用來保證企業的快速度前進,不觸犯它可以忽視它的存在,但一旦觸犯了它又會受到傷害。方向錯了,難免不南轅北轍走彎路,護欄沒了,危險就會隨即而來。紫羅蘭家紡認為企業文化是一種內動力,可以激發員工的潛意識,可以以內達外,增強凝聚力,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而制度是企業運行的良性保障,可以通過機制使企業管理更加科學,更加有效率。
3、以品牌為工作標準,以適合為制度尺度
企業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品牌文化。品牌的理念和運作手法是企業的戰略思路,也是企業發展的必要措施。紫羅蘭家紡是中國家紡行業最早走品牌化路線的家紡企業之一,十幾年來在品牌創建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績,總結十幾年的品牌經驗,一個關鍵點就是以品牌化為各項工作的核心點和衡量標準。
如何理解這一點?在紫羅蘭所有的工作都是為了創建品牌而開展,工作到位不到位的衡量標準也是看符合不符合品牌化,品牌化既是出發點,又是最終落腳點。產品研發設計要圍繞品牌開展,要體現品牌的健康環保理念和時尚內涵;生產也是為品牌而服務,工藝上要體現紫羅蘭品牌的精致要求,質量上要保證紫羅蘭品牌的“零缺陷”要求,營銷更是品牌創建的直接工作,營銷戰略和市場規劃必須符合品牌的定位和內涵,終端運營應體現品牌的檔次和專業性。
品牌化思維是紫羅蘭人的思維模式,工作上要么不做,要做就要達到品牌化的要求,這也是企業精神“精益求精”的一個表現,工作無小事,功夫在細節。品牌之所以稱為品牌,就是在于軟性實力,在于企業長期積累的內功,在于細節上的盡善盡美。公司董事長陳永兵經常說,消費者(客戶、社會)認可一個品牌,實際上是對這個品牌提出了各方面的要求,從產品到員工,從設計到工藝,從營銷到服務,各個環節都要體現品牌的內涵和質量,都做到位了,大家才認為品牌理應如此,如果哪個環節做不到位,那么整個品牌就會因為這一個不到位而影響在人們心中的地位,這是一個苛刻的要求,雖然苛刻,既然選擇了做品牌的道路,就要不怕艱難,無怨無悔地走下去。
再說制度。制度沒有絕對的先進和落后,唯有適合企業的才是好的。相對于海爾初期,“不準隨地大小便”就是最好的制度,相對于高度標準化的KFC,地磚縫幾毫米,15分鐘必須進行衛生間保潔這樣細致的規定就是最好的。制度要適合,理念要超前。制度是管理思想和手法的體現,合適體現的是一種操作,如果只限于合適,就容易保守,固步自封,與企業發展必須不斷創新的規律相違背,因此企業的管理理念必須要不斷更新,要超前,要高瞻遠矚,這樣企業的發展才能有條不紊快速前進,而且企業的發展是可控的,是在既定的軌道上穩健發展。
結 語
利潤是企業創立的源動力,而文化是企業發展的內動力。企業不僅要創造利潤,還要承擔起培養人才、培養合格公民的任務,還要承擔起應盡的社會責任。利潤是保障企業發展的血液,而培養教化工作的落實和社會責任的承擔,則需要文化的滋養和推動。紫羅蘭品牌經營的是現代時尚產業,但其內部企業文化卻扎根于東方,汲取于西方,融匯西方現代管理理念和中國傳統文化于一體,西方管理思想催生了公司制度,東方傳統文化則孕育了企業文化。
一陰一陽之謂道,一東一西之謂和。資源終會枯竭,唯有文化生生不息。
愿紫羅蘭企業文化散發持久的魅力!
作者:紫羅蘭家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劉金抗、陳永兵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熱點資訊
熱點圖文
蘭精攜新品亮相2023intertextile家紡展!聯手8家供應鏈伙伴開啟一場零碳之旅
...
F98滅殺防護口罩面世,科技創新助力健康行
春節即至,春運期間人群流動性增加,親友團聚和外出旅行增多。一只有效阻隔、滅殺病毒細菌的防護口罩便成為人們的出行必需品。元...
天絲™莫代爾纖維在蘭精南京工廠成功投產
2023年1月初,隨著第一包天絲™莫代爾纖維在蘭精南京工廠成功投產,標志著蘭精公司在中國市場擁有了天絲...
2022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年度精銳榜揭曉本意紡織獲十大科技驅動榜樣
近日,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刊《紡織服裝周刊》連續第13年發布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年度精銳榜,推出“十大新聞事件...
東升地毯“踢進”2022卡塔爾世界杯,“足”夠精彩
眼下2022卡特爾世界杯正火熱進行,“中國制造”、”中國力量”從未缺席這場世界盛宴,特別是中國紡織企業,從球衣、球鞋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