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紡織”走馬觀花看青島
原紡織工業部技術裝備司副司長 吳永升
在建黨九十周年之際,本文作者參加了國資委紡織離退休干部局組織的青島老紡織工業基地學習、考察活動。過去,北京到青島的火車要走十幾個小時,現在只要4.5個小時。雖然這次青島之行來去只有5天,但是令參加考察活動的老專家們處處、事事都有新感受,引出諸多感慨與思考。本文作者在考察青紡聯、喜盈門、青島紡機三家企業后,由點到面,提出了值得全國紡織企業借鑒的發展方向。
青島,這座風景優美、氣候宜人的海濱城市在多年發展中又增添了不少新光環,其中少不了青島紡織聯合控股集團、喜盈門集團、青島宏大紡織機械公司和青島紡織機械股份公司等紡織企業在推動全市工業經濟大發展中作出的貢獻。
青紡聯的新思路
青島紡織聯合控股集團是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初期特批成立的一個集科工貿于一體的集團公司,可以說是改革開放中紡織行業第一個“吃螃蟹”的單位,并且在改革開放中不斷成長壯大。
在科學發展、調整結構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青紡聯按照科工貿一體化戰略,結合地域特點,充分利用自己的技術優勢、人才優勢,利用高新技術纖維,把多組分、差別化、功能性新型紡織工業原料的使用作為重點,發展特種、新穎和尖端紡織品,形成了紡紗、織造、染色、印花和后整理一條龍的生產能力,集紗、線、織物、服飾、家紡產品一條龍的產業鏈。目前,青紡聯生產使用的新型纖維比重已占到生產總量的90%以上。
在組織管理上,青紡聯實行統一經營、集中管理、建立基地、分散生產的方針,發揮各自的優勢,實行廣泛聯合。他們分別在外地建有四方產業園、膠州工業園、城陽產業園、臺兒莊產業園以及新疆和非洲的原料生產基地,形成了精心組織、科學發展、上下串通、持續發展的企業集團。
目前,青紡聯除了傳統紡織品以外,充分利用特種化學纖維和天然纖維,生產麻、天絲、羊毛、羊絨、莫代爾、竹、蛋白、亞麻、腈綸以及空調纖維混紡交織而成的紡織、服裝和家紡產品。產品琳瑯滿目,暢銷國內外市場。
大力發展特色、科技、健康紡織,使青紡聯形成了產品優勢、市場優勢和品牌優勢,也實現了豐厚的經濟效益,企業步入良性發展階段。“十一五”期間,集團總資產增長27.5%,銷售收入增長91.6%,出口創匯增長104%,利潤增長262%,職工平均工資年增長20.6%。可喜的是,節能減排和環保都完成了政府規定的指標,同時投入大量資金進行技術改造,精梳紗、無結頭紗和織機無梭化的比例都達到了100%。
特色、科技、健康紡織品生產帶來的是多品種、小批量的生產形式。據了解,在青紡聯生產的批次產品中,有幾噸、幾十噸的,最小批量只有5千克。面對這種形勢,紡織機械工業生產如何適應個性化發展需求,值得思考。
喜盈門的新系列
“人人用毛巾,家家喜盈門。”喜盈門產品遠銷3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出口產品占到總產量的一半以上。喜盈門集團是以生產毛巾起家的,集家紡產品和橡膠制品、包裝材料等行業于一體、科工貿于一體的企業集團,總資產已達42億元。
毛巾本是普普通通的物品,喜盈門集團卻把它做成了精品、系列產品,開發出抗菌保健系列毛巾、負離子遠紅外線系列毛巾、芳香睡眠系列毛巾和納米抗菌系列毛巾等。同時,他們把家紡產品也做成新品牌、新系列,包括無捻提花毛巾被系列、竹粘纖維毛巾系列、提花割絨毛巾系列、無捻活性染料印花毛巾系列,以及嬰幼兒用的干發巾套品等。
這些系列產品怎么形成的?首先,靠科技支撐。這個集團不僅有一支科技團隊,還與科研院所、大專院校聯合,還建有不同類型的省級、國家級技術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其次,靠技術過硬的團隊。這支隊伍既熟悉織造工藝,又能自如地運用、操作各種技術裝備。目前,集團擁有高檔劍桿織機、噴氣織機、高檔提花機、縫邊機、染色機、印花機以及后整理設備1000多臺(套)。
針對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的不斷出現,新產品的研發、市場需求的變化,織造機械、染整機械如何服務生產、引領發展,生產適應發展和變化的個性、特性紡織機械產品,值得思考。
青島紡機的新氣象
青島是我國紡織機械工業生產基地之一。筆者這次看到的是具有90年歷史的、不斷變遷的青島宏大紡織機械公司和青島紡織機械股份公司。
走進生產車間,工人們都在精心地操作機床,生產不同的零件。車間干凈的各條通道旁邊,放著不同格式工位器具,整齊擺放著不同而且分類的零部件。組裝后的零部件放在固定的工位器具上,準備流往下道工序。總裝后的每一種部件、每一臺機器都分別進行空車運轉和整機試車,通過檢測合格后再進行包裝,進入成品庫。同行者中不少參觀過國外的同類型工廠,但看到眼前的場景紛紛說:“發達工業化國家的紡織機械企業也不過如此。”
這些新氣象怎么來的?靠科技的支撐。這些新產品靠的是自力更生和自主研發,是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通過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而得來的。當然,也離不開政府的支持。這些新氣象是怎么來的?靠的是“六S管理”。“六S管理”制度不能流于形式,企業里上下一股勁,堅持、堅持、再堅持。
發展新型裝備制造業,給紡織機械工業發展提供了新的發展空間。在發展中如何做到“嘴里吃一個,手里拿一個,眼里盯一個,心里想一個”,有技術儲備,有自主知識產權,不失時機用好發展機遇期?值得思考。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熱點資訊
熱點圖文
蘭精攜新品亮相2023intertextile家紡展!聯手8家供應鏈伙伴開啟一場零碳之旅
...
F98滅殺防護口罩面世,科技創新助力健康行
春節即至,春運期間人群流動性增加,親友團聚和外出旅行增多。一只有效阻隔、滅殺病毒細菌的防護口罩便成為人們的出行必需品。元...
天絲™莫代爾纖維在蘭精南京工廠成功投產
2023年1月初,隨著第一包天絲™莫代爾纖維在蘭精南京工廠成功投產,標志著蘭精公司在中國市場擁有了天絲...
2022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年度精銳榜揭曉本意紡織獲十大科技驅動榜樣
近日,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刊《紡織服裝周刊》連續第13年發布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年度精銳榜,推出“十大新聞事件...
東升地毯“踢進”2022卡塔爾世界杯,“足”夠精彩
眼下2022卡特爾世界杯正火熱進行,“中國制造”、”中國力量”從未缺席這場世界盛宴,特別是中國紡織企業,從球衣、球鞋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