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環境學會研究顯示紡織品存在化學物風險隱患
芬蘭環境學會于2011年10月21日發表一份詳細報告,詳述關于紡織品(包括衣服及床上用品)的化學物風險管理及監管。
研究結果顯示,現時全歐盟及各成員國獨自實施的規則及政策不足以減低有關風險,特別是來自進口紡織品的風險。
研究主張采取創新方法加強監管紡織品所含化學物,措施包括:若紡織品含有被禁在歐盟使用的化學物,不準進口;各國有關政府部門互相合作;向公眾特別是消費者提供更多資訊;環保標簽的適用范圍擴大至化學物、新領域或產品品質控制等方面,包括人身安全、護理、耐用性及循環再造等資訊;以經濟誘因促進環保紡織品及相關產品的研發活動。
芬蘭環境部于2006年展開一項名為全國危險化學物計劃,旨在監管消費品及物件所含的化學物,上述研究是計劃的一環。
研究以紡織品為重點,因為紡織品由生產到使用以至被拋棄的整個生命周期涉及多種化學物,而且紡織品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產品。
研究著眼于廣泛使用在紡織品內的化學物,包括殺蟲劑、重金屬及礦物油,并評估這些化學物對環境構成的風險。
研究發現,紡織品所含的化學物對多方面構成風險,包括環境、消費者安全和健康,以及在生產、使用和拋棄時對生態系統構成的風險。
風險種類視乎紡織品的特性而定,例如所使用的纖維和處理程序。此外,紡織品所含化學物的特性也是決定因素之一,如持久性、累積性及毒性。
研究指出,消費品所含化學物成份是問題所在,仍然有待研究,有關解決方法也只在初步研究階段。事實上,消費者只剛剛開始認識紡織品的化學物風險。
此外,研究亦評估現行法例及自愿性措施,并探索其他風險管治辦法。現行措施涉及化學物、生產程序、進口、廢物及產品安全。這些措施包括規管及監察紡織品所用及釋放的化學物。不過,研究發現,這些措施的有效性仍屬未知之數,可能有所不足。
研究提出,通過更詳細的風險評估及更有效利用現行政策,實現更具效益的風險管治。例如:加強環保設計規則及提升消費者對化學物風險的認識,兩種方法互相配合。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熱點資訊
熱點圖文
《精品鵝絨被》標準出臺,快看看你買的被子達標了沒?
由中國家用紡織品行業協會發起的《精品鵝絨被》團體標準(以下簡稱“標準”)于2019年1月1日正式實施。(“標準”詳情附文...
三千多元買四床廉價柞蠶絲被
11日上午,泰安市質監局“纖檢進社區”活動走進農大社區,為市民免費講解鑒別絮棉制品、蠶絲制品的知識,并現場幫市民做鑒定。...
黃島檢疫局現場檢疫入境棉花
8月8日,山東黃島檢驗檢疫局工作人員對一批入境棉花進行口岸現場檢疫黃島口岸是全國第一大棉花進口口岸,黃島局采取多項措施,...
上海集中銷毀不合格進口服裝
12月12日,上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集中銷毀了近期查獲的不合格進口服裝和仿真飾品,共計銷毀110批次、16710件商品,貨...
明超舉辦賀新年大型活動
為了慶祝明超家紡2011年銷售業績實現了突破性增長、全面促進2012品牌升級,趁跨年迎新之際,公司總部整合旗下夢天姿、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