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材料國家檢測實驗室落戶泉州
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大潮中,泉州紡織行業加緊研發新材料,把握市場趨勢。近日,我市一企業功能性紡織材料檢測實驗室通過CNAS國家實驗室評審,拿到新產品的“國際通行證”;從1500噸/年擴產到5萬噸/年,到2013年,泉州竹纖維產能將超過目前的全國產能總和。
竹纖維產能將稱雄全國
缺乏紡織材料國家級檢測機構,一直困擾著泉州紡織企業。業界人士告訴記者,此前,企業研發出一款功能性紡織材料,就得把新材料送到外地檢測,有時為了滿足出口要求,還需要獲得國外權威機構認證,不僅增加成本更耽誤了實施規模化生產的時效。
“獲認可實驗室將具備互認資質,也就是說,通過企業實驗室檢測的產品,相當于拿到了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國際通行證。”海天集團技術負責人稱,“現在,新溶劑法竹纖維項目產能只有1500噸/年,今年上半年將達到5000噸/年,年底達到1.5萬噸/年,明年形成5萬噸/年產能。”
一個企業年產5萬噸新溶劑法竹纖維是怎樣一個概念?據介紹,目前,全國傳統粘膠法竹纖維總產能為3.5萬噸/年,5萬噸新溶劑法竹纖維將使泉州竹纖維產能遠遠超過國內傳統工藝的總產能,在質量和環保方面也將超過傳統粘膠法生產的竹纖維。
功能性面料需求大
在業界對2012年紡織市場持觀望態度時,海天、宏遠在新技術研發、產能擴張方面不遺余力,是否考慮到有足夠的市場能消化這些產能和產品?企業給出的回答是肯定的。
從本地市場需求看,作為服裝產業的上游環節,紡織行業近年來一直受到棉花價格大起大落的影響,泉州紡織企業所用的棉花、短纖、長絲仍需要進口或者外地采購,這些采購的原料產品性能并不穩定。在國內市場,去年國內紡織企業棉花需求在400多萬噸,除了進口300多萬噸棉花,還有100多萬噸的市場缺口需要填補;另一方面,石化纖維出現被新型纖維替代的趨勢,這一市場需求也有逾200萬噸。宏遠集團相關負責人分析,即便沒有介入傳統粘膠法竹纖維的原有市場,5萬噸/年的竹纖維項目也是供不應求。
“功能性面料技術和產品不斷更新,今年,企業生產的多款面料將被安踏公司用于中國奧運代表團服裝中。”海天集團負責人認為,紡織企業產品和技術轉型提升,也受到下游服裝制造業的影響,“功能性面料開發和使用,是服裝行業未來的大趨勢,投入大也必定帶來更大市場回報。”
介入服裝終端市場
當然,處于轉型期的泉州紡織行業,并不局限于研發新產品的企業提升,“成衣市場一直是企業緊盯的大市場。”泉州多家紡織企業都有相似的觀點。
“公司已經申請了數個服裝品牌,在適當的時候將進行推廣。”宏遠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由于竹纖維產能已進入技術再提升和產能迅速擴張的階段,技術含量高、質量穩定的原材料保證了服裝成衣的質量,所以將有意進入服裝終端市場。
把面料做出品牌,海天集團為企業生產的種種功能性材料命名,該企業負責人說,“我們要讓消費者一看服裝上的標牌,就知道這件服裝的材料出自哪家企業,具有哪些功能。”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熱點資訊
熱點圖文
《精品鵝絨被》標準出臺,快看看你買的被子達標了沒?
由中國家用紡織品行業協會發起的《精品鵝絨被》團體標準(以下簡稱“標準”)于2019年1月1日正式實施。(“標準”詳情附文...
三千多元買四床廉價柞蠶絲被
11日上午,泰安市質監局“纖檢進社區”活動走進農大社區,為市民免費講解鑒別絮棉制品、蠶絲制品的知識,并現場幫市民做鑒定。...
黃島檢疫局現場檢疫入境棉花
8月8日,山東黃島檢驗檢疫局工作人員對一批入境棉花進行口岸現場檢疫黃島口岸是全國第一大棉花進口口岸,黃島局采取多項措施,...
上海集中銷毀不合格進口服裝
12月12日,上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集中銷毀了近期查獲的不合格進口服裝和仿真飾品,共計銷毀110批次、16710件商品,貨...
明超舉辦賀新年大型活動
為了慶祝明超家紡2011年銷售業績實現了突破性增長、全面促進2012品牌升級,趁跨年迎新之際,公司總部整合旗下夢天姿、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