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集團的“四十而不惑”
—山東如意集團四十周年慶典晚會上致辭
2012-9-18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
大家好!很高興今天能夠參加如意集團的四十周年慶典晚會。“壯志凌云如意夢,矢志不渝四十年。”在這四十年間,如意集團從一家普通毛紡廠,成功轉型成為了一個擁有20個全資和控股子公司,擁有數百項專利技術和創新成果,實現收入過百億元,擁有中國國內A股和日本東京主板兩個上市公司的全球創新型企業集團;在這四十年間,我們見證了一個浸潤著智慧與汗水,光榮與夢想的成長奇跡,更見證了一種敢于“叫板”全球紡織科技最前沿領域,積極參與競爭的豪情與魄力。在這里,請允許我代表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對這樣一個足以讓所有人肅然起敬的中國紡織自主品牌企業,送上四十歲生日的祝福!
古語云:“四十而不惑”。“不惑”,意味著在復雜變幻的競爭格局之中,具備成熟清醒的自我認知;“不惑”,意味著面對多條發展路徑,具備“有所舍,有所得”的選擇與立場;“不惑”,意味著跳脫眼前的利益藩籬,具備長遠、可持續的價值增長能力。
正是四十年來腳踏實地的耕耘與“不惑”,使得如意逐步收獲了行業的一致認可,幾乎囊括了歷年來全國紡織的最高獎項——2002年,如意“賽絡菲爾紡紗技術及系列產品”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09年,如意獲得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科技進步一等獎,2010年,集7年之力潛心研制的“如意紡”紡紗技術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不惑”,是一種精神與態度,更是一種方法與謀略。借此機會,我想和大家一起來共同深入解讀如意的三個“不惑”——
如意的第一個“不惑”,體現在對自身定位的不惑。如意的難能可貴之處,在于不斷突破自身“機遇型發展”的企業定位,而將自已定位為“戰略型成長”的價值型企業。它并不局限于單一毛紡企業的角色定位,而是通過兼并、收購、重組等方式,完成了產業板塊的幾何式擴張,形成具有全球一流裝備水平的毛紡服裝和棉紡兩大產業鏈,并在毛紡、棉紡、印染、服裝四個相關領域迅速建立了顯著而強大的優勢。
如意的第二個“不惑”,體現在如意與它的掌舵人,在“舍”與“得”之間的“不惑”與游刃有余。
一方面,如意走出了中低檔產品價格戰的無序競爭怪圈,堅持“高端定位,精品戰略”的清晰客戶定位競爭戰略,對于自身的核心競爭力與差異化競爭優勢,保持深刻認知與精準把握;另一方面,如意十分重視技術創新和轉化平臺的建設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支持各類科技創新成果的轉化工作,每年銷售收入的4.2%以上用于技術創新投入,使公司的技術創新工作始終走在行業的前列,鍛造了一身靠產品說話的技術“硬功夫”。
如意的第三個“不惑”,則體現在對既有優勢與外部資源的“不惑”。近年來,如意不僅善于立足自身優勢資源,還能積極把握產業集中度不斷提升的大勢,鍛造靈活、開放的資源發現、吸納、盤活與整合能力,快速集聚起產業規模與創新優勢。
海外市場上,如意積極探索出一條與國際一流服裝品牌HUGOBOSS、杰尼亞、阿瑪尼等服裝商開展業務,“建立供應鏈關系”,到“定牌生產”,到“戰略合作”,再到“創造企業自主品牌”的戰略發展模式。
資本運作同時成為如意在全球紡織服裝供應鏈體系中積極謀求主動權的有效方式。2010年,如意通過第三方增發新股方式成為日本瑞納株式會社第一大股東,成為中國企業收購的第一家日本主板上市企業。與此同時,如意在意大利、德國控股高知名度的服裝企業,戰略布局的時尚版圖得到不斷擴張。
國內市場上,如意陸續收購濟寧印染廠、濟寧東麗針織集團等國有大中型企業,依靠如意的管理和如意文化的浸潤,使得產能得到重新激活,產業工人重獲生機,在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之間得到了有效平衡。
各位紡織業界的同仁們,現代紡織工業,它將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時尚產業的重要推動力量。”作為基礎性消費品產業,紡織工業將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事業中始終處于支柱性地位,繼續發揮重要的民生作用和在國際合作與競爭中的優勢作用,并在規模、結構、科技與品牌、質量效益、開拓國內外市場等方面取得持續的發展和進步!
作為中國紡織的創新示范企業,經過四十年的沉淀與歷練,如意集團也將步入新的戰略機遇期,它承載著如何更好地順應各族人民過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如何適應中國工業化中后期科學發展的新使命與新要求。未來的如意,如何才能鐵肩擔重任,更好發揮樣板企業的榜樣力量?在這里,我想與大家分享三點建議,概括為一句話——“技術創新做利器,有效融合是關鍵,品牌溢價為目標。”
第一,牢牢把握“技術創新”的利器,加快市場化應用與推廣的步伐。
近年來,如意堅持技術創新為主導,強化產學研結合,注重創新實效,追求可持續發展,構建了一套集原始創新、集成創新、消化吸收再創新等多元化的產業創新體系。
應當注意的是,原料瓶頸問題已經成為紡織工業發展的突出問題。符合循環經濟“再利用、資源化”發展要求的技術創新將幫助優勢企業搶占先機。與此同時,我們正面對一個“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時代。如何能讓技術創新的智慧與結晶更好地為行業所用?未來,希望如意能夠通過持續優化供應鏈管理體系,繼續加快先進技術與產品的普及與推廣,為推動紡織行業科技進步與整體提升貢獻更多力量!
第二,產業資本應積極依托金融資本做大做強,并通過有效融合與和諧運作,打造系統競爭力。
上市、并購、重組……近年來,如意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上都有可圈可點的資本運作手筆。產業資本不是孤立、封閉的創新,它可以依托金融資本實現自我的良性擴張。然而,擴張同時應當伴隨著和諧的融合。這種融合不僅僅是資產的融合,更體現在制度與機制的融合,管理模式的融合,以及文化與理念的融合。未來,希望如意在促進自身跨產業、不同企業整合的過程之中,能夠有效地融合異質文化,形成資源的優勢互補,提升系統競爭力。
第三,強化自主品牌的培育與壯大,提升品牌貢獻率與綜合溢價能力。
自主品牌的綜合溢價能力提升,是“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實現華麗轉身的重要標志。品牌價值凝聚在品牌生產者與品牌消費者間的忠誠關系之中,不斷接受著消費者評價的價值衡量。“質量、創新、快速反應、社會責任”,它們構成了“四位一體”的品牌價值體系。未來,希望如意能夠繼續將質量競爭力建設作為品牌的生命線,在全球范圍內持續整合創新資源,以快速反應作為品牌的活力,履行社會責任作為品牌的社會價值準則,通過全方位的知識產權保護與富有內涵的品牌文化推廣,將自身打造成為買方市場環境下“不可替代、不可或缺、不可超越、不可模仿”的強勢品牌。
最后,請允許我再次向迎來四十周年的如意集團表示衷心的祝福!期待如意能夠萬事如意!永遠都能保持一顆成熟的不惑之心,擁有非凡的睿智與不凡的氣度,成為世界紡織巨頭中一棵不老的常青樹!謝謝大家!
大家好!很高興今天能夠參加如意集團的四十周年慶典晚會。“壯志凌云如意夢,矢志不渝四十年。”在這四十年間,如意集團從一家普通毛紡廠,成功轉型成為了一個擁有20個全資和控股子公司,擁有數百項專利技術和創新成果,實現收入過百億元,擁有中國國內A股和日本東京主板兩個上市公司的全球創新型企業集團;在這四十年間,我們見證了一個浸潤著智慧與汗水,光榮與夢想的成長奇跡,更見證了一種敢于“叫板”全球紡織科技最前沿領域,積極參與競爭的豪情與魄力。在這里,請允許我代表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對這樣一個足以讓所有人肅然起敬的中國紡織自主品牌企業,送上四十歲生日的祝福!
古語云:“四十而不惑”。“不惑”,意味著在復雜變幻的競爭格局之中,具備成熟清醒的自我認知;“不惑”,意味著面對多條發展路徑,具備“有所舍,有所得”的選擇與立場;“不惑”,意味著跳脫眼前的利益藩籬,具備長遠、可持續的價值增長能力。
正是四十年來腳踏實地的耕耘與“不惑”,使得如意逐步收獲了行業的一致認可,幾乎囊括了歷年來全國紡織的最高獎項——2002年,如意“賽絡菲爾紡紗技術及系列產品”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09年,如意獲得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科技進步一等獎,2010年,集7年之力潛心研制的“如意紡”紡紗技術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不惑”,是一種精神與態度,更是一種方法與謀略。借此機會,我想和大家一起來共同深入解讀如意的三個“不惑”——
如意的第一個“不惑”,體現在對自身定位的不惑。如意的難能可貴之處,在于不斷突破自身“機遇型發展”的企業定位,而將自已定位為“戰略型成長”的價值型企業。它并不局限于單一毛紡企業的角色定位,而是通過兼并、收購、重組等方式,完成了產業板塊的幾何式擴張,形成具有全球一流裝備水平的毛紡服裝和棉紡兩大產業鏈,并在毛紡、棉紡、印染、服裝四個相關領域迅速建立了顯著而強大的優勢。
如意的第二個“不惑”,體現在如意與它的掌舵人,在“舍”與“得”之間的“不惑”與游刃有余。
一方面,如意走出了中低檔產品價格戰的無序競爭怪圈,堅持“高端定位,精品戰略”的清晰客戶定位競爭戰略,對于自身的核心競爭力與差異化競爭優勢,保持深刻認知與精準把握;另一方面,如意十分重視技術創新和轉化平臺的建設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支持各類科技創新成果的轉化工作,每年銷售收入的4.2%以上用于技術創新投入,使公司的技術創新工作始終走在行業的前列,鍛造了一身靠產品說話的技術“硬功夫”。
如意的第三個“不惑”,則體現在對既有優勢與外部資源的“不惑”。近年來,如意不僅善于立足自身優勢資源,還能積極把握產業集中度不斷提升的大勢,鍛造靈活、開放的資源發現、吸納、盤活與整合能力,快速集聚起產業規模與創新優勢。
海外市場上,如意積極探索出一條與國際一流服裝品牌HUGOBOSS、杰尼亞、阿瑪尼等服裝商開展業務,“建立供應鏈關系”,到“定牌生產”,到“戰略合作”,再到“創造企業自主品牌”的戰略發展模式。
資本運作同時成為如意在全球紡織服裝供應鏈體系中積極謀求主動權的有效方式。2010年,如意通過第三方增發新股方式成為日本瑞納株式會社第一大股東,成為中國企業收購的第一家日本主板上市企業。與此同時,如意在意大利、德國控股高知名度的服裝企業,戰略布局的時尚版圖得到不斷擴張。
國內市場上,如意陸續收購濟寧印染廠、濟寧東麗針織集團等國有大中型企業,依靠如意的管理和如意文化的浸潤,使得產能得到重新激活,產業工人重獲生機,在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之間得到了有效平衡。
各位紡織業界的同仁們,現代紡織工業,它將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時尚產業的重要推動力量。”作為基礎性消費品產業,紡織工業將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事業中始終處于支柱性地位,繼續發揮重要的民生作用和在國際合作與競爭中的優勢作用,并在規模、結構、科技與品牌、質量效益、開拓國內外市場等方面取得持續的發展和進步!
作為中國紡織的創新示范企業,經過四十年的沉淀與歷練,如意集團也將步入新的戰略機遇期,它承載著如何更好地順應各族人民過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如何適應中國工業化中后期科學發展的新使命與新要求。未來的如意,如何才能鐵肩擔重任,更好發揮樣板企業的榜樣力量?在這里,我想與大家分享三點建議,概括為一句話——“技術創新做利器,有效融合是關鍵,品牌溢價為目標。”
第一,牢牢把握“技術創新”的利器,加快市場化應用與推廣的步伐。
近年來,如意堅持技術創新為主導,強化產學研結合,注重創新實效,追求可持續發展,構建了一套集原始創新、集成創新、消化吸收再創新等多元化的產業創新體系。
應當注意的是,原料瓶頸問題已經成為紡織工業發展的突出問題。符合循環經濟“再利用、資源化”發展要求的技術創新將幫助優勢企業搶占先機。與此同時,我們正面對一個“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時代。如何能讓技術創新的智慧與結晶更好地為行業所用?未來,希望如意能夠通過持續優化供應鏈管理體系,繼續加快先進技術與產品的普及與推廣,為推動紡織行業科技進步與整體提升貢獻更多力量!
第二,產業資本應積極依托金融資本做大做強,并通過有效融合與和諧運作,打造系統競爭力。
上市、并購、重組……近年來,如意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上都有可圈可點的資本運作手筆。產業資本不是孤立、封閉的創新,它可以依托金融資本實現自我的良性擴張。然而,擴張同時應當伴隨著和諧的融合。這種融合不僅僅是資產的融合,更體現在制度與機制的融合,管理模式的融合,以及文化與理念的融合。未來,希望如意在促進自身跨產業、不同企業整合的過程之中,能夠有效地融合異質文化,形成資源的優勢互補,提升系統競爭力。
第三,強化自主品牌的培育與壯大,提升品牌貢獻率與綜合溢價能力。
自主品牌的綜合溢價能力提升,是“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實現華麗轉身的重要標志。品牌價值凝聚在品牌生產者與品牌消費者間的忠誠關系之中,不斷接受著消費者評價的價值衡量。“質量、創新、快速反應、社會責任”,它們構成了“四位一體”的品牌價值體系。未來,希望如意能夠繼續將質量競爭力建設作為品牌的生命線,在全球范圍內持續整合創新資源,以快速反應作為品牌的活力,履行社會責任作為品牌的社會價值準則,通過全方位的知識產權保護與富有內涵的品牌文化推廣,將自身打造成為買方市場環境下“不可替代、不可或缺、不可超越、不可模仿”的強勢品牌。
最后,請允許我再次向迎來四十周年的如意集團表示衷心的祝福!期待如意能夠萬事如意!永遠都能保持一顆成熟的不惑之心,擁有非凡的睿智與不凡的氣度,成為世界紡織巨頭中一棵不老的常青樹!謝謝大家!
回復 229764 到 家紡網 微信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熱點資訊
熱點圖文
蘭精攜新品亮相2023intertextile家紡展!聯手8家供應鏈伙伴開啟一場零碳之旅
...
F98滅殺防護口罩面世,科技創新助力健康行
春節即至,春運期間人群流動性增加,親友團聚和外出旅行增多。一只有效阻隔、滅殺病毒細菌的防護口罩便成為人們的出行必需品。元...
天絲™莫代爾纖維在蘭精南京工廠成功投產
2023年1月初,隨著第一包天絲™莫代爾纖維在蘭精南京工廠成功投產,標志著蘭精公司在中國市場擁有了天絲...
2022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年度精銳榜揭曉本意紡織獲十大科技驅動榜樣
近日,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刊《紡織服裝周刊》連續第13年發布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年度精銳榜,推出“十大新聞事件...
東升地毯“踢進”2022卡塔爾世界杯,“足”夠精彩
眼下2022卡特爾世界杯正火熱進行,“中國制造”、”中國力量”從未缺席這場世界盛宴,特別是中國紡織企業,從球衣、球鞋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