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渠道阻擊品牌
2012-11-15
在中國啤酒市場競爭最激烈的前沿陣地山東,在青島、趵突泉、北冰洋、琥珀、三孔等區域強勢啤酒品牌林立的局面下,銀麥啤酒居然連續多年在產量和利潤水平上穩居山東第二。相比于Q啤酒世界級的影響力,和550萬噸的巨大產能;銀麥僅擁有50萬噸的產能,如果以品牌戰與Q啤酒對峙,銀麥無論如何都不是百年品牌的對手,更何況巨大的傳播費用也會把銀麥拖垮,而價格戰導致的"自我殺傷性",更不是可以與大品牌長久對弈的法門。那么銀麥靠什么去叫板大品牌呢?
見縫插針
大品牌的市場縫隙,就是小企業的生存機會。銀麥做市場從不冒失攻擊,而是把營銷FromEMKT.com.cn人員分布在市場的角落里,靜觀競爭對手的動向,尋找市場的空隙。哪里有漏洞,就往哪里鉆,實行見縫插針式的渠道策略。
L市場的匯泉啤酒,作為Q啤酒收購的子品牌,一直在當地市場占據主導地位。Q啤酒為了整合旗下品牌資源,突然宣布用LS啤酒(Q啤酒收購的另一子品牌)替代匯泉啤酒,同時將長期推銷匯泉啤酒的老業務員全部開掉,重新招募業務員來推銷LS啤酒。于是,市場就出現了一個短暫的空檔。銀麥在第一時間發現"敵情"后,立即集中車輛人力等資源,迅速到酒店、餐館、超市、社區便利店等終端鋪貨,通過業務員高頻率的有效拜訪,在終端做專業的生動化陳列,集中造勢,使搶奪的終端網點穩固下來,最終與LS啤酒在市場布局上實現平分秋色。
銀麥在L市場市場上從無到有,從有到占據半壁江山,是由于在見縫插針的過程中把握好了各個步驟:戰術上盡量避免與強者的正面交鋒,蟄伏期能夠做到知己知彼,抓住對手的過失后能夠以快制慢,獲得根據地后能夠將市場維護到位。
大品牌雖然由于攤子太大,不可能永遠"無懈可擊",但機會并不常有。因此,一旦對手露出破綻,弱勢品牌必須全力以赴,一擊而就,在短時間內用優勢兵力將對手消滅。銀麥在獲知對手破綻后,從決策到行動,3天內就組織了50名業務員(加上10多輛送貨車)各就各位,各自奔向目標網點,從而在短時間內實現鋪貨率最大化,避免陷入消耗戰的泥潭。
小品牌在短時間內獲得的陣地,也有可能在日后雙方的拼搶中丟失掉,或陷入拉鋸戰中苦不堪言。因此,終端能否維護到位,關系著短期的機會能否轉化為長期的競爭優勢。銀麥在把握機會進行終端鋪貨后,通過業務員高頻次的終端拜訪,進行定單傳遞、理貨、POP陳列、庫存管理、促銷執行、客情推進等,一方面不斷擴大零售網點數量,另一方面在已獲得的網點內,盡最大努力刺激消費者的觸覺,并把對手趕出貨架,讓競品無法落地生根。
可見,見縫插針策略,其實是一套組合拳。抓住大品牌留下的市場空隙,只是組合拳里的關鍵一步棋。見縫插針策略要真正見效,需要將一系列組合動作實施到位。
策反分銷
見縫插針策略固然可以以小博大,但是"縫隙"并不常有,如果僅僅是等待對手暴露出缺點,則無異于守株待兔。因此,作為弱勢品牌,在主動進攻中打擊對手的弱點才是上策,才可以使對手的弱點轉化為可以直接進攻的"縫隙"。策反強敵的分銷網絡,正是利用了大品牌產品價格透明造成渠道利潤微薄、進而導致分銷商怨聲載道的致命硬傷,通過策反對方分銷商,使對手的終端網點轉化為自身的堡壘陣地。
H市場是Q啤酒的勢力范圍,其人口密集、消費能力大,又是距離Q總部最近的一塊市場,經過市場走訪,銀麥發現,渠道環節正是Q啤酒的致命缺陷:Q啤酒在H市場有1個一級批發商和22個簽約分銷商,由Q啤酒辦事處直接控制分銷商發貨,這意味著分銷商在決定著該市場的走向。同時,Q啤酒的渠道利潤長期不能保證,每包(9瓶)啤酒帶給分銷商的利潤不足3毛錢,這導致渠道不滿漸長。另外,由于H市場周邊都是Q啤酒的基地市場,竄貨現象經常發生。為了避免促銷力度過大導致基地市場受到沖擊,Q啤酒對每個分銷商收取2萬元保證金,只要分銷商違規竄貨,Q啤酒便從保證金中罰款,渠道怨氣沖天。分銷商決定著終端市場,分銷商的利益又不能得到保證,那么,策反分銷商就成為促使對手網點快速丟失的一條捷徑。
對于有易幟意向的分銷商,銀麥承諾簽訂協議,在終端服務、價格維護、促銷執行、月底返扣、年底獎勵等方面詳細約定,保證渠道利益。銀麥這種有針對性的策略立見高下,Q啤酒的數名分銷商倒戈過來。在Q啤酒的分銷商多半已被策反的情況下,銀麥開始實地進攻:在隨后的一周內,將10余萬瓶啤酒運進了這些分銷商的倉庫;憑借利潤優勢,分銷商將手中的Q啤酒終端店轉換為銀麥的鋪貨店;對于尚未歸順的剩余分銷商,銀麥采取"打拉結合"的方式,先將其控制的終端鎖定,然后讓業務員將其控制的終端一個個拿下,邊打邊談,迫使對手加入本方陣營。分銷商的叛變,使Q啤酒在配送上出現"斷檔"。
在策反之后,銀麥又組織業務員隊伍,與Q啤酒的業務員展開正面拼搶,雙方在終端網點的生動化陳列上彼此拼殺。銀麥在短時期內加大火力,加大生動化陳列的力度,并階段性地組織重點區域的反復沖擊,Q啤酒的終端生動化遭遇重創,銀麥的市場形象迅速提升。
除了策反分銷商進行渠道壓貨、組織業務員進行終端牽制外,銀麥還組織路演和促銷活動等進行消費者拉動、逐次占領了餐飲、商超、小批零店、夜市等市場制高點,最終使Q啤酒的鋪貨率降到了40%以下,而銀麥的鋪貨率則提高到了70%。
這一局,銀麥勝在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和準確的決策指揮能力上。前者使銀麥得以選擇合適的進攻點--任何啤酒在失去分銷物流平臺后,都不可能實現有效覆蓋,拿下競爭對手的分銷商,就意味著終端網點的局部勝利;后者則使銀麥能夠把握好進攻手法的"正"與"奇"--先重點策反分銷網絡,迫使對手出現渠道"短路",然后在料到對手會組織業務人員攻搶終端時,有策略地與之展開正面較量,并輔以促銷、攪局等活動,明戰與暗襲、主陣與輔陣相互配合,依靠速度和靈活性取勝。
誘敵露破
當對手的弱點處于既不可直接進攻、又尚未被激化的狀態時,無論是見縫插針還是策反策略,都無法奏效。銀麥的應對之策是,先在試探性的進攻中熟悉終端情況,然后選取重點市場多次開展促銷活動,誘使對手還擊,讓對手的弱點在多次應對中尖銳化,令其自亂陣腳,銀麥趁機在亂中取勝。
W市場是Q啤酒經營多年的市場,消費習慣根深蒂固,市場占有率高達90%。在市場走訪中銀麥發現了對手的關鍵弱點:Q啤酒在W市場實行傳統的大客戶渠道代理制,設有兩個一級批發商,其所有市場促銷全通過經銷商來執行,兩個一級批發商之間并不和睦,并且他們從去年開始都在減少直供店,轉交給手下的數家分銷商控制。但是,這些弱點還相對"溫和",并沒有達到矛盾尖銳化狀態。于是銀麥選擇了5名經銷商,同時派駐了5名業務員,將W市場劃為5大片區開始經營,但是銀麥品牌認知度不高,市場反應冷淡。在終端整體推進不奏效的情況下,銀麥決定嘗試攻擊對手的"必救之地",利用對手不是鐵板一塊的弱點,迫使對手在應對中暴露出更多破綻,根據破綻來確定該如何繼續進攻。銀麥選擇了兩百余家啤酒銷量較好的酒店(B類店)進行鋪貨,并與酒店協議進行有償擺桌活動:約定在酒店每桌上擺放4瓶銀麥啤酒,月底銀麥每桌贈送酒店4瓶啤酒。促銷的誘惑,加上銀麥業務員的終端維護,一周內銀麥在B類店中的鋪貨率達到了60%。
這讓Q啤酒感受到了威脅,于是也開始在酒店搶搞擺桌活動。但由于Q啤酒沒有業務員負責終端,只能發動渠道商配合:為經銷商提供一個月500家擺桌促銷用酒,月底每桌同樣贈送4瓶。Q啤酒的這次反擊,使自身的弱點開始問題化:其經銷商貪圖小便宜,只執行了約260家,其他促銷用酒被經銷商截留;由于其擺桌促銷活動全部是由經銷商執行,簽訂的協議五花八門,促銷信息在傳播中也變了樣,最后導致對酒店的獎勵在兌現時出現大面積投訴。這次促銷暴露出Q啤酒在市場管理上的漏洞,銀麥找到了對手的軟類,其市場突破口開始被撕開。
同時,銀麥的業務員開始與B類店老板談判:只要賣到銀麥啤酒所規定的銷量,每月給予相應數量產品的獎勵。半月內,Q啤酒接連丟失了80家酒店。作為回擊,Q啤酒下令10天內務必完成與所有酒店的簽約。這使Q啤酒粗放式管理的弊病又一次凸顯出來:銀麥采取一月一簽的形式,開展本次活動共投入30萬元促銷費用,而Q啤酒為了全面封殺銀麥,與酒店簽定的是全年專賣合同,投入高達數百萬元;Q啤酒只重簽店不顧維護,簽店之后終端交由經銷商配送,最后酒店換人或換賣競爭對手的產品也無人監督;由于簽店是廠家投入,經銷商在簽約時,為了套取廠家促銷,進行一店多簽或簽假店屢見不鮮。Q啤酒在被動式的盲目跟進中進一步出現價格松動、促銷費用結算不清等問題。在一步步誘敵深入、把握戰場主動權后,銀麥開始抓住戰機,通過促銷、贈送等方式,向Q啤酒的專賣店滲透,并利用對手渠道利潤薄的缺點,對Q啤酒的經銷商和專賣店同時開展策反,將對手的專賣店變成自己的主營店。至此,銀麥已從Q啤酒手中搶奪了過半的市場。
可以看出,銀麥輪番發動的促銷活動并沒有什么新奇之處,銀麥只是在抓住主要戰場的基礎上,將常規性的促銷活動運用到位,誘使對手在出手還擊中將弱點暴露無遺,使其首先自亂,在此基礎上再配以策反等手段進行終端搶奪。其中,"攻其必救之地",選好突破口是關鍵。(作者系山東銀麥啤酒公司銷售總經理)
見縫插針
大品牌的市場縫隙,就是小企業的生存機會。銀麥做市場從不冒失攻擊,而是把營銷FromEMKT.com.cn人員分布在市場的角落里,靜觀競爭對手的動向,尋找市場的空隙。哪里有漏洞,就往哪里鉆,實行見縫插針式的渠道策略。
L市場的匯泉啤酒,作為Q啤酒收購的子品牌,一直在當地市場占據主導地位。Q啤酒為了整合旗下品牌資源,突然宣布用LS啤酒(Q啤酒收購的另一子品牌)替代匯泉啤酒,同時將長期推銷匯泉啤酒的老業務員全部開掉,重新招募業務員來推銷LS啤酒。于是,市場就出現了一個短暫的空檔。銀麥在第一時間發現"敵情"后,立即集中車輛人力等資源,迅速到酒店、餐館、超市、社區便利店等終端鋪貨,通過業務員高頻率的有效拜訪,在終端做專業的生動化陳列,集中造勢,使搶奪的終端網點穩固下來,最終與LS啤酒在市場布局上實現平分秋色。
銀麥在L市場市場上從無到有,從有到占據半壁江山,是由于在見縫插針的過程中把握好了各個步驟:戰術上盡量避免與強者的正面交鋒,蟄伏期能夠做到知己知彼,抓住對手的過失后能夠以快制慢,獲得根據地后能夠將市場維護到位。
大品牌雖然由于攤子太大,不可能永遠"無懈可擊",但機會并不常有。因此,一旦對手露出破綻,弱勢品牌必須全力以赴,一擊而就,在短時間內用優勢兵力將對手消滅。銀麥在獲知對手破綻后,從決策到行動,3天內就組織了50名業務員(加上10多輛送貨車)各就各位,各自奔向目標網點,從而在短時間內實現鋪貨率最大化,避免陷入消耗戰的泥潭。
小品牌在短時間內獲得的陣地,也有可能在日后雙方的拼搶中丟失掉,或陷入拉鋸戰中苦不堪言。因此,終端能否維護到位,關系著短期的機會能否轉化為長期的競爭優勢。銀麥在把握機會進行終端鋪貨后,通過業務員高頻次的終端拜訪,進行定單傳遞、理貨、POP陳列、庫存管理、促銷執行、客情推進等,一方面不斷擴大零售網點數量,另一方面在已獲得的網點內,盡最大努力刺激消費者的觸覺,并把對手趕出貨架,讓競品無法落地生根。
可見,見縫插針策略,其實是一套組合拳。抓住大品牌留下的市場空隙,只是組合拳里的關鍵一步棋。見縫插針策略要真正見效,需要將一系列組合動作實施到位。
策反分銷
見縫插針策略固然可以以小博大,但是"縫隙"并不常有,如果僅僅是等待對手暴露出缺點,則無異于守株待兔。因此,作為弱勢品牌,在主動進攻中打擊對手的弱點才是上策,才可以使對手的弱點轉化為可以直接進攻的"縫隙"。策反強敵的分銷網絡,正是利用了大品牌產品價格透明造成渠道利潤微薄、進而導致分銷商怨聲載道的致命硬傷,通過策反對方分銷商,使對手的終端網點轉化為自身的堡壘陣地。
H市場是Q啤酒的勢力范圍,其人口密集、消費能力大,又是距離Q總部最近的一塊市場,經過市場走訪,銀麥發現,渠道環節正是Q啤酒的致命缺陷:Q啤酒在H市場有1個一級批發商和22個簽約分銷商,由Q啤酒辦事處直接控制分銷商發貨,這意味著分銷商在決定著該市場的走向。同時,Q啤酒的渠道利潤長期不能保證,每包(9瓶)啤酒帶給分銷商的利潤不足3毛錢,這導致渠道不滿漸長。另外,由于H市場周邊都是Q啤酒的基地市場,竄貨現象經常發生。為了避免促銷力度過大導致基地市場受到沖擊,Q啤酒對每個分銷商收取2萬元保證金,只要分銷商違規竄貨,Q啤酒便從保證金中罰款,渠道怨氣沖天。分銷商決定著終端市場,分銷商的利益又不能得到保證,那么,策反分銷商就成為促使對手網點快速丟失的一條捷徑。
對于有易幟意向的分銷商,銀麥承諾簽訂協議,在終端服務、價格維護、促銷執行、月底返扣、年底獎勵等方面詳細約定,保證渠道利益。銀麥這種有針對性的策略立見高下,Q啤酒的數名分銷商倒戈過來。在Q啤酒的分銷商多半已被策反的情況下,銀麥開始實地進攻:在隨后的一周內,將10余萬瓶啤酒運進了這些分銷商的倉庫;憑借利潤優勢,分銷商將手中的Q啤酒終端店轉換為銀麥的鋪貨店;對于尚未歸順的剩余分銷商,銀麥采取"打拉結合"的方式,先將其控制的終端鎖定,然后讓業務員將其控制的終端一個個拿下,邊打邊談,迫使對手加入本方陣營。分銷商的叛變,使Q啤酒在配送上出現"斷檔"。
在策反之后,銀麥又組織業務員隊伍,與Q啤酒的業務員展開正面拼搶,雙方在終端網點的生動化陳列上彼此拼殺。銀麥在短時期內加大火力,加大生動化陳列的力度,并階段性地組織重點區域的反復沖擊,Q啤酒的終端生動化遭遇重創,銀麥的市場形象迅速提升。
除了策反分銷商進行渠道壓貨、組織業務員進行終端牽制外,銀麥還組織路演和促銷活動等進行消費者拉動、逐次占領了餐飲、商超、小批零店、夜市等市場制高點,最終使Q啤酒的鋪貨率降到了40%以下,而銀麥的鋪貨率則提高到了70%。
這一局,銀麥勝在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和準確的決策指揮能力上。前者使銀麥得以選擇合適的進攻點--任何啤酒在失去分銷物流平臺后,都不可能實現有效覆蓋,拿下競爭對手的分銷商,就意味著終端網點的局部勝利;后者則使銀麥能夠把握好進攻手法的"正"與"奇"--先重點策反分銷網絡,迫使對手出現渠道"短路",然后在料到對手會組織業務人員攻搶終端時,有策略地與之展開正面較量,并輔以促銷、攪局等活動,明戰與暗襲、主陣與輔陣相互配合,依靠速度和靈活性取勝。
誘敵露破
當對手的弱點處于既不可直接進攻、又尚未被激化的狀態時,無論是見縫插針還是策反策略,都無法奏效。銀麥的應對之策是,先在試探性的進攻中熟悉終端情況,然后選取重點市場多次開展促銷活動,誘使對手還擊,讓對手的弱點在多次應對中尖銳化,令其自亂陣腳,銀麥趁機在亂中取勝。
W市場是Q啤酒經營多年的市場,消費習慣根深蒂固,市場占有率高達90%。在市場走訪中銀麥發現了對手的關鍵弱點:Q啤酒在W市場實行傳統的大客戶渠道代理制,設有兩個一級批發商,其所有市場促銷全通過經銷商來執行,兩個一級批發商之間并不和睦,并且他們從去年開始都在減少直供店,轉交給手下的數家分銷商控制。但是,這些弱點還相對"溫和",并沒有達到矛盾尖銳化狀態。于是銀麥選擇了5名經銷商,同時派駐了5名業務員,將W市場劃為5大片區開始經營,但是銀麥品牌認知度不高,市場反應冷淡。在終端整體推進不奏效的情況下,銀麥決定嘗試攻擊對手的"必救之地",利用對手不是鐵板一塊的弱點,迫使對手在應對中暴露出更多破綻,根據破綻來確定該如何繼續進攻。銀麥選擇了兩百余家啤酒銷量較好的酒店(B類店)進行鋪貨,并與酒店協議進行有償擺桌活動:約定在酒店每桌上擺放4瓶銀麥啤酒,月底銀麥每桌贈送酒店4瓶啤酒。促銷的誘惑,加上銀麥業務員的終端維護,一周內銀麥在B類店中的鋪貨率達到了60%。
這讓Q啤酒感受到了威脅,于是也開始在酒店搶搞擺桌活動。但由于Q啤酒沒有業務員負責終端,只能發動渠道商配合:為經銷商提供一個月500家擺桌促銷用酒,月底每桌同樣贈送4瓶。Q啤酒的這次反擊,使自身的弱點開始問題化:其經銷商貪圖小便宜,只執行了約260家,其他促銷用酒被經銷商截留;由于其擺桌促銷活動全部是由經銷商執行,簽訂的協議五花八門,促銷信息在傳播中也變了樣,最后導致對酒店的獎勵在兌現時出現大面積投訴。這次促銷暴露出Q啤酒在市場管理上的漏洞,銀麥找到了對手的軟類,其市場突破口開始被撕開。
同時,銀麥的業務員開始與B類店老板談判:只要賣到銀麥啤酒所規定的銷量,每月給予相應數量產品的獎勵。半月內,Q啤酒接連丟失了80家酒店。作為回擊,Q啤酒下令10天內務必完成與所有酒店的簽約。這使Q啤酒粗放式管理的弊病又一次凸顯出來:銀麥采取一月一簽的形式,開展本次活動共投入30萬元促銷費用,而Q啤酒為了全面封殺銀麥,與酒店簽定的是全年專賣合同,投入高達數百萬元;Q啤酒只重簽店不顧維護,簽店之后終端交由經銷商配送,最后酒店換人或換賣競爭對手的產品也無人監督;由于簽店是廠家投入,經銷商在簽約時,為了套取廠家促銷,進行一店多簽或簽假店屢見不鮮。Q啤酒在被動式的盲目跟進中進一步出現價格松動、促銷費用結算不清等問題。在一步步誘敵深入、把握戰場主動權后,銀麥開始抓住戰機,通過促銷、贈送等方式,向Q啤酒的專賣店滲透,并利用對手渠道利潤薄的缺點,對Q啤酒的經銷商和專賣店同時開展策反,將對手的專賣店變成自己的主營店。至此,銀麥已從Q啤酒手中搶奪了過半的市場。
可以看出,銀麥輪番發動的促銷活動并沒有什么新奇之處,銀麥只是在抓住主要戰場的基礎上,將常規性的促銷活動運用到位,誘使對手在出手還擊中將弱點暴露無遺,使其首先自亂,在此基礎上再配以策反等手段進行終端搶奪。其中,"攻其必救之地",選好突破口是關鍵。(作者系山東銀麥啤酒公司銷售總經理)
回復 233411 到 家紡網 微信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熱點資訊
熱點圖文
“玉娜”--來自“雪都”阿爾泰的駝絨家紡品牌
...
明遠創意生活:亮相首屆“中華織造大會”傳遞東方自然美學
2022年12月30日,首屆“中華織造大會”通過多角度、深層次探討新時代中國紡織行業發展的新思路、新舉措,堅持創造性轉化...
“華彩重現”--夏爾小鎮2023春夏新品發布會云上舉行
12月19日下午,夏爾小鎮(Cieltown)2023年春夏新品發布會在其抖音號舉辦,由夏爾家紡產品總監朱玉玲、設計師李...
羅萊生活發布碳中和愿景,以綠色引領家紡行業可持續發展
8月1日,羅萊生活發布企業碳中和路線圖,力爭在2028年實現碳達峰,2050年實現碳中和。氣候變化是當今世界面臨的重大挑...
杜絕雙標,公平競爭,成分標注“迭代®滌綸”是維護纖維正常競爭的公平權利
改革開放以來,國外產品陸續進入中國市場,當時他們絕大多數產品質量優秀、技術領先,很多產品無論成分、還是品類,在國內市場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