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狂歡:1天花掉1個月工資
2012-12-25
“噠、嗒嗒……”東北邊境一縣城,50多歲的孔繁娟在電腦前不停地按著鼠標,終于在2012年11月11日凌晨剛過就“秒殺”到兩瓶特價高檔白酒。“這是我最滿意的成果,留著過年喝。”
當天,有2億多人像孔繁娟一樣卷進“雙11”瘋狂大促銷;當年,國內幾大電子商城競相掀起一波又一波網購潮,沖擊著大江南北。
親,這一年,你網購了嗎?
痛并快樂——1分鐘賣出4.8萬件貨,“敲鍵盤敲到手指破”;一天花掉一個月工資,“我是刷了還是被涮了?”
每天8億件商品待售、6000萬人次“逛店”、平均每分鐘售出4.8萬件貨品——這不是憑空想象,而是真實數據勾畫出的網購圖景。
10分鐘交易額2億多元,一天超過190億元,一年突破萬億元——這不是天馬行空,而是網民們掏出的真金白銀。
今年5月、6月、8月,蘇寧易購、京東商城、天貓等幾大電商輪番進行價格血拼,蘇寧關注度達到平日的5至8倍,京東也翻倍增長;“雙11”淘寶系傾力打造的“購物狂歡節”,淘寶和天貓半天的銷售額就超過今年“十一”黃金周上海395家大中型商業企業5000多家網點的營業收入。
“雙11一天成交269單,我們只有三個人,忙得覺不睡、臉不洗,甚至水都不敢喝。”淘寶店主小寧說。一家“官方旗艦店”的客服說:“每位客服接待的顧客在百人以上,我們敲鍵盤敲得手指都破了。”
網絡的另一端,同樣是“痛并快樂”。“不怕買不到,就怕想不到。”“80后”王文文不僅網購婚房的各種建筑材料、家電,就連蜜月旅行也是網購。而看著一堆不知存放何處的“戰果”,“網購達人”小劉恍然大悟:“一天花掉一個月的工資,一覺醒來,不知道自己是刷了還是被涮了?”
10年前,網購還是人們半信半疑的新生事物;2012年,它以“瘋狂”的姿態證實自己強大而不可忽視的存在。
2012年12月3日,阿里巴巴宣布,淘寶網和天貓年度總交易額突破1萬億元。獨立電商分析師李成東預測,如果加上京東、騰訊、蘇寧易購等,今年整個線上市場占全國零售業總額比例或超7%。
業內有人認為,線上經濟已發起對傳統零售的顛覆之戰。也有人認為,現在下這樣的結論還過早,電商要撼動傳統商業,至少要先解決自身存在的諸多弊端。
愛與哀愁——促銷就“爆倉”,信用有漏洞,“想說愛你不容易”;九成用戶表示滿意,“網購看上去還算靠譜”
“直到雙12來臨,雙11的貨才到。購物熱情已在等待中耗盡。”北京網民小蔣說。因為物流的原因,小寧“雙11”后補發了近10個包裹。
物流是網購中最為人詬病的問題。據電子商務投訴與維權公共服務平臺統計,2012年11月接到的電子商務投訴中,約54%是“雙11”期間購物問題,其中“到貨遲緩”居首。
其次,虛假促銷、網購詐騙、信用體系不完善等也是掣肘網購發展的重要因素。今年“8·15”京東、蘇寧、國美掀起的電商大戰涉嫌價格欺詐,被國家發改委判令整改;中國電子商務協會等機構的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6月底,過去一年間,6000萬網民網購因一些詐騙網站損失估計超過300億元。對網購的這些現象,一位網友不禁感嘆:“想說愛你不容易。”
然而,瑕不掩瑜。人們還是看到了網購的“真誠”。《中國網絡購物市場總體評價報告》指出,與傳統市場相比,網購的產品質量似乎更讓人放心:2011年網購投訴中涉及產品質量的僅8%,而消協同期受理的質量投訴卻占一半。同時,用戶對網購的整體評價持續提升,2011年,對網購整體表示滿意的用戶達到90%。
“網購看上去還算靠譜”,這份報告分析認為,網購交易記錄可長期保存,具有“來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證、風險可控制、責任可追究”的特點,起到了從源頭上規范市場秩序的作用。
“本質上,電商的誠信程度會高于傳統行業,因為電商是依靠信息的,信息透明會減少不誠信。”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書長姜奇平說。
不過,業內人士認為,網購的用戶滿意度仍有提升空間。網購平臺應積極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務保障體系,避免行業內出現以價格欺詐、虛假宣傳等為手段的惡性競爭,并進一步完善漏洞頻出的信用評價體系。“下一步考慮的不只是更大的交易額,還要多方共建電子商務新秩序。”
是或不是——任一地方上網購物,24小時到貨不是奇跡?站在一萬億的坎上,看到十萬億的未來?
“我希望把產品上全,把店做大;希望以后快遞能撐起所有電商。”——這是淘寶店主小寧的愿望。
未來十年內,中國任何地方的人上網購物,都能在24小時內到貨——這是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馬云規劃的未來。
網購的大發展首先要突破物流“瓶頸”,這已是各大電商企業的共識。亞馬遜、京東、蘇寧易購等紛紛走上自營物流體系的道路。馬云告訴記者,阿里巴巴兩三年前也已開始布局物流,但他們不做快遞企業,而是通過數據分享,搭建平臺,加快流通環節的變革。
網購的發展要走出“價格戰”泥潭,提升服務能力。相比傳統商業,網購少了多級分銷,這決定網購價格必然低于傳統商場,當前電商仍會將價格促銷作為擴大市場的利器。姜奇平說:“單純拼價格背后,是單一品種大規模生產,未來電商大戰將拼服務、產品、個性化定制,小批量多品種生產銷售將成為新的發展模式。”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也指出,具有性價比的產品、優質服務以及具有吸引力的品牌,這些因素會決定消費者的歸屬。
網購的發展還要搶灘新領域。除快遞業外,快速興起的移動互聯網正成為電商爭搶的新“藍海”。通過手機、平板電腦客戶端,電梯間、地鐵站甚至是洗手間,“隨時隨地網購”已是現實。2012年手機首次超越臺式電腦成為國內第一大上網終端。
不管你有沒有意識到,洶涌澎湃的網購大潮已經席卷到社會生活每一個角落。作為主角,無論電商、店主,還是物流企業,一場沒有硝煙的戰斗已然打響,拼內功、拼服務、拼前瞻意識、拼技術含量……大浪之后,留下來的才是真金。
阿里巴巴集團首席戰略官曾鳴說:“站在一萬億的坎上,我們看到十萬億的未來。”
12月12日,馬云和大連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約定:10年后,如果電商在中國整個零售市場份額中占50%,王健林將給馬云一個億;如果沒有,馬云給王健林一個億。
是或不是,讓我們拭目以待……
當天,有2億多人像孔繁娟一樣卷進“雙11”瘋狂大促銷;當年,國內幾大電子商城競相掀起一波又一波網購潮,沖擊著大江南北。
親,這一年,你網購了嗎?
痛并快樂——1分鐘賣出4.8萬件貨,“敲鍵盤敲到手指破”;一天花掉一個月工資,“我是刷了還是被涮了?”
每天8億件商品待售、6000萬人次“逛店”、平均每分鐘售出4.8萬件貨品——這不是憑空想象,而是真實數據勾畫出的網購圖景。
10分鐘交易額2億多元,一天超過190億元,一年突破萬億元——這不是天馬行空,而是網民們掏出的真金白銀。
今年5月、6月、8月,蘇寧易購、京東商城、天貓等幾大電商輪番進行價格血拼,蘇寧關注度達到平日的5至8倍,京東也翻倍增長;“雙11”淘寶系傾力打造的“購物狂歡節”,淘寶和天貓半天的銷售額就超過今年“十一”黃金周上海395家大中型商業企業5000多家網點的營業收入。
“雙11一天成交269單,我們只有三個人,忙得覺不睡、臉不洗,甚至水都不敢喝。”淘寶店主小寧說。一家“官方旗艦店”的客服說:“每位客服接待的顧客在百人以上,我們敲鍵盤敲得手指都破了。”
網絡的另一端,同樣是“痛并快樂”。“不怕買不到,就怕想不到。”“80后”王文文不僅網購婚房的各種建筑材料、家電,就連蜜月旅行也是網購。而看著一堆不知存放何處的“戰果”,“網購達人”小劉恍然大悟:“一天花掉一個月的工資,一覺醒來,不知道自己是刷了還是被涮了?”
10年前,網購還是人們半信半疑的新生事物;2012年,它以“瘋狂”的姿態證實自己強大而不可忽視的存在。
2012年12月3日,阿里巴巴宣布,淘寶網和天貓年度總交易額突破1萬億元。獨立電商分析師李成東預測,如果加上京東、騰訊、蘇寧易購等,今年整個線上市場占全國零售業總額比例或超7%。
業內有人認為,線上經濟已發起對傳統零售的顛覆之戰。也有人認為,現在下這樣的結論還過早,電商要撼動傳統商業,至少要先解決自身存在的諸多弊端。
愛與哀愁——促銷就“爆倉”,信用有漏洞,“想說愛你不容易”;九成用戶表示滿意,“網購看上去還算靠譜”
“直到雙12來臨,雙11的貨才到。購物熱情已在等待中耗盡。”北京網民小蔣說。因為物流的原因,小寧“雙11”后補發了近10個包裹。
物流是網購中最為人詬病的問題。據電子商務投訴與維權公共服務平臺統計,2012年11月接到的電子商務投訴中,約54%是“雙11”期間購物問題,其中“到貨遲緩”居首。
其次,虛假促銷、網購詐騙、信用體系不完善等也是掣肘網購發展的重要因素。今年“8·15”京東、蘇寧、國美掀起的電商大戰涉嫌價格欺詐,被國家發改委判令整改;中國電子商務協會等機構的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6月底,過去一年間,6000萬網民網購因一些詐騙網站損失估計超過300億元。對網購的這些現象,一位網友不禁感嘆:“想說愛你不容易。”
然而,瑕不掩瑜。人們還是看到了網購的“真誠”。《中國網絡購物市場總體評價報告》指出,與傳統市場相比,網購的產品質量似乎更讓人放心:2011年網購投訴中涉及產品質量的僅8%,而消協同期受理的質量投訴卻占一半。同時,用戶對網購的整體評價持續提升,2011年,對網購整體表示滿意的用戶達到90%。
“網購看上去還算靠譜”,這份報告分析認為,網購交易記錄可長期保存,具有“來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證、風險可控制、責任可追究”的特點,起到了從源頭上規范市場秩序的作用。
“本質上,電商的誠信程度會高于傳統行業,因為電商是依靠信息的,信息透明會減少不誠信。”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書長姜奇平說。
不過,業內人士認為,網購的用戶滿意度仍有提升空間。網購平臺應積極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務保障體系,避免行業內出現以價格欺詐、虛假宣傳等為手段的惡性競爭,并進一步完善漏洞頻出的信用評價體系。“下一步考慮的不只是更大的交易額,還要多方共建電子商務新秩序。”
是或不是——任一地方上網購物,24小時到貨不是奇跡?站在一萬億的坎上,看到十萬億的未來?
“我希望把產品上全,把店做大;希望以后快遞能撐起所有電商。”——這是淘寶店主小寧的愿望。
未來十年內,中國任何地方的人上網購物,都能在24小時內到貨——這是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馬云規劃的未來。
網購的大發展首先要突破物流“瓶頸”,這已是各大電商企業的共識。亞馬遜、京東、蘇寧易購等紛紛走上自營物流體系的道路。馬云告訴記者,阿里巴巴兩三年前也已開始布局物流,但他們不做快遞企業,而是通過數據分享,搭建平臺,加快流通環節的變革。
網購的發展要走出“價格戰”泥潭,提升服務能力。相比傳統商業,網購少了多級分銷,這決定網購價格必然低于傳統商場,當前電商仍會將價格促銷作為擴大市場的利器。姜奇平說:“單純拼價格背后,是單一品種大規模生產,未來電商大戰將拼服務、產品、個性化定制,小批量多品種生產銷售將成為新的發展模式。”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也指出,具有性價比的產品、優質服務以及具有吸引力的品牌,這些因素會決定消費者的歸屬。
網購的發展還要搶灘新領域。除快遞業外,快速興起的移動互聯網正成為電商爭搶的新“藍海”。通過手機、平板電腦客戶端,電梯間、地鐵站甚至是洗手間,“隨時隨地網購”已是現實。2012年手機首次超越臺式電腦成為國內第一大上網終端。
不管你有沒有意識到,洶涌澎湃的網購大潮已經席卷到社會生活每一個角落。作為主角,無論電商、店主,還是物流企業,一場沒有硝煙的戰斗已然打響,拼內功、拼服務、拼前瞻意識、拼技術含量……大浪之后,留下來的才是真金。
阿里巴巴集團首席戰略官曾鳴說:“站在一萬億的坎上,我們看到十萬億的未來。”
12月12日,馬云和大連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約定:10年后,如果電商在中國整個零售市場份額中占50%,王健林將給馬云一個億;如果沒有,馬云給王健林一個億。
是或不是,讓我們拭目以待……
回復 237192 到 家紡網 微信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熱點資訊
熱點圖文
抗“疫”,悅達家紡率先研制抗病毒床品,多渠道開展營銷活動
疫情當下,眾多家紡企業積極響應政府號召,紛紛投入到抗“疫”的激戰中來,悅達家紡作為國內知名品牌,走在了行業的前沿,悅達家...
打破淡季營銷困局
一家中小型家紡公司,銷售淡旺季明顯,年復一年的波動性營銷軌跡給企業發展帶來不小的羈絆,如何才能改變這種“半年夠吃半年餓肚...
品牌,你過節了嗎?
網絡上轟轟烈烈的造節運動還在繼續。京東“6·18”大促首輪數據公布,6月18日全天下單量同比去年增長超過100%。去年6...
如何讓展會營銷達到預期效果
對于一個計劃開拓地區市場或者全國市場的行業企業來說,參展可以較快的提升知名度、獲得新客戶,起到迅速推廣市場的作用。然而,...
營銷的價值在于激發用戶的購買欲
購買力是偽命題,購買欲才是王道在市場營銷中,關于購買力與購買欲的談論研究已經深入人心了,人人都希望找到那些既有購買欲望,...